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苏东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缺陷
B、苏东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
C、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D、苏共领导人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政治动乱
2、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
A、把国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同中国现代化的实际相结合
B、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彻底批判经验主义
D、彻底批判主观主义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是在中共()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4、在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中,最基本的是是否有利于()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
5、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中央文件
B、宪法
C、生产力
D、实践
6、邓小平曾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
A、惩治腐败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发展生产力
D、改革开放
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中共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原则
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是()
A、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股分合作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
A、私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B、民营经济实现形式
C、国有经济实现形式
D、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1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国有企业改革
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D、调整经济结构
12、从根本上说,避免两极分化的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保障制度
B、国家宏观经济调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分配制度
14、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经济总量平衡是指()
A、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B、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平衡
C、国民经济总体结构平衡
D、积累和消费的平衡
15、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分配,邓小平反复强调的大原则是()
A、按劳分配
B、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C、社会公平
D、共同富裕
16、我国的政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法制是依法治国的()
A、表现和形式
B、前提和基础
C、内容和本质
D、手段和目的
1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爱国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19、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A、本质上是统一的
B、内容一致,形式上不同
C、内容不相同,本质上有差别
D、内容形式上有差别,本质上也不相关
20、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中最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创举,最富有实践效应的重要内容是()
A、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
C、建立经济特区
D、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2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22、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实现“三通”
C、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D、“一国两制”方针
23、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端的新思路,即()
A、分而治之
B、共同治理
C、和平共处
D、共同开发
24、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根本的()
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工作路线
D、思想路线
25、2000年9月6-8日,江泽民主席赴纽约出席联合国()
A、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
B、经济论坛会议
C、特别首脑会议
D、千年首脑会议
26、为了依法调整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党中央、国务院决定()
A、实施单一的农业税
B、取消一切收费
C、降低农业税
D、进行税费制度改革
27、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五”计划必须把()
A、改革作为动力
B、扩大内需作为动力
C、发展外向经济作为动力
D、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
28、为了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研究和部署新世纪初全党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2001年2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
A、十五届六中全会
B、中央工作会议
C、政治局扩大会议
D、全国代表会议
29、近来巴以流血冲突,震惊世界。这次冲突的导火索是由()
A、巴拉克点燃的
B、沙龙点燃的
C、阿拉法特点燃的
D、拉丹点燃的
30、最近一届美国总统大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上演了一场闹剧,最终由()
A、布什当选
B、戈尔当选
C、杰克逊当选
D、鲍威尔当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因为它是()
A、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
B、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E、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3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的需要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B、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
C、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前提所决定的
D、它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等客观条件决定的
E、它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4、下列选项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
A、按劳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资分配
D、按技术入股所获得的收入
E、按社会保障制度获得的收入
35、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家宏观调控方式,必须()
A、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
B、由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主要进行宏观管理
C、从搞项目审批、分钱分物转变为主要利用经济手段搞好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
D、从对经济管理为主转变为对社会管理为主
E、从对企业管理为主转变为对行业管理为主
3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A、就其主要内容来说二者是一致的
B、只是说法不同,二者没有任何区别
C、对应不同概念二者是有区别的
D、精神文明是相对物质文明而言的
E、文化是相对于经济和政治而言的
37、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
A、两极称霸的格局已经打破
B、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E、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动荡时期
38、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独立
D、各民族共同繁荣
E、民族融合
39、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建()
A、三峡水电工程
B、西气东输工程
C、西电东送工程
D、青藏铁路工程
E、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
40、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婚姻法修正草案,并向全国人民公开征求意见,婚姻法修正的主要内容有()
A、加大遏制重婚力度
B、明确禁止家庭暴力
C、增设个人特有财产制
D、引进离婚过错赔偿制度
E、确定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4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3、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44、简述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45、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满分共20分)在46、47、48三小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48题无效。
4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如何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47、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科学论断的深刻内涵。
48、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业经济,试述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