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食物保障是西藏社会性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问题之一。分析表明,西藏食物保障度及目标因食物种类而异。尽管粮食总产及单产均持续增长,但结构性短缺问题难以解决,粮食保障不应过分强调自给率目标;肉类中羊肉自给,但猪肉基本依靠内地;蔬菜保障存在生产不稳定问题,如何提高生产的稳定性是问题的关键。对居民营养摄入量及结构的分析表明,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及来源结构有较大差异,城镇居民食物消费与内地差异不大,而乡村居民的食物消费呈现极显著的本地化特征;分析还表明,城乡居民生活支出中有一半以上用于食物,表明收入和生活水平还不高,特别要关注低收入居民的食物问题。为此,粮食不应继续作为食物保障的重点,重点应在鲜活食物的保障;建立包括开放食物流通系统和开放食物生产系统在内的开放的食物保障系统;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增进食物空间可达性,包括增进食物生产资料空间可达性和改善畜产品外销通径;增强储备意识和能力;保障贫困人口食物供给;广辟食物来源。
关键词 西藏;食物;保障
中图分类号 F326.1;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0)04-0305-10
1 西藏粮食保障
1.1 总量增长及其趋势的分析
除极个别年份外,西藏粮食总产量自 1981 年以来一直是增长的(图 1[1]),可称之为持续增长。这是西藏食物安全的重要表现。
![]() |
图 1 西藏粮食总产及其增长
Fig.1 Total output of grain its growth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1.2 农民人均生产量
西藏农民人均粮食生产量总体上是增加的,并于 1998 年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 402kg(图 2[1])。从农民自身看,粮食保障程度已比较高,已达到人均 400kg 的粮食安全线。故此,继续将农民粮食自我保障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现实的、可行的。
![]() |
图 2 西藏农民人均粮食生产量
Fig.2 Per capita peasant grain production in Tibet
1.3 社会人均生产量
1986~1998 年 13 年期间,西藏全区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体上是持续提高的(表 1[1]),年均递增 3.4%,并于 1998 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 346.3kg。但距 400kg 的社会粮食安全线尚有较大差距。在农业生产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不应过分地追求全区社会粮食安全目标。
表 1 西藏社会人均粮食生产量 (kg)
Table 1 Tibetan per capita grain production
年份 | 1980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
乡村人均 | 328.9 | 325.3 | 339.2 | 337.3 | 340.4 | 332.2 | 354.4 | 376.9 | 378.7 | 402.0 |
社会人均 | 274.5 | 280.3 | 293.6 | 292.1 | 293.7 | 286.4 | 305.5 | 324.8 | 326.2 | 346.3 |
1.4 城镇居民粮食消费
城镇居民的粮食消费以细粮为主,占到总量的 90% 左右,其中又以大米为主(表 2[1]),与内地城镇并无二致。这既说明西藏城镇粮食消费结构与内地城镇居民粮食消费的趋同性,也说明西藏城镇居民粮食消费与内地粮食供给的可耦合性。故此,西藏城镇居民的粮食保障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内地供给,特别是依赖于周边地区的保障。
表 2 西藏城镇居民历年粮食消费
Table 2 Per capita Tibetan urban residents' grain consumption (kg)
年份 | 细粮 | 粗粮 合计 |
淀粉 薯类 |
豆类及 其制品 |
折合 原粮 | |||||
---|---|---|---|---|---|---|---|---|---|---|
合计 | 大米 | 糯米 | 标准粉 | 富强粉 | 其他 | |||||
1991 | 132.51 | 71.16 | - | 61.35 | - | - | 7.97 | - | - | 201.50 |
1992 | 126.34 | 75.57 | 1.81 | 25.14 | 19.98 | 3.84 | 4.91 | 8.61 | 1.71 | 205.14 |
