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过程,可以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完成。课堂教学是普通中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完成教学目的,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学会分析思维,从而富于想象、敢于创造。因此,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包括着教与学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在教学活动中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是教学大纲的实施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设计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加者、知识的接受者与运用者。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发挥主导作用,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以最简捷的途径、最快的速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和能力。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要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教材内容,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争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方法体现着教师的具体工作方法、思维方法和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学方法有多种,如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以及新的发现法、探索法等等。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应该坚持启发式、加强直观性,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反映出生物学的自然科学的本来面目,才能够把生物学这门与人类生活、生产实际息息相关的课程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富有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加强生物课堂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是传授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感性认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应用直观手段,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感官,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生物体形成全面的正确的感知,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学生进行识别、分析、比较,找出本质属性,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的概念、结构、规律、功能和原理,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使学生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的直观教学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直观
直接直观是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活的实物、标本和实验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活的生物实物,可以是活的生物整体,也可以是生物的部分结构。如初中《动物学》中“鸟类”一节课,教师可以把活的家鸽拿到课堂上;《生理卫生》中“心脏”一节课,教师可以利用新鲜的牛的心脏或猪的心脏,边讲解边让学生仔细观察。
标本包括生物的浸制标本、剥制标本和腊叶标本。要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创造条件在校内建立标本室,由教师组织学生采集、制作和积累标本,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实验教学是搞好生物课堂教学的关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实验可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两种。例如,对于初中《生理卫生》中“人体呼吸运动胸廓容积变化”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这样操作:在医用输液瓶的橡胶塞的中央钻一个孔,插入一支小玻璃管,在瓶内玻璃管处用线扎紧新鲜的家兔的肺。另一端用线绳缚紧一块橡皮球胆。这样以输液瓶当作胸腔,橡皮球胆当作膈。教师用力把橡皮球胆下拉相当于膈下降,输液瓶内容积增大相当于胸廓容积扩大,外界的空气进入兔肺相当于人体的吸气,这样就可以观察到新鲜的兔肺膨胀扩大。由此说明,人体的呼吸是由胸廓容积的改变引起的;对于高中《生物》中“绿色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的实验,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然后,教师利用彩色电视显微镜(由显微镜、微型摄像机、彩色大型监视器三部分连接成的)引导学生观察。当用30%的蔗糖溶液和清水交互滴入装片时,屏幕上就显示出洋葱表皮细胞原生质层缩小和涨大的情景,这能帮助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植物根毛吸水的原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扎实;对于初中《生理卫生》中“观察蛙的心脏节律性搏动”的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解剖青蛙,露出其跳动着的心脏进行观察。教师选择学生做得较好的青蛙活体解剖标本,放入反射式投影仪。利用屏幕上放大的投影,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心脏的搏动,提醒学生注意心房、心室收缩和舒张的顺序,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教师研究和运用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师生双边活动,能为培养实践型和开拓型思维型的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间接直观
