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的中国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我们由摸索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使其得到健康发展。对此,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宣称,中国正从经济上发生蜕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正在走向“趋同”,“趋同”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将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然而,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这种演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谓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就是人类自身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必然要推动自身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也就必然要推动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交往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①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前两种形态或两个阶段后(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处于第二大形态中),都必然要发展到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实现人类“大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其低级阶段)。这是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不难看出资本主义代表的是过去,社会主义代表的是未来,哪有未来倒流回过去的道理?
当然,在我国现阶段出现了某些与当代资本主义相通或相类似的情况,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处在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但生产力仍很不发达的一个阶段。它不具备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所准备好了的物质经济基础。因此,要想向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迈进,就必须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其他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同西方资本主义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相对应的。由于历史使命的相似,本来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东西一样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例如市场经济。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作为与资本主义制度相伴而生的市场经济机制,一样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
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毕竟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而且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来看,社会主义没有也不会趋同于资本主义。因为,第一,在当今中国,虽然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具体的实现形式较改革开放前有所变化,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没有改变。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③这是坚持公有制的关键。在这个前提下,一方面“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也就是说有的地方和产业不一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主体的程度也应有所差别;另一方面“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④。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方面来讲,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⑤这样就把公有制性质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作了科学区分,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确定为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这就充分说明和证实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并不影响公有制性质。第二,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样就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在观念上把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外的错误认识。在报告中还进一步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⑥。到1997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达到24%,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健康的发展,离不开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环境,它的规模、它吸收的大量的劳动力、它的灵活性表明,它的发展只能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把中国导向资本主义。第三,中国建设市场经济,也不会导向资本主义。因为我们所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原则。因此在分配制度上,一方面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另一方面始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而且明确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上也有自己的特点。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通过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创造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以确保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以上所论述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几个特征,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同时,它们符合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是受到人民广泛支持和拥护的。因此,中国不会“趋同”到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变化的事实来看,他们的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已经呈现出走向历史的终结的许多征兆,出现了某些“和平进化”的征兆,而这种“和平进化”的方向,却恰恰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所最不喜欢的社会主义。例如,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搞的征收高额累进税和高额遗产税,对贫富差距的拉大和百万富翁子女的继承权给予了很大的限制。特别是通过税收在全国范围进行再分配,如下表⑧所示:
国家 经常性税收入占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社会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百分比
1980年 1997年 1980年 1997年
英国 30.6% 33.4% 43.7% 51.7%
法国 36.7% 39.2% 69.4% -
爱尔兰 30.9% 32.4% 49.3% 60.3%
意大利 29.3% 42.2% 48.8% -
荷兰 44.1% 42.7% 62.9% 63.9%
葡萄牙 24.1% 31.3% 46% -
芬兰 25.1% 28.4% 50.3% 53.6%
挪威 33.7% 32.5% 36.8% 50.2%
瑞典 30.1% 36.9% 58.2% 58.1%
美国 18.5% 19.8% 48.8% 53.5%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出:这10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常性税收收入1997年与1980年相比平均增长了3.55%,大部分都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3立左右。而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福利、住房以及社区娱乐服务在内的社会服务支出同比平均更增长了5.9%,全部占总支出的50%以上。而这些社会服务支出的受益者,大多是普通民众。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大和强化,这种扩大和强化,恰恰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⑨的观点的反映,实际上也就是在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做准备。能够说明这一点的还有一个重要发展,即资本的社会化。资本的社会化发展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股份制,它使资本的所有权从个人所有变成了许多拥有资本的人共同所有,即某种程度的社会所有。当前,许多美国的工资收入者都拥有股票。战后,股份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使其形式和内容出现了两个引人注意的变化:首先是股权的分散化,出现了“公众公司”这种新型股份公司。许多公众公司的章程规定,任何个人或集团的持股份额,不得超过公司股本的3%-5%。在这些公司成千上万的股东中,绝大多数是工薪阶层、退休者或小私有者,大资本家的股权一般也不超过5%,与过去的家族控股私人公司不可同日而语。其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及其运营的“共同基金”、“投资基金”。截止到1997年,美国l/4的家庭都参加各种基金的投资,其养老基金规模已达4.2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美国GDP的60%左右。仅20家最大的养老基金,就拥有美国大中型企业40%的普通股。而养老基金的资金来源,显然是退休者,而不是大资本家。股权分散化、公众公司的出现和各种共同基金加入股市投资,都促进了资本的进一步社会化。
另一种资本社会化的形式是合作制,即合作工厂或合作农场,这种所有制是劳动者的集体所有制,虽不普遍,但正在慢慢发展,尤其在农业领域。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只不过在前者那里,对立是消极地扬弃的,而在后者那里,对立是积极地扬弃的。”他还指出,合作工厂表明,“在物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方式的一定的发展阶段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怎样会自然而然的从一种生产方式中发展并形成起来”⑩。
总之,从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来看,二者都将从第二大阶段过渡到第三大阶段。因此,如果一定要用“趋同”这个词的话,也只能说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将趋同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当然,最终达到这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会是很长的,但这个趋势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l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l993年版,第373页。
③④⑤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l997年版,第23、23、23-24、24页。
⑦陈雪薇主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l998年版,第327页。
⑧根据《迈进21世纪l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世界银行2000年5月版,第252-253页中数据列出。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2页。
⑩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98页。
(作者单位:)
摘自《历史教学》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