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源自语文科 历史新课标指出,历史教育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就是思想的濡化教育,使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得到提升,而生成性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能够更深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意识和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灵动与鲜活,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及对学生学习价值观的高度关注。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一些尝试,谈谈体会。
一.增强情感生成的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过程中,“生成性学习”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得知识和进一步学习本领的有效途径,弥补接受性学习的不足,所以要求我们教师提高生成性教学的教学意识。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又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也不乏这样的先例,但这些课堂教学生成的课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性功能,这就需要我们增强历史课堂的生成性教学中的情感生成的意识。
二.注重生成性情感教学的策略方法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创设情感生成的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常常有自己的兴趣点、兴奋点,如果能审时度势,抓住它们,因势利导,与历史学习联系起来,生成相应的教学环节,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创造一种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就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如讲述“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七子之歌》将学生引进教室,然后在屏幕上显现蔚蓝的天空中飞着几只和平鸽,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注意,诱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对本课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把学生引入浓浓的爱国情境。待学生对课本、辅助材料有了深刻理解之后,教师激发情绪,引导朗读,读出情感。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本引言部分于右任老先生《望大陆》“… 山之上,有国殇!”,师生共同朗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共同感受游子盼回归的心声,引起共鸣,放飞想象,抒发情感,在品读中生成情感。
2.师生合作,架梯助答与助问策略
在生成性教学中,师生都是生成性教学中的主体。既可以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又可以由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地创设可生成性的情境,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捕捉课堂互动情境变动的契机,及时提出生成性的问题。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意义时,教师抓住时机,与学生进行研讨、交流,实现教学生成的广泛开展。例如:讲到港、澳成功回归时,学生提出了问题:“港、澳为什么能成功收回?而台湾还未统一?”。我用大屏幕展示: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两段话给以作答。邓小平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 。撒切尔夫人回忆录片段:“……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学生读材料有所感悟时,又借用外交家凌青的诗:“奥海销烟扬我威,但悲香港易英徽。国耻家仇今日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表达国人的心声。这时同学们脸上挂满了胜利的喜悦,挺直腰板,亢奋的情感激荡着整个课堂。教师乘势逐层追问: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目前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各种因素有哪些?师生共同分析作答。讲到国际反华势力时,一位学生站起来问道:“老师,如果我们大陆迫不得已用武力统一台湾,美国和日本是否会干涉?”这是未预设的,我立即调整思路,抓住这个契机,创设情境。有这样两则信息,评判美、日两国对中国的台湾问题的真实目的。一是:日本高中历史教师讲到中日关系时,会让学生对以下假设的命题作出推断:“依据历史和现在的形势分析:中国统一台湾,对日本未来发展有何不利?”日本学生结论是台湾海峡就成了中国的内海,台湾对日本的安全来说,是最后的“生命线”…如果台湾与中国大陆和一体,那么日本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将永远处于下风。二是美国反对台湾“公投”、独立,私下却卖给台湾先进的武器。让学生谈看法,之后指出:美国态度是不统不独,实质上是在意识形态上敌视中国,害怕中国强大对美国形成威胁,将台湾作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威慑中国,对其最有利。日本的态度不言而喻,可怕的是日本的高中生把中国当作对手、敌人研讨,这一代人将来一旦执政,对中国的威胁更大,也就是我们在座学生的潜在的敌人。由此,唤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这种做法体现历史与现实不可分割,促使学生学习历史时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现实政治。尽管这些问题不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范围内,但却是教学目标的升华,属于学生生成性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发生碰撞,对学生的情感生成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增强他们历史感,现实感和未来感。这也可以让学生的思路、视野打得更开,感悟历史的真谛。
从以上的实践可以看出,情感的生成资源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及时把握与捕捉来自学生,来自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教师有效地控制、排解,把生成性情感做到灵活、扎实。
3.将学生的异点生成碰撞的火花
异点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一问题产生的不同的见解或看法。正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所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将用生命扞卫你说话的权利!”,当今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观点。异点往往引起观点的撞击,生成课堂焦点,学生共同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使课堂成为思维交集的场所。
三.师生情感的生成需是“润物细无声”
生成性教学的顺利实施要有个渐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情感生成,过分强调、直白,有时会导致教学生硬,学生会无动于衷。情感生成是潜在的、发自内心的,要通过历史的情境和细节逐渐渗透与浸润,促使学生自己去感悟。教师要想唤起学生的潜能,必须善于借助学习活动中富有情感因素的历史内容,让学生参与探讨和协商,由他们自己感悟学习历史的意义。有时情到之处应该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语言得到内化,情感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当中将此情感转化为动力延续到生活当中,将这种师生共鸣的美好情感定格在自己的心中,闪耀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总之,教师不仅要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在教学中努力创造生成性的情境,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使其思维打开,探究打开,情感深化,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去想象、去思考、及时点燃他们情感火花,与之进行心灵沟通。有了这个基点,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我们的课堂也才能成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享智慧知识,焕发生命激情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同时,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生成,教师应据自己丰富的文化底蕴,不懈的教学追求,发挥教学智慧,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行为,将情感生成资源有效利用,合理整合,加以智慧型引领,使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得以丰富、提升,实现有效调控,收放自如,使“生成性教学”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更好地指导高中课堂教学。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