间接直观是指教师利用人工制作的挂图、模型、示教板、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电影和微机等“媒体”进行生物课堂教学。其中,利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微机等电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把声、像、图、文结合起来,能够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生物教学的内容,最受学生的欢迎。综合来说,电化教学手段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越性有:既可以展示出生物体的宏观世界,又能展示出生物体的微观世界;既可以展现出生物的静止状态,又能展现出生物的动态景观;既有利于观察完整个体,又有利于观察局部器官;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所以,生物课堂教学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一般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电化教学所利用的幻灯、录音、录像等设备,是学校一般都具备的,因此它是现阶段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所需要的一些软件设备,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研究设计制作。幻灯片是电化教学常用、必备的软件,需教师经常进行研制和积累。制作幻灯片较简便易行的方法,是用照相机实地拍摄外景,或从图谱、画报上翻拍,以及在显微镜、解剖镜下拍摄。把拍摄的负片放大印制成正片,一般采用黑白片、人工着色。还可以绘画成放大的彩色单片,再分部制成复合片,或分部制成动态的抽拉片。几年来,我研制了多套各种类型的幻灯片。如初中《植物学》中的“绪论”彩色翻转片一套,“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彩色投影片一套,《动物学》中的“海洋捕鱼”彩色投影片一套,《生理卫生》中的“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与生理”彩色幻灯片一套(适于三镜头幻灯机使用)、“人体心脏结构”彩色复合片一套、“人体心脏内血液流动与瓣膜关系”彩色线条抽拉投影片一套,高中《生物》中的“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与移动的规律”彩色复合抽拉投影片一套等等。
应用微机辅助生物课堂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生物教学应用微机势在必行。应用软件模拟连续变化的规律效果是很好的。例如,我用张培宏老师设计的软盘,将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规律性变化以及染色体的分离和随机组合的变化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得极为生动形象、清晰易懂。利用微机的动态显示,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对所学知识进行剖析,很快就能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微机具有动态效果好、图象清晰、色彩分明的特点。所以,微机为学生的实际观察、分析以及提供感性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语言直观
语言直观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语调、手势和教态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教师的语言要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富于启发。例如,学习人体心脏位置时,已明确人体心脏位于胸腔中部、两肺之间、偏左下方。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常听到有人对别人办事不满意,说“你心长偏了!”、“你心长到腋窝里去了!”等等,好似人体的心脏都长得很正。其实从生理结构上看,科学地说人心长得都不正,都偏左下方。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的记忆。板书把所讲述的知识脉络体系准确、系统、简练、全面地反映在黑板上。设计一个网络式结构的板书,能将知识的逻辑关系形象地展现在黑板上,从而起到配合语言教学的作用。所写的板书要线条平直、文字整齐,并适当选用彩色粉笔作出重点标志,透出很强的艺术性,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学生的欢迎。
这些直观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均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媒体”作用。在应用时要紧密地配合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既可以单独应用,又可以合理地、恰当地组织综合利用,其中以综合利用教学效果最好。把传统的直观媒体同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结合起来,开展“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实行生物网络式结构教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为把教材中大量的知识内容系统化、条理化、纲领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把知识高度概括、综合比较、牢固记忆、迅速再现、灵活运用。经多年的探讨摸索,我总结出了生物网络式结构教学法。
(一)网络式结构教学法的概念
网络式结构教学法是教师在精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材中某一单元的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把知识结构的组成和知识之间的相互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的内容,经过周密的构思,加工编排成清晰概括、系统全面、有机联系的网络。教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身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结构来安排教学进程,改变以往按教材章节和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的做法,从而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
网络式知识结构具有设计精练、逻辑严密、层次清楚、主次分明、科学性强的特点。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按知识的层次顺序,网络式知识结构将分步地、清晰地、整洁地展现在黑板上。可以利用一个或连续的几个课时完成一幅网络式知识结构。教师每节课都要设计好网络式知识结构,并展示在黑板上,用尺划线条,彩色粉笔标重点,字体工整、大小适中。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使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这样教给学生的是一个科学的知识结构,在学生脑子里形成的是一个清晰简明的知识层次框架,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新知识、贮存新知识,促进知识转化成能力。所以,生物网络式结构教学法,实际上是教与学双边智能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二)生物学知识网络式结构的类型
中学的生物课包括高中《生物》及初中《生理卫生》两本教材。多年来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我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网络式知识结构体系。针对高中《生物》和初中《生理卫生》两本教材,我一共设计了58幅网络式知识结构。其中高中《生物》网络式知识结构占36幅、初中《生理卫生》网络式知识结构占22幅。归纳起来,网络式知识结构共分6大类型:展开式网络知识结构、发展式网络知识结构、综合式网络知识结构、系统式网络知识结构、循环式网络知识结构和比较式网络知识结构。现将每种类型的网络式知识结构列举分述如下:
1.展开式网络知识结构
展开式网络知识结构是将教材中某一个单元的全部知识,用精练的语言文字和线条,按其知识内在的层次关系,逐级概括、层层展开的一种网络式知识结构。这种网络式知识结构呈树枝状,既可以展开成枝,又可以综合成干。
例如,初中《生理卫生》第十二章第一节“传染病概述”,其展开式网络知识结构如表1
2.发展式网络知识结构
发展式网络知识结构是将教材中的某一个较大的单元知识内容,按其生物体正常的自然发展规律,和生物体结构与生理关系的规律,逐步、顺序地概括出整体知识发展情况的一种网络式知识结构的方式。
例如,初中《生理卫生》第八章“泌尿系统”,全章内容分:第一节“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和第二节“尿的形成和排出”。用文字、线条、箭头,按其结构与功能,从人体的新陈代谢终产物的排泄,引入泌尿系统,由泌尿系统主要器官的结构到生理功能(尿的生成、排出),形成一个清晰的发展着的整体形式的发展式网络知识结构,见表2。