1993 | 141.97 | 88.01 | 3.69 | 24.61 | 22.61 | 3.05 | 4.57 | 8.12 | 1.21 | 222.89 |
1994 | 103.80 | 63.20 | 0.90 | 11.50 | 20.10 | 8.10 | 2.40 | 10.20 | 2.41 | 174.63 |
1995 | 114.10 | 69.10 | 1.20 | 13.90 | 18.70 | 11.20 | 3.80 | 12.20 | 4.11 | 199.49 |
1996 | 108.10 | 69.40 | 1.30 | 10.70 | 22.00 | 4.70 | 2.20 | 13.90 | 4.10 | 196.11 |
1997 | 88.80 | 57.60 | 1.20 | 6.00 | 19.20 | 4.80 | 2.40 | 13.20 | 4.16 | 153.16 |
1998 | - | - | - | - | - | - | - | 13.20 | - | 151.34 |
注:大米及糯米按 77% 的出米率计算稻谷消费量;标准粉、富强粉和其他细粮及制品分别按 85%、80% 和 80% 的出粉率计算小麦消费量;粗粮等量折算原粮;淀粉及薯类等量计;豆类及制品按豆类等量计原粮;考虑到流通及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在计算最终人均原粮消费时,将前面加总额再加上 15% 的损耗率[2]。
1.5 乡村居民粮食耗用
(1)粮食耗用 西藏乡村居民粮食耗用主要有 4 个方面,即直接作主食、农业生产用种、养殖饲料用和包括加工等用途在内的其他生产性用粮(表 3[1])。其中,主食用粮占总用粮的 60%~70%,而饲料用粮居第二位,种籽用粮与其他生产性用粮的数量基本相当。粮食的耗用在 90 年代分为两个阶段,1991~1996 年一直增长,之后开始下降。
表 3 西藏乡村居民历年人均粮食耗用 (kg)
Table 3
年份 | 合计 | 主食用粮 | 种籽用粮 | 饲料用粮 | 其他生产用粮 | |||||
---|---|---|---|---|---|---|---|---|---|---|
数量 | % | 数量 | % | 数量 | % | 数量 | % | 数量 | % | |
1991 | 343.66 | 100 | 209.27 | 60.9 | 45.20 | 13.2 | 43.32 | 12.6 | 45.87 | 13.3 |
1992 | 338.27 | 100 | 209.12 | 61.8 | 40.83 | 12.1 | 45.82 | 13.5 | 42.50 | 12.6 |
1993 | 334.62 | 100 | 240.69 | 71.9 | 34.02 | 10.2 | 33.74 | 10.1 | 26.17 | 7.8 |
1994 | 357.43 | 100 | 227.77 | 63.7 | 35.33 | 9.9 | 56.94 | 15.9 | 37.39 | 10.5 |
1995 | 333.21 | 100 | 233.14 | 70.0 | 30.07 | 9.0 | 38.58 | 11.6 | 31.42 | 9.4 |
1996 | 401.98 | 100 | 253.76 | 63.1 | 30.98 | 7.7 | 84.60 | 21.0 | 32.64 | 8.1 |
1997 | 342.10 | 100 | 234.29 | 68.5 | 26.89 | 7.9 | 59.92 | 17.5 | 21.00 | 6.1 |
1998 | 336.19 | 100 | 232.92 | 69.3 | 27.26 | 8.1 | 54.31 | 16.2 | 21.70 | 6.5 |
(2)乡村居民粮食消费的特点 有 4 个特点:其一,粮食消费总量近 4 年来保持相对稳定,并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其二,粗粮居多,占总消费量的 60% 以上;其三,细粮以小麦(面粉)为主,多数年份占 90% 以上;最后,大米消费呈上升趋势,并主要依靠市场供给。
1.6 西藏历年社会粮食总消费量及其保证度
从表 4[1] 中可以看出,西藏从总体上看粮食已基本上可以自给,也就是说当地生产的粮食从总量上看可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口粮、饲料用粮、种籽用粮和其他生产性用粮。
表 4 西藏历年社会粮食总消费量及其与当年产量的关系
Table 4 Total grain consumption and its ratio to local production in Tibet
年份 | 城镇人口 (万人) |
乡村人口 (万人) |
城镇人均消费量 (kg/人) |
乡村人均用粮 (kg/人) |
社会粮食用量 (t) |
当年总产量 (t) |
总产量对总用量的比例 (%) |
---|---|---|---|---|---|---|---|
1991 | 36.26 | 185.53 | 201.50 | 343.66 | 710656 | 644186 | 90.6 |
