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主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本文试从自主教学情境的概述,如何创设客观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教学情境;创设自主参与和活动的教学情境;构建同化和顺应的心理情境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逐步达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
自主学习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高层次教学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自主学习是自我成为主体的学习,握有学习的主权,操纵控制自己的学习。正如著名哲学家黄克剑先生所言:“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一转,创设主动参与教学情境转出了学生无可推诿的主体责任心,也转出了先前可能处于压抑或非觉醒状态的那种自觉、自断的智慧。”自主学习要着重培养自主识别、自主选择、自主摄取、自主调控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因此如何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自主教学情境概述
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过程的环境中进行,即由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和客观因素(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各种教学媒体)而构成一定的教学情境。所谓情境是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的水乳交融。创设教学情境的实质是创设一种学习的外界诱因,去强烈地左用于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引向具体的学习目标,加速自主学习活动的进程,提高学习效率。当某一学习目标达到后,学生的学习动即就会削弱,自主学习停止:这个信息反馈回来,又需要教师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激发新的兴趣和动机,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如此循环,激发和启动学生的情意动力系统,使兴趣得以激发,情感体验和成功感得以升华,意识支配得以充分发挥;与此同时,认知活动得以启动、发展和成功,最终达到情意过程和认知过程和谐发展的境界。情意的发展是一个由外在环境和他人激发,向内在自主自乐的过程,是一个有低层次向高次运行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以评价为中介,经历了情境——评价——情绪这样一个过程。教学中只有不断淡化和放弃低水平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才能建立起高水平的情绪。学生情意的发展应达到如下境界:有趣的思考胜过千言万语的赞美,学习成就高的学生并不是预期会得到好的奖赏,而是将学习当成一趟有趣地发现之旅,不断地发现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客观教学情境
首先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灵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重新给知识、能力、品德三维教学目标赋予新的内涵:在知识教学时注重策略性知识的习得;深入挖掘知识中所蕴含的能力要素和情感态度要素,并作为教学的主攻目标。创设客观教学情境即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形式多样的探究客观奥秘的教学情意场。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意识得以唤醒,情感意志、科学态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得以锻造。
1.创设实验情境。在理科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创造性的设置丰富多彩的种种实验。设计生动有趣的的演示实验,努力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土法上马,改进课本实验,设计简易实验,鼓励学生设计科学小实验。通过学生亲自观察、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精神。只有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迸射出思维的火花、灵感的火花,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科学的殿堂上翱翔,多种能力得以充分的发展。
2.创设形象情境。教师要善于运用实物、模型、挂图、幻灯、电视、多媒体等形象手段,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右脑,为右脑思维加工准备丰富的素材。
3.运用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必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建设区域性信息网,如校园网等,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全新的学习环境,可使传统教与学转变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的、协作式和探索性的各种自主学习活动。这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综合发展。
4.创设自然和社会情境。现代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我们要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丛书本学习延伸到自然和社会及其交互作用的网络中,去学习、去实践。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考察自然界、现场学习与实践,认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唤起探索自然界的欲望及环保意识。走向社会实践基地、走向各种创新成果展览馆、走向科技活动中心,即使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的创新需求,激发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欲望,使学生成为关心社会生活,有实践能力、有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
三、营造民主平等的交往情境。
创造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要接近那些后进生,请不要忘记,爱因斯坦牛顿曾是“苯孩子”,后来却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更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和建议,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创设主动参与和自主活动的情境。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学生参与和自主活动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人权”,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恩赐。具体注意以下几点:(1)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要求教师精讲点拨,启发诱导,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2)还给学生自主质疑的权利。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3)强化指导自主求知的方法。除常规方法指导外,着重交给学生学习策略,让学生知道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如和选择调用最有效地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会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学习全过程,提高自学能力。这是自主学习成功的核心要素。(4)创设合作的情境。在班级授课制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前后桌四人为一组),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质量。针对特定学习内容,选择最佳合作学习形式。属于聚合思维的内容,以竞争性团体气氛为宜;属于发散思维的内容,以小组内部协作为宜。但小组合作学习也会影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因此要处理好扶与放、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的关系。一般应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组际交流、集体评价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五、构建认知结构同化顺应的心理情境。
学习过程是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即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知识、技能、经验及其组织)与外界客观知识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同化或顺应而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认知平衡的过程。若新的知识加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则称为同化。同化过程发生于左大脑半球的逻辑思维中。外界新知识对原有认知结构的修正、改进、更新的过程称为顺应。顺应作为一个打破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对左大脑半球来说,是难以完成的,也就是说创造性地接受新知识,对逻辑思维来说是困难的,需要右脑地参与。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同化又要重视顺应,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
1.创设同化情境。布鲁姆认为,认知前提特性直接决定新知识的掌握,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占50%。奥苏贝尔也特别重视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适当观念,这种观念为“起固定作用”,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认知停靠站或锚桩的作用。新知识的学习与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一般有三种关系:①原有观念为上位观念,新知识是起固定作用概念的下位概念,这时的学习称为下位学习。例如学生在掌握了哺乳动物特征之后,学习鲸的知识,这种下位学习比较容易。②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知识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即新知识的学习要在几个原有概念的基础上理解一个包摄程度更高的概念时,就产生了“上位学习”。例如,儿童知道了“白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个更抽象概括的一般概念,就是上位学习。③原有观念和新观念是并列的,如“遗传和变异”是并列关系,这类学习称为并列学习。三类学习的同化机制各不相同。我们要根据学习目标与原有知识的关系,创设相应的同化情境,并及时反馈,促进知识的顺利同化。
2.创设顺应的情境。布鲁纳指出:“人在进行工作时,作出探索性活动得以激起的主要条件,端在有适度的不确定性,好奇心是对不确定性或模棱两可情况的一种反应。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往往与教学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教师要努力创设出一种“不协调”,甚至是矛盾冲突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内驱力,积极探索,深入思考,促进认知结构的修正与完善。例如:讲授“近亲不能结婚”时,可针对学生认为优秀人才的后代质商高,这一片的认识,设问:“为什么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子女均为弱智或其它方于残疾呢?”
最后希望通过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让学生发挥自学潜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2.张熊飞:《诱思探教学导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3.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
4.刘建华:《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谈‘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学生物教学,1999年第 5期13—14。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