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运用激励机制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作文潜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本文总结了在实践中运用的激励学生作文的措施,阐述了激励机制的建立对学生作文的巨大促进作用。合理运用激励机制,能使学生由怕写作文逐渐转变为愿写、乐写、自觉主动作文。
【关键词】:激励机制 小学作文教学 促进作用
    作为一种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手段,激励机制是(brainstorming)由奥斯本(A.Osborn)于1957年提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害怕作文的心理,作文教学运用激励机制,能有效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打通学生作文思路,为学生作文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情感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调动学生的情绪,把激发动机、培养兴趣、鼓励参与、鼓励表现放在重要位置。几年来,我们一直尝试建立激励学生乐于作文的机制,取得良好的成效。具体做法是:
    (1).样板激励。树立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为样板,有了“领头雁”,就能影响和带动一大片学生的写作热情;(2).目标激励。明确具体的目标能激发学生内驱力,鼓励学生每周读一到两本课外书,写三至四篇日记,争取到小学毕业,读满300万字以上的课外书,能写500字以上的日记、作文;(3).成果激励。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通过不同形式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如制作日记登记表及佳词锦句采集登记表,逐周登记公布学生读写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同学的学习成果和进步足迹,期末把每个学生的识字量和读写情况写进素质报告册中;(4).环境激励。营造良好环境,一让学生有新书可读,有儿童报刊可览,获取新信息,激发思维,触发灵感,从而使学生作文常写常新,二是办好“红领巾广播站”和“小作家园地”,使它们成为炼人练文的基地,广播站每天定时播出习作,学习园也常有新作发表,每年出版一集学生起步作文习作选,人人都有发表文章的机会;(5).放飞想象激励。让儿童言有童真,写心中所想,在形式上也不加干涉,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学生自由表达、毫不拘束地在作文天地里驰骋,他们心中会有说不出的快感,从而产生欲望;(6).兴趣激励。要使学生乐于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强大的内驱力,当他们不再满足低层次的表达练习时,这种内驱力就会驱使他们向更高、更好看齐,教师对学生再施以理性指导点拨,就能成为催化剂,使作文教学事半而功倍;(7).评比激励。能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我们的评比激励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评作品,即开展日记、读书笔记、“采蜜集”(佳词锦句采集本)等书面作品评比;一个层面是开展“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朗诵比赛”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颁发不同层次的证书和奖品,评出作文积极分子。
    几年的实践表明,必须建立有效的作文激励机制,营造了良好的作文情境,才能使学生由怕写变得乐写,再从乐写发展到自觉主动作文。
    那么,激励在作文教学中有哪些作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激励使学生提高认识,激发动机,纠正学生对作文的错误认识,使学生意识到作文与自己实践生活的密切联系,意识到作文是表达思想的好方式,是与人交际不可缺少的,这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作文的动机。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二、激励引发学生的童心、童趣、童话、童真,写出真情实感
    古希腊哲学家曾发出石破天惊的感慨:“儿童可以做成人的教师”,那是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类灵性中的真、善、美。 童心、童趣、童话、童真则是真善美的源泉。
    然而,我们读学生的作文,却难以觉察到那份可贵的天性。字里行间,你触摸不到纯洁无瑕的童心,搜寻不到天真烂漫的童趣,品读不到娇憨逗人的童话,感受不到纯朴率真的童真。多数学生的作文,给我们的印象是单调乏味、几近千篇一律的内容,模式化的框架,矫揉造作的情感,成人化的套话、假话和一大堆自己都不知所云的华丽词藻。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话、实话,也没有天真烂漫、妙趣横生的奇思怪想,更没有感染人、打动人的可贵童真。试想:学生编假话、说套话、抄袭拼凑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故意说假话吗?不是的。分析小学生的作文心理,我们清楚地发现,小学生表达纯粹是“因题而作”,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他们写作根本不考虑所思所言是否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所想到的仅仅是“作文”的需要。《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鼓励他们“我笔写我口”,表达建立在“真实体验”基础上的真实感受,这种书面表达才是我们所要求、所企盼的。朱自清曾说:“写作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一个缺乏敢想敢说敢做敢写勇气的孩子又怎可能成长新世纪急需的创造性人才呢?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 ”。教师如果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成人的目光、成人的尺度去评价学生作文,学生只好为满足教师的要求,为赢得好评,硬生生编出一番假话、套话来哄骗老师。那么,学生如何能童心袒露、童趣回归、童话再现、童真释放于作文中呢。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研究学生心理特点,让童心袒露。儿童与成人的个性、兴趣、认识规律及心理特点有着天壤之别。教师应潜心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走近学生,尊重和关注儿童需要。对学生作文中袒露和真心话要慎重处理。批改作文时,写上几句温馨、慈爱的批语,引导他们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来描绘心中的世界。如一位教师在学生作文中写到:“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眼中的骆驼公园美得就像一幅画!读你的作文老师心情很愉快,如果把你那时的愉快心情写上,那该多好!”他给另一学生的评语是:“你的炒蛋菜做得那么好,有机会能让老师也一饱口福吗?能写出这么精彩的作文,一定是你多动手、勤思考的结果,对吗?”教师多给予关爱与鼓励,长此下去,学生也敢在作文中真诚袒露童心了。
    2.走进学生生活,让童趣回归
