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桐
(1907~ )
中国神经生理学家。1907年11月27日生于河北省正定县。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后任该系助教,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助理员。1942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194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任耶鲁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和洛克菲勒研究所副研究员。1956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80年创建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任所长,1984年改任名誉所长。他自1935年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重要的有:《刺猬的一种听觉反射》(1935)、《猴运动皮层内肌肉的局部代表性》(1947)、《直接电刺激大脑皮层产生的皮层神经原树突电位》(1951)、《大脑皮层神经原的顶树突》(1952)、《皮层诱发电位的相互影响》(1953)、《光刺激引起的蟾蜍小脑前庭神经原的电活动》(1959)、《针刺镇痛的神经生理学解释》(1980)等。他在1947~1949年间发表的关于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肌肉局部代表性的工作和用逆行刺激锥体束的方法研究锥体束起源的工作,至今仍被引用。1950年发表的《皮层-丘脑之间循回性的重复放电》一文,探讨了脑电的产生机制,得到较高的评价。他所发现的光强化脑兴备性的现象曾被人称为“张氏效应”。1965年后,他从事针刺镇痛及痛觉机制的研究,认为针刺镇痛是两种感觉传入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他领导下的研究集体所获得的许多成果,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并因此获世界思雷舍尔德基金会授予的1980年度奖。他曾担任《神经生理学杂志》(美国出版)、《国际神经药理学杂志》及国际的《脑研究杂志》的顾问编委;被选为罗马尼亚医学会名誉会员,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外国名誉院士,国际脑研究组织中央理事会理事,世界卫生组织神经科学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巴拿马麻醉学会名誉会员及美国全国卫生研究院福格提常驻学者。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