1992 | 37.01 | 188.26 | 205.14 | 338.27 | 712749 | 657121 | 92.2 |
1993 | 37.84 | 191.04 | 222.89 | 334.62 | 723599 | 672185 | 92.9 |
1994 | 38.48 | 193.50 | 174.63 | 357.43 | 758825 | 664480 | 87.6 |
1995 | 39.83 | 196.17 | 199.49 | 333.21 | 733115 | 719605 | 98.2 |
1996 | 40.40 | 198.90 | 196.11 | 401.98 | 878767 | 777249 | 88.4 |
1997 | 41.72 | 201.02 | 153.16 | 342.10 | 751588 | 791904 | 105.4 |
1998 | 43.86 | 201.53 | 151.34 | 336.19 | 743901 | 849793 | 114.2 |
1.7 西藏历年小麦及稻谷产需情况
(1)小麦产需平衡状况 从表 5[1] 分析可以看出,在总量上讲,西藏所产小麦完全可以满足当地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且有至少 10%、最多可达 45% 的富余。小麦不是粮食保障的重点。
表 5 西藏历年小麦产需情况
Table 5 Wheat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Tibet
年份 | 用量 合计 (t) |
城镇居民用量 | 乡村居民用量 | 农业生产用种 | 当年实际 总产量 (t) |
用量占 产量比 (%) | |||
---|---|---|---|---|---|---|---|---|---|
人均量 (kg/人) |
总用量 (t) |
人均量 (kg/人) |
总用量 (t) |
每公顷 (kg/hm2) |
总用量 (t) | ||||
1991 | 154609 | 72.2 | 26180 | 64.0 | 118684 | 225 | 9745 | 183088 | 84.4 |
1992 | 157186 | 59.4 | 21984 | 66.6 | 125399 | 225 | 9803 | 196282 | 80.1 |
1993 | 190426 | 61.0 | 23082 | 82.1 | 156825 | 225 | 10519 | 212417 | 89.6 |
1994 | 185743 | 48.8 | 16826 | 81.7 | 158090 | 225 | 10827 | 223177 | 83.2 |
1995 | 183090 | 53.7 | 21389 | 76.5 | 149992 | 225 | 11709 | 249366 | 73.4 |
1996 | 174387 | 43.5 | 17574 | 72.9 | 144998 | 225 | 11815 | 261422 | 66.7 |
1997 | 162894 | 37.1 | 15478 | 67.3 | 135286 | 225 | 12130 | 283052 | 57.5 |
1998 | 160194 | 36.5 | 16009 | 65.4 | 131801 | 225 | 12384 | 290773 | 55.1 |
(2)稻谷产需平衡情况 稻谷的产需情况与小麦相反,当地自给率仅不足 10%,90% 以上要从其他地区购入(表 6[1]),且从总体上看外购的比例和总量均呈上升趋势,相信这种趋势仍会继续下去。
表 6 西藏稻谷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关系
Table 6 Ric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Tibet
年份 | 城镇居民消费 | 乡村居民消费 | 城乡居民总消费 | 当年实际 总产量 (t) |
产量占消 费量比例 (%) | |||
---|---|---|---|---|---|---|---|---|
人均 (kg/人) |
总量 (t) |
人均 (kg/人) |
总量 (t) |
合计 (t) |
城镇占 (%) | |||
1991 | 92.4 | 33504 | 2.62 | 4861 | 38365 | 87.3 | 2717 | 7.1 |
1992 | 100.5 | 37195 | 2.28 | 4292 | 41487 | 89.7 | 3905 | 9.4 |
1993 | 119.1 | 45067 | 10.66 | 20365 | 65432 | 68.9 | 3889 | 5.9 |
1994 | 83.2 | 32015 | 8.41 | 16273 | 48288 | 66.3 | 4108 | 8.5 |
1995 | 91.3 | 36365 | 13.04 | 25581 | 61946 | 58.7 | 4731 | 7.6 |
1996 | 91.8 | 37087 | 26.62 | 52947 | 90034 | 41.2 | 4897 | 5.4 |
