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弼德的《斯文》读完了。
虽然是很粗糙的阅读,但书中那种阔大的历史意识还是令人激动。“斯文”,这本身就是一个让人激动的话题。
与一般的史学著作不太一样,包氏这本书的视角显得有点怪异。他通过对“文”这样一个概念的分析,来揭示从中世到近世精英文化的变迁。书中引入了许多文学史的视角和观点,使这本书读起来似乎更像一本讲述文学观念变迁的著作。然而他所关心的基本点仍然是文化,就是陈启云先生所提倡的那种“思想文化”,intellectual,并不仅仅是哲学、思想或者文学观念。
这样一个话题,背景自然是宏大的,因为它很容易引入到对于人类文明的思考这些方面去。我想包氏的出发点大约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仍然是唐宋间的文化变迁问题。唐宋变革作为一个长久以来的话题,吸引着许多学者投入其中。包氏关注的是思想,即唐宋士人精英对于国家秩序和文化传统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样从崇尚传统转向求诸内心的世界。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政治和社会的事实变迁,对于思想,向来抱有一种谨慎的疏远。但包氏此书至少在以下几点很耐人寻味,一是关于唐初士人的秩序观;二是安史乱后精英思想的变化;三,尤其是北宋从欧阳修到苏轼这一条传统的发展,让人回味。读这一章时,有一种进入到宋代“郁郁乎文哉”之中去的感觉。一本好的历史著作,也许正应该使人有一种进入和融化于其中的体验。
书中除了一些哲学化的概念外,最基本的还是在寻找文化变迁的线索。一条由韩愈、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构成的线索。这也正印证了伯克的那话,历史学就在于寻找线索。
书中提到了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以及历史研究所应该抱有的审慎态度。事实正是如此,在分析历史时,最忌讳的就是用一个模式来笼罩一切。应该还以纷繁复杂的本色,然后在这种复杂中努力寻找可能会有的变迁的痕迹。
这是读此书时一些零散的想法。我总在想着以后能够好好的写一篇关于它的感想。
这是我去年读此书时的一些感想,很粗糙,希望能到往复师友的批评,如此,则乐莫大焉。
摘自象牙塔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