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宝
(1918~ )
中国生物化学家。江苏泰兴人。生于1918年5月7日。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6年考取公费留学美国,1949年和1951年先后获美国华盛顿大学硕士和美国西部保留地大学博士学位。1951~1954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修。1954年底绕道法国回国,195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1958年起在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晋升为研究员,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约翰·霍普金斯学会会员,促进生物学医学研究中法协会中方会员。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他对核酸代谢、辅酶A的结构和辅酶Ⅱ(NADP+)的大量酶促合成等做了研究,发现并纯化了几个与核酸代谢有关的酶,证实了辅酶A中存在3′磷酸单酯,建立了用酶法从辅酶Ⅰ(NAD+)大量制备辅酶Ⅱ的通用方法,该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世界各生化药厂所采用。他的上述成果,被写进权威性的生化工具书《酶学方法》第二卷和第三卷(1955和1957)中。他是中国核酸研究、生产和教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回国后即组建中国第一个核酸研究组,并招收研究生,1961年建立中国第一个核酸研究室,开展对核酸代谢、核酸分离纯化、核酸性质和核酸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可与当时西方水平媲美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核酸研究奠定了基础。60年代初,他和同事用自溶法生产4种5′核苷酸,并在上海天厨味精厂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核苷酸车间,因此获得了1978年国家重大科技奖。1962年他首次为上海科技大学讲授核酸专题课,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核酸讲义,被国内院校广泛引用和参考。他曾担任“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研究学术组组长和“大片段合成和总装”会战组组长,该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 4个研究所、一个大学和一个化学试剂厂协作进行的。在工作中,他善于发挥全体成员的智慧并坚持严格的科学态度,终于在1981年底合成了与天然产物完全相同的核糖核酸。该成果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获得了中国科学院1982年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和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是中国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五届政协委员,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中国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