1997 | 76.4 | 31874 | 24.58 | 49411 | 81285 | 39.2 | 5239 | 6.4 |
1998 | 76.0 | 33334 | 24.34 | 49052 | 82386 | 40.5 | 4937 | 6.0 |
2 肉类保障
2.1 90年代总产量及人均生产量持续增长
西藏全区肉类总产量自 90 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增长(图 3[1]),说明西藏全区的肉类保障度持续提高。
![]() |
图 3 西藏肉类总产量变化
Fig.3 Meat production in Tibet
受肉类总产量持续增长的带动,西藏全区人均和乡村人均肉类产量均同步持续增长,呈现良好的肉类保障态势。
2.2 西藏肉类消费以牛羊肉为主
城乡在肉类消费结构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1) 城镇肉类消费:牛羊肉占肉类总消费量的 40% 左右,其余多为猪肉。城镇肉类保障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2) 农村肉类消费:牛羊肉占肉类总消费量的 80% 左右。农村肉类保障仍主要依赖于自己生产。
2.3 西藏猪肉基本依靠内地
从表 7[1] 中可以看出,当地农村所能提供给城镇市场的猪肉仅占城镇居民实际猪肉消费的极小比例,从总体上看,西藏猪肉的供给基本不靠当地农牧民,而更多地依靠内地或当地养猪场。
表 7 西藏猪肉的供求关系
Table 7 Pork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 in Tibet
年份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
农村供城镇居民猪肉 (t) | 407 | 1707 | 908 | 394 | 113 | 317 | 210 | 80 |
城镇居民实际消费猪肉 (t) | 5686 | 5459 | 5983 | 5599 | 6572 | 6787 | 6277 | 6315 |
高品猪肉占消费猪肉比 (%) | 7.2 | 31.3 | 15.2 | 7.0 | 1.7 | 4.7 | 3.3 | 1.3 |
2.4 当地农村提供给市场的羊肉不能满足城镇居民需要
近 3 年来,西藏农村所能提供给城镇居民的商品性羊肉已远远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生活需要(表 8[1])。羊肉的保障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内地。
表 8 西藏城乡羊肉的供需关系
Table 8 Mutton supply and demand in Tibet
年份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
农村供城镇居民羊肉 (t) | 2820 | 2959 | 848 | 193 | 372 | 760 | 575 | 273 |
城镇居民实际消费羊肉 (t) | 907 | 1003 | 832 | 1116 | 797 | 1697 | 1053 | 1001 |
商品羊肉占消费羊肉比 (%) | 310.9 | 295.0 | 101.9 | 17.3 | 46.7 | 44.8 | 54.6 | 27.3 |
3 奶类保障
3.1 总产量极不稳定,可持续性较差
奶类总产量极不稳定(图 4[1])。总体增长极缓慢。奶类以牛奶为主,约占奶类总产的 80% 以上。
![]() |
图 4 西藏奶类总产量变化
Fig.4 Milk production in Tibet
3.2 人均消费水平也极不稳定且提高缓慢
西藏人均奶类消费水平是全国最高地区之一。从实际奶类消费水平发展看,呈现高而不稳的特点(图 5[1])。
![]() |
图 5 西藏年人均奶类消费水平变化
Fig.5 Per capita annual milk consumption in Tibet
4 蔬菜保障
4.1 生产量总体上增长,但年际波动较大
西藏全区蔬菜总产量自 1981 年以来,总体上呈增长之势(图 6[1]),特别是 80 年代中期以前呈持续增长之势,但进入 90 年代后产量波动较大,特别是在 1992~1993 两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保护地蔬菜栽培比例尚小、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以及干旱、霜冻等灾害较为严重。
![]() |
图 6 西藏蔬菜产量变化
Fig.6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Tibet
人均蔬菜消费水平变化呈现低而不稳的态势(图 7[1])。1998 年,西藏农村人均蔬菜消费仅为 33.67kg,为全国最低水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30%。蔬菜保障是西藏食物保障问题较多的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