3.系统式网络知识结构
系统式网络知识结构是对教材中的某些单元知识所讲述的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用文字、线条和箭头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生物体整体活动的一种网络式知识结构方式。
例如,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对这节内容所讲述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以及所包括的一系列生理活动,用网络式结构联系起来,形成植物体整体活动的知识结构,如表3。
4.综合式网络知识结构
综合式网络知识结构是打破教材内容顺序,把教材中分述的知识内容,按生物体的自然发展规律,有机地综合到一起,形成整体知识的网络知识结构。
例如,高中《生物》第三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将这一章内容所讲述的动物的减数分裂过程、受精作用、个体发育过程以及染色体变化的规律综合在一起,形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见表4。
5.循环式网络知识结构
循环式网络知识结构是将教材中的生物体内某个周转循环的生理规律性活动,用文字、线条和箭头概括出其全部循环流动过程的一种网络式知识结构。
例如,初中《生理卫生》第四章“淋巴循环”,所讲述的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循环流动的关系可以概括成的网络式知识结构,见表5。
6.比较式网络知识结构
比较式网络知识结构是将教材中的不同知识,利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有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对比,找出对比的内容项目,逐项比较,通过比较找出知识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以避免知识间的混淆的一种结构方式。
例如,初中《生理卫生》第四章第二节“血管和心脏”,就可以比较血管中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见表6。
(三)网络式结构教学法的应用方法
网络式结构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其他新的教学方法是密切联系的。它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网络式结构教学为主体形成的一种新体系的教学方法。网络式结构教学方法与其他类型的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生物教学应注意加强直观教学。因此,直观教学是生物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密切配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并紧密地联系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教师边讲授、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边用提纲挈领式的简练文字概括出所学知识内容的要点和精髓、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并用线条和箭头分步通过板书写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最后形成一个单元知识的完整的网络式知识结构。在这过程中,还要求学生记录下网络知识结构。使学生从直接直观感知到间接直观感知,完成从直觉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根据教材中的具体知识内容,有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一个课时完成其完整的网络式知识结构;也有的知识内容量较大,要连续用几个课时,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式知识结构。
这样,利用网络式结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观察教师板书,学生思考教师辅导学生记录的师生双边活动方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归纳出知识的网络结构。这样进行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式知识结构教学法,是教学双边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网络式结构教学法的优越性
多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断地探讨、摸索、总结和完善网络式结构教学法。通过实践,逐渐体会到网络式结构教学法具有的许多优点。
1.网络式结构教学法,利于贯彻启发式、加强直观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达到教师精练地输出知识,学生有效地输入知识,并迅速再现的目的。
2.网络式知识结构的设计,反映了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了教师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
3.网络式结构教学法,可以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的局面。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精练的语言概括,有助于学生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概括和比较,起到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促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获取知识。
4.知识的网络式结构是把教学的基本环节和整个知识系统相结合,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因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是完整的、系统的、清晰的、概括的和科学的知识系统体系,有利于知识的贮存和理解,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和记忆知识。网络式知识结构蕴藏着很大的联想性,能很好地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运用到分析和解决问题上。
5.网络式结构教学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看书、动脑、动口、动手,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动态性,渗透着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启发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网络式结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活动能力奠定基础;并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综合、归纳和扩散性思维能力。而扩散性思维能力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总之,网络式知识结构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再到灵活地运用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觉到抽象的认识发展规律的,从而促进学生感知、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因素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学生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