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二者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B.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
C.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受到制裁和惩罚。这体现了法律的( )
A.指引作用
B.强制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3.依照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下列属于特别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4.下列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属于社会经济权利的是( )
A.劳动权
B.受教育权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国家结构形式是( )
A.单一制
B.复合制
C.联邦制
D.邦联制
6.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
A.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
B.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D.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7.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每届任期3年的是( )
A.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县、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8.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特别行政法规范和调整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的行政关系。下列属于特别行政法的是( )
A.公务员法
B.教育行政法
C.行政组织法
D.行政处罚法
9.在某些特殊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特别需要,行政机关可以在限制条件下,采用没有法律依据的或者同法律相抵触的措施。这体现的是行政法的( )
A.回避原则
B.行政合法性原则
C.行政应急性原则
D.行政合理性原则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由法定人数的股东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是( )
A.合伙公司
B.有限责任公司
C.无限责任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下列属于劳动者权利的是( )
A.完成劳动任务
B.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C.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D.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2.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方面的内容。身份权指因民事主体的特定身份而产生的权利。下列人身权中属于身份权的是( )
A.继承权
B.姓名权
C.生命权
D.身体健康
13.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这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 )
A.公平原则
B.当事人自愿原则
C.合同必须履行原则
D.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的是( )
A.延付或拒付货款的
B.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C.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D.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15.张某有个人存款2万元。对这笔钱,1996年张某立下遗嘱,死后由其弟继承,并办理了公证手续;1997年张某又亲笔写下遗书,死后由其子继承;1998年张某病危期间,在有3名同事在场见证的情况下,立下口头遗嘱,死后由其女继承。后张某死亡,此2万元遗产的继承人应是( )
A.其子
B.其弟
C.其女
D.其弟、子、女三人
16.下列关于我国刑法对人的效力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B.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一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C.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针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D.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除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者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其他人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体现的是(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18.下列罪犯中应当从重处罚的是( )
A.累犯
B.中止犯
C.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D.共同犯罪中的胁从犯
19.科学的人生观是( )
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B.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人生观
C.“自我设计”、“个人奋斗”的人生观
D.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谋幸福的人生观
20.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 )
A.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
B.个人对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满足程度
C.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个人的自我完善
D.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21.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
A.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B.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意识
C.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D.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22.下列属于科学信念的是( )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金钱万能,有钱就有一切
C.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D.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23.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属于( )
A.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B.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C.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
D.现实社会不存在的道德要求
24.男女双方的恋爱行为,客观上是对社会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的行为。下列不属于男女恋爱中基本道德要求的是( )
A.恋爱应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
B.恋爱应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C.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
D.一方能够强迫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
25.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侵占。这是属于( )
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
D.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26.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际交往有巨大的吸引力,不良的个性品质对人际交往有巨大的排斥力。公民应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克服不良个性品质。下列应克服的个性品质是( )
A.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B.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
C.意志坚定,情绪乐观,并且有谦逊的品质
D.不为他人的处境和利益着想,有极强的嫉妒心
27.如果与道德低劣、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重情义的人交友,难免会对自己的人生修养、人格发展和理想追求带来损失,使自己沾染恶习,害人害己;而与品行高洁、知书达理、思想健康的人交友,自己就会获益匪浅。这说明( )
A.现代社会中充满竞争
B.合作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C.交朋友一定要慎重,要选择好的朋友
D.获得朋友的最好办法就是你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28.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 )
A.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悦纳自己
B.发展智力和能力,构建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
C.拥有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学习社会道德规范,提高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及要求的认识
29.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是加强( )
A.政治修养的重要内容
B.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C.心理修养的重要内容
D.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30.“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才是最难最难的呵!”这说明了( )
A.人才成长的道路
B.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
C.个人修养是一个不断的长期的曲折的实践过程
D.修养的境界是一个人修养所达到的实践水平或程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与普通法律相比,宪法的主要特征有( )
A.宪法具有一定的制定机关
B.宪法具有特别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D.宪法规定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E.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的原则,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则
3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成立的必备条件有( )
A.依法成立
B.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
C.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D.以生产经营为其活动内容
E.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33.债的担保是为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得以实现的一种法律制度。债的担保方式有( )
A.保证
B.抵押
C.留置
D.定金
E.违约金
34.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外在表现或客观事实。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的有( )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的方法
D.犯罪的时间、地点
E.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35.人生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体现在( )
A.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做人的标准
B.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
C.人生观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
D.人生观体现着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E.人生观调节着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6.下列对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和原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利益是对人生价值进行评价的客观标准
B.个人为社会提供的物质财富是对人生价值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
C.评价人生价值时,既要看动机,也要看效果,更重要的是看效果
D.个人能力强的人实现的人生价值一定要比个人能力弱的人实现的人生价值大
E.尽管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为社会为人民尽职尽责,作出了应有贡献,都是有价值的
37.邓小平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这说明( )
A.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C.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成功
D.把理想转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E.只要付诸行动,人们对于美好的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都能成为现实
38.“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说明( )
A.没有集体利益,就不可能有个人利益
B.集体主义坚决排斥个人利益和个性自由
C.广大人民只有靠集体奋斗才能实现自身的正当利益
D.只有集体的事业兴旺发达,才能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充分实现
E.集体主义可以完全不顾个人的思想,要求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
39.下列属于良好道德品质的有( )
A.正直无私、忠诚守信
B.仁爱互助、推己及人
C.敬业好学、勇敢进取
D.弄虚作假、言而无信
E.谦虚谨慎、文明礼貌
40.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下列表现属于爱岗敬业的有( )
A.在本职工作中勤奋努力,不偷懒,不怠工
B.喜欢自己的工作,能心情愉快、乐观向上地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
C.为了求得未来自己理想的职业,利用现有的职业劳动时间全力为求新职做准备
D.不情愿地成为了现有职业的劳动者,在没有调换工作之前,仍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业责任
E.把自己看成现职工作单位的一分子,把自己从事的工作视为生命存在的表现方式,尽心尽力地去工作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41、42小题每题5分,第43题为4分,第44、45题每题6分,共26分)
41.我国广义的法律监督体系包括哪些方面?(5分)
42.简述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43.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4.如何正确认识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45.现代社会中怎样正确对待竞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6.什么是环境法?联系实际说明制定环境法律制度的意义?
47.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新人。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