![]() |
图 7 西藏年人均蔬菜消费水平变化
Fig.7 Per capita Tibetan annual vegetable consump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4.2 西藏的蔬菜产需关系
西藏全区的蔬菜产需关系尚有待进一步改善,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自给率。目前的蔬菜自给率已达 70% 以上,在个别年份已达 80%;但具体到主要品种看,则存在品种单一的问题。
4.3 西藏蔬菜的周年保证率
目前全区蔬菜周年保证率已达 70% 以上,但淡季保证率有待通过保护地栽培得以提高。
5 西藏人民食物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分析
5.1 西藏人民食物消费水平的判断
(1)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平 西藏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尚属典型不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其显著标志是恩格尔系数在 0.5 以上,更有在 0.6 以上的年份(表 9[1])。但在生活费支出稳步增加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却出现徘徊的情况,可能是食物价格因素起了一定作用。
表 9 西藏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Table 9 Tibetan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年份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
年人均食物消费支出(元) | 1072.6 | 1082.7 | 1264.1 | 1574.3 | 2255.0 | 2592.3 | 2643.4 | 2610.4 |
年人均生活费支出(元) | 1696.1 | 1886.7 | 2332.6 | 3093.9 | 3911.6 | 4536.6 | 4748.3 | 4935.0 |
食物支出占生活费支出比(恩格尔系数) | 0.632 | 0.574 | 0.542 | 0.509 | 0.576 | 0.571 | 0.557 | 0.529 |
(2)乡村居民消费水平 西藏乡村居民消费水平属于典型贫困地区的消费类型(表 10[1])。
表 10 西藏乡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Table 10 Tibetan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年份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
年人均生活费支出(元) | 389.1 | 544.2 | 638.2 | 788.9 | 896.8 | 773.0 | 805.3 | 790.9 |
年人均食物消费支出(元) | 268.2 | 387.1 | 497.9 | 553.0 | 667.1 | 504.0 | 533.3 | 523.0 |
食物支出占生活费支出比(恩格尔系数) | 0.689 | 0.711 | 0.780 | 0.701 | 0.744 | 0.652 | 0.662 | 0.661 |
5.2 西藏人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分析
(1)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日营养标准为:热量 1×107J,蛋白质 70g[3]。对照此标准,可以看出西藏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有 3 个方面的特点(表 11[1]):
表 11 西藏城镇居民食物消费(1997 年)
Table 11 Tibetan urban residents food consumption
实物量 (kg) | 热量 (1×107J) | 蛋白质 (g) | 脂肪 (g) | ||
---|---|---|---|---|---|
植 物 性 食 物 |
一、粮食 | 134.1 | 169.47 | 10032 | 1813 |
(一)谷物 | 118.7 | 161.80 | 9265 | 1569 | |
1. 细粮 | 116.5 | 158.43 | 9052 | 1462 | |
大米 | 70.7 | 103.14 | 5387 | 976 | |
面粉 | 37.4 | 55.28 | 3665 | 486 | |
2. 粗粮 | 2.2 | 3.38 | 213 | 107 | |
玉米 | |||||
(二)薯类 | 13.9 | 5.19 | 250 | 19 | |
(三)豆类 | 1.5 | 2.48 | 517 | 225 | |