    学生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用心捕捉童趣。如与孩子一起玩,在玩中发现童趣,在玩耍中,激励学生尽情展露自己的灵性。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意识到作文就是写心中所想、绘眼中所见。我曾给学生布置作文《我玩……》,学生一见题目就高兴得欢呼起来,胸中有话说,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停”。此外,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尽情施展所能的场合,人人亲自经历,也自然有话可写,将活动写出来并不难,作文也必定童趣盎然。
    3.激活儿童语言,让童真释放。
    “童言无忌”,儿童想象力强,他们的语言纯朴,大胆率真,少有忌讳。儿童语言丰富但受书面语言的限制,受教师语言规范的束缚,童真有时也难以显露出来。因此,须留心学生生活,方能收集到天真浪漫的儿童语言。用这些语言给学生作范例,引导他们恰当地运用,就能激活作文语言使之丰富起来。如有一天早上出现一场大雾,一群学生在教室走廊上赏雾,有个学生说,“一定是天很累了,打了个大哈欠,这雾就是他嘴里冒出的热气。”写上这些话,学生作文也能妙笔生辉。
    引导还可按一定顺序进行。先让学生口头续写课文,改写课文,写想象作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然后再把这些话写进作文,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敢吐真情,且情感越来越丰富,那童真也悄然流露笔端。
    三、激励使学生了解事物,拓宽作文兴趣
    对有些事物,学生起初是没有写作兴趣的。我们从学生认识水平出发,在作文教学前,介绍科学常识,讲科学故事,作文教学就会从“无趣”变为“有趣”,从而拓宽学生的作文兴趣。如一次参观动物园的活动中,孩子的最感兴趣的是猴子、老虎等外部特点鲜明、直观刺激强烈的动物,而对骆驼等外部特征不如狮、虎、猴引人注意的动物,就不感兴趣。参观之前,我先介绍骆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功用,以及一些有关骆驼的新知识,再让学生在观察骆驼,带上自己的思考、想象,最后许多同学在写骆驼这篇文章时就十分成功。
    四、激励使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
    心理学告诉我们:相信自己,才有可能成功。根据成功体验的原理,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出他们的闪光点;要精改、少改,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还要给予场合,让他们的文章有机会有园地发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级比赛。如在一次作文课,一位老师健步走上讲台,他抑制不住喜悦之情,眉梢嘴角漾满笑意,声音也变了:“……读了同学们的日记,我非常高兴……”,小结更是热情称赞:“特别是XX同学,记叙了妈妈是怎样帮助他学英语的,写得很具体,很有感情。我为该同学有这样一位好妈妈感到高兴”。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那个文静的小女孩,羡慕、赞赏、探询、惊讶……。听到这席话,大家眼睛扑闪扑闪地,都受到了鼓励。接着,教师把作文有感情地读了一遍,然后要求大家仔细想,分组讨论:假如我是XX同学,这件事怎么记?想一想,这篇作文写得好吗?好在哪里?老师说:“听了同学的发言,我想你们一定珍藏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写一篇作文《妈妈( )我》”。学生说:“这好写,这好写”,都迫不及待地拿笔铺纸。下课时,老师收到了几十篇真挚感人、童心跳跃的好文章。
    在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都会受到教师的情绪影响。日本心理学家龙泽武文指出:“在促进儿童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上课时如教师情绪不佳,教学漫无目的,说话有气无力,很快就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无精打采的消极情绪,这样的作文课,往往枯燥无味,毫无生气。带着消极情绪教学往往是失败的教学,因此教师课堂上要有一种高昂的情绪,从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出发,从语言、神态和动作上体现出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多给学生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使学生平添一份激动,教师的关爱和信任帮助他们进入“成功——信心——成功”的良性循环,从而真正从内心深处萌发写作的热情,让作文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五、激励使学生细心观察,加强阅读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鲁迅先生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到生活这源头活水中汲取素材,激发学生敏锐的观察欲,“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易放过,炼就学生发现美的慧眼,勤记观察日记、生活随笔,丰富写作素材,从闭门造车的陋习中解脱出来,并变“无事可写”为“处处有素材”。
 
    同时,不能忽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他人的成功之作,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学生作文由“仿”走到“创”,古语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小学生如蜜蜂广采百花一样多读名篇佳作,吸收大量的词汇,多样的句式,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即使不能达到“厚积而薄发”也能“先积而后发”。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阅读和生活相联系,还可以生发灵感,变“无话可说”为“文思泉涌”。无论是阅读,还是观察生活,都有要让学生用个“小本本”,把所收集的资料记下来,把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做好积累与储存。对好文章、好句段要指导学生一读再读,使他们在读书过程中学语言、学思维,在多读中求理解和仿表达。正如古人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一边读,一边品尝、玩味,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从而产生喜爱好文章的情绪,写作的积极性就激发起来了。学生细致地观察和广泛地阅读,就为学生增添了在作文领域飞翔的双翼。
    作文能力须不断训练、积累才能形成和提高,作文教学离不开激励这种驱动力。激励机制的建立,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冲破敬畏作文的藩篱,从而把文章写开,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产生强烈的作文兴趣。激励机制,能有效地让学生由怕写变成愿写、愿写变成乐写、自觉主动地写,这对于作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学与教的心理学》(主编:皮连生),华东师大出版社。
    2、《EQ之门——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美)劳伦斯•`沙皮罗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育学》(主编:周元),华东师大出版社。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