二、植物油 | 8.6 | 32.39 | 0 | 8600 | |
三、食糖 | 5.1 | 8.06 | 23 | 0 | |
四、蔬菜 | 94.1 | 7.09 | 1073 | 151 | |
五、水果和鲜瓜 | 32.8 | 3.97 | 194 | 46 | |
六、酒类 | 8.4 | 6.48 | 0 | 0 | |
植物性食物合计 | 227.61 | 11322 | 10610 | ||
动 物 性 食 物 |
七、肉类 | 34.8 | 48.76 | 4279 | 10972 |
(一)猪肉 | 16.8 | 37.11 | 1453 | 9143 | |
(二)牛肉 | 13.4 | 8.39 | 2344 | 1189 | |
(三)羊肉 | 2.4 | 2.68 | 232 | 601 | |
(四)禽肉 | 2.2 | 0.58 | 250 | 39 | |
八、蛋类 | 8.5 | 5.22 | 1052 | 862 | |
九、牛羊奶 | 90.8 | 25.99 | 3024 | 3618 | |
十、水产品 | 9.3 | 3.04 | 1163 | 225 | |
十一、动物油 | - | - | - | - | |
动物性食物合计 | 83.01 | 9518 | 15677 | ||
全年动植物食物总计 | 310.62 | 20840 | 26287 | ||
每人每天消费 | 0.85 | 57.1 | 72.1 |
其一,热量日摄入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仅为推荐标准的 85%。若考虑到西藏的高寒气候特点,这种差距更大,故须增加热量的摄入。
其二,蛋白质的日摄入水平也很低,仅为推荐水平的 82%。
其三,蛋白质摄入动植物结构为动物性食物占 45.7%,植物性食物占 54.3%;脂肪摄入总量中,动植物食物分别占 59.6% 和 40.4%。
(2)乡村居民食物消费 与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标准相比较,同时与当地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西藏乡村居民的食物消费有如下特点
(表 12[1]):
表 12 西藏乡村居民食物消费(1997 年)
Table 12 Tibetan rural rwsidents'food consumption
实物量 (kg) | 热量 (1×107J) | 蛋白质 (g) | 脂肪 (g) | ||
---|---|---|---|---|---|
植 物 性 食 物 |
一、粮食 | 253.77 | 353.41 | 21605 | 8753 |
(一)谷物 | 253.77 | 353.41 | 21605 | 8753 | |
1. 细粮 | 99.52 | 29.92 | 6704 | 1226 | |
大米 | 20.50 | 68.84 | 1562 | 283 | |
面粉 | 58.32 | 236.65 | 5142 | 943 | |
2. 粗粮 | 154.25 | 14901 | 7527 | ||
玉米 | |||||
(二)薯类 | |||||
(三)豆类 | 17.02 | ||||
二、植物油 | 5.70 | 5.36 | 0 | 4520 | |
三、食糖 | 2.77 | 2.39 | 16 | 0 | |
四、蔬菜 | 31.72 | 362 | 51 | ||
五、水果和鲜瓜 | 0.99 | ||||
六、酒类 | 1.29 | 0 | 0 | ||
植物性食物合计 | 379.17 | 21983 | 13324 | ||
动 物 性 食 物 |
七、肉类 | 13.14 | 15.80 | 1426 | 3527 |
(一)猪肉 | 2.02 | 4.46 | 175 | 1099 | |
(二)牛肉 | 2.22 | 1.39 | 388 | 197 | |
(三)羊肉 | 8.90 | 9.94 | 860 | 2230 | |
(四)禽肉 | 0.03 | 0.01 | 3 | 1 | |
八、蛋类 | 0.93 | 0.57 | 115 | 94 | |
九、牛羊奶 | 48.11 | 13.89 | 1616 | 1934 | |
十、水产品 | 0.01 | 0 | 1 | 0 | |
十一、动物油 | 1.18 | 4.40 | 0 | 1168 | |
动物性食物合计 | 34.67 | 3158 | 6723 | ||
全年动植物食物总计 | 413.85 | 25141 | 20047 | ||
每人每天消费 | 1.13 | 68.9 | 54.9 |
其一,日热量摄入量远远高于当地城镇居民和推荐的水平,考虑到高寒的气候特点,这种水平较适宜。
其二,蛋白质的日摄入水平也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并已十分接近推荐水平,为推荐水平的 98.4%。
其三,日热量摄入总量中,来自植物性食物的部分占到 91.6%,而来自动物性食物的部分仅为 8.4%;在蛋白质摄入总量中,动物性食物仅仅占到 12.6%,其余 87.4% 则来自植物性食物;即使脂肪消费总量中,动物性脂肪也仅仅占到 1/3,其余 2/3 则来自植物性食物。说明乡村居民的食物结构还有待于改善,尽管总量已较高。
6 增进西藏食物保障能力的对策
6.1 明确目标、明确重点
(1)粮食不应继续作为食物保障的重点 理由有两点:其一是农民自身的粮食消费已得到充分保障;其二是西藏从总体上看粮食增长、特别是粮食生产率的提高难度较大、代价也较大,粮食生产不是西藏农业发展的优势[4]。
(2)重点应在鲜活食物的保障 原因有三:其一是蔬菜、水果及部分肉类的自我保证率目前尚低,特别是蔬菜的总量、品种、季节等有较大问题,保障这些农产品是食物保障的重点;其二是鲜活食物的耐运性较差,而进藏路途远、运输手段限制极大;其三是鲜活食物关系到城镇居民的消费安全,是城镇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6.2 建立开放的食物保障系统
(1)建立开放的食物流通系统 西藏食物生产在全国的优劣势格局和前景均十分明确,发挥优势、弥补劣势、互通有无是保障西藏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食物流通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应以全国为大背景,以对外(主要指内地)开放、管理规范、运行有序、保障有力为目标。
(2)建立开放的食物生产系统 目前西藏食物生产系统基本上是传统的农业生产系统,包括化肥、薄膜、机械等在内的外源投入水平尚低(农药除外),这是西藏食物生产力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产目标的提高,人类从食物生产系统中的索取不可避免地要增加,为保持食物生产系统的能量和物质平衡,提高食物生产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外源投入是必需的,特别是要增加化学投入、推广保护地栽培、牲畜越冬大棚,以及增施化肥等。有选择地增加外源投入是增进食物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6.3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1)增进食物的空间可达性 食物的空间可达性是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在西藏这样的地域极为辽阔的地区尤其重要,在食物保障中须高度重视。为此要改进交通运输条件,但其难度是巨大的,经济代价也可能是巨大的。
(2)增进食物生产资料的空间可达性 生产资料是食物生产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随着西藏开放性食物生产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商品性生产资料对食物生产的作用将与日俱增,生产资料的空间可达性正在成为增加食物产量、提高食物保障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3)改善畜产品外销通径 畜产品外销是牧民产品转化为货币、进而增进牧民商品性食物购买能力的重要基础,但目前牧民产品外销受制于交通运输手段的落后,为此改善畜产品外销通径可以显著增强牧民食物购买力、增进其食物自我保障的经济能力。
6.4 增强自我储备意识和能力
(1)增强食物储备意识 食物保障既有生产和市场的因素,也包含储备因素在内。食物储备是食物保障和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食物储备是应对时间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自我调剂余缺、丰欠的主要措施,可显著增进食物供给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靠性。为此应首先增强食物储备意识。
(2)增强食物储备能力 食物仓储能力、加工能力均是食物储备能力的重要内容,为此要扩建包括粮仓、蔬菜冷库等在内的食物仓储能力,提高食物、特别是鲜活食物的加工、保鲜能力。
6.5 保障贫困人口食物供给
(1)扶贫脱贫增强食物购买能力 使各个人群都能获得所需的食物,是食物保障和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食物的获得与人群购买力有关,贫困首先对食物购买力产生限制。为此,要扶贫脱贫,以增强各个人群的食物购买能力,进而增进食物保障度和安全性。
(2)以工代赈、以粮赈济 在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牧区,以工代赈、以粮赈济是最有效的扶贫解困、保障粮食消费的措施,应大力推广。
6.6 保持农牧业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宽松性
西藏农牧业近 40 年发展史证明,政策的稳定性是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政策波动势必导致生产波动,而社会稳定亦对农牧业生产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