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00360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提出撤销案件意见的条件是()
A.认罪态度好B.犯罪嫌疑人全部到案
C.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D.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
2.公安部召开第一次全国预审工作会议的时间是()
A.1956年B.1957年C.1958年D.1959年
3.预审工作人员在预审活动中的纪律是()
A.讯问犯罪嫌疑人B.询问证人
C.如实反映案件情况D.制作法律文书
4.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A.6个月B.12个月C.二年D.三年
5.秘密逮捕的主要方式是()
A.室内逮捕B.室外逮捕C.跟踪逮捕D.在交通工具上逮捕
6.犯罪嫌疑人产生侥幸心理的主要原因是()
A.盲目相信自己的反审讯能力B.法律的威慑作用
C.强烈的反社会意识D.缺乏正确的人生观
7.初犯在讯问中的心理特点是()
A.动机斗争激烈B.思维方式定型化
C.记忆力衰退D.思维方式简单
8.讯问笔录应当是()
A.同讯问同步进行B.在讯问前完成
C.在讯问后整理摘要D.在讯问中速记编写
9.预审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就某一事实而进行的一问一答,这是提问方法中的()
A.问答B.自由陈述法C.编组提问法D.直接提问法
10.预审人员利用共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矛盾和猜疑心理,挑拔共犯之间的关系,造成相互怨恨而揭发犯罪同伙或者供认自己的罪行,这种讯问方法是()
A.揭露谎言B.分化瓦解C.使用证据D.说服教育
11.在预审活动中,转告是()
A.一般配合的方法B.重点配合的方法
C.专项配合的方法D.社会规劝的方法
12.预审人员对要询问的问题,做出重点提示后,让证人就其所了解的与案件有关的情况进行系统的陈述,这是询问方法中的()
A.报告法B.提问法C.盘问法D. 问答法
13.对扣押的邮件、电子邮件、电报,经查明与案件无关,退还原邮电机关的期限为()
A.2日内B.3日内C.5日内D.7日内
14.公安机关冻结犯罪嫌疑人存款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A.2个月B.3个月C.6个月D.12个月
15.预审中根据搜查任务的大小,配备足够数量的搜查人员,但不得少于()
A.1个B.2人C.3人D. 5人
16.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有权指定医院的机关是()
A.乡镇人民政府B.县(区)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政府均可
17.通过客观事实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和常识对证据内容本身进行审查,来鉴别证据真伪和证明力的方法是审查判断证据中的()
A.情理判断法B.辨认法C.鉴定法D.实验法
1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是()
A.不满10周岁B.不满14周岁C.不满16周岁D.不满18周岁
19.对于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的期限是()
A.半个月以内B.一个月以内C.两个月以内D.三个月以内
20.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因果关系最明显的案件是()
A.杀人案件B.抢劫案件C.盗窃案件D.走私案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研究预审学的主要方法有()
A.经验总结法B.专题调查法C.比较研究法
D.案例分析法E.互相问答法
22.预审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有()
A.坚强的意志力B.机智的应变能力C.过硬的讯问能力
D.合作群众工作的能力E.严谨的思维能力
23.胆汁质类型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特点有()
A.易激动B.反应迟缓C.自制力差
D.疑心重E.自信心强
24.社会规劝的方法包括()
A.自我批评B.自我教育C.通信
D.录音、录像E.接见
25.盗窃案件的特点主要包括()
A.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收入与实际支出相差悬殊
B.惯犯、累犯作案较多,大都有隐案
C.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有一定时间的正面接触
D.犯罪现场大多遗留有犯罪痕迹
E.犯罪嫌疑人与所窃取的财物都有直接联系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对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应提出______.
27.我国预审工作的方针是______,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
28.预审员最经常、最基本的活动,一是讯问犯罪嫌疑人,二是______.
29.预审部门受理案件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具备经过侦查部门侦查和达到______有犯罪事实。
30.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先行拘留的时候,发现其是县级以上人民代表的应当立即向其 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______报告。
31.犯罪嫌疑人产生戒备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对自己犯罪______暴露情况存有侥幸心理。
32.预审人员要求犯罪嫌疑人就其犯罪事实和与案件有关的事实作出比较系统的陈述,这是提问方法中的______.
33.对照片的混杂辨认,提供的照片不得少于______人的照片。
34.在预审阶段,认定犯罪和确定罪名是指公安机关预审部门认定被审理的行为是否构成犯 罪、______的活动。
35.杀人案件的证据材料呈现以犯罪现场及______为中心的特点。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引供
37.犯罪嫌疑人
38.讯问的辅助方法
39.审查判断证据
40.要求复议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逼供信有什么危害
42.有悲观心理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主要有哪些表现
43.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有哪些
44.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45.审理走私案件时在犯罪证据上要求查清哪几方面的问题
六、论述题(10分)
46.试述对证人证言审查判断的基本方法。
七、案例分析题(10分)
47.1989年5月1日中午,赵丰、孙义和同班工人卢宪秋在饭店吃饭时发生争吵,卢在大庭广众之下,给赵、孙二人每人两个嘴巴后说,今天你俩结帐,便宜你们了,以后还得收拾你们。
5月2日晚8时许,赵、孙二人分别带着匕首和一尺多长的铁棍,以请卢吃饭为名将卢骗出,在去饭店的途中,孙乘卢不备,用铁棍猛击卢的头部,赵用匕首在卢的大腿扎了三刀,然后潜逃。卢被邻居发现后送往医院抢救,因伤过重,卢于当晚11时死亡。
经公安机关工作,掌握了赵、孙如下犯罪证据:
1.赵用的匕首已经找到,匕首的把上有清楚的血指纹,经鉴定指纹是赵丰的,血迹与卢的血型相同;
2.孙用的铁棍也被找到,铁棍上的血迹和头发,经鉴定都是卢宪秋的;
3.拘捕后赵、孙二人请求政府宽大处理,表示以后再也不打架了;
4.赵、孙二人均是初犯。
请回答:本案在讯问时应采用哪种讯问策略为什么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预审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3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2.C3.C4.B5.C
6.A7.A8.A9.A10.B
11.D12.A13.B14.C15.B
16.C17.A18.B19.B2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BCD22.ABE23.ACE24.CDE25.ABDE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起诉意见27.实事求是28.调查研究29.有证据证明30.常务委员会
31.证据32.自由陈述法 33.1034.构成什么罪35.被害人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引供是指办案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按照自己的推想和假设引导犯罪嫌疑人供认办案人员推想和假设的问题。
37.犯罪嫌疑人是指侦查机关指控涉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尚未被人民检察提出起诉的人。
38.讯问的辅助方法是预审人员通过第三人和科学技术手段的帮助,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思想动态,转变其对立情绪,获取犯罪情况的活动。
39.审查判断证据是指侦查人员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和查证,鉴别真伪,确定有无证明力,并就案件事实作出结论的一种证明活动。
40.要求复议是指公安机关对同级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不起诉的决定认为有错误时,依法要求同级人民检察院对其原决定重新进行审议的一种诉法程序。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1)把案件搞得真假难分,甚至造成冤假错案。
(2)放纵犯罪分子,冤枉无辜。
(3)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
(4)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威信,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
(5)损害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声誉。
42.(1)反应迟钝、冷漠、忧愁、沉默。
(2)有的暴躁、烦闷,甚至歇斯底里。
(3)有的怀疑一切,仇视一切,不听劝告和警告,采取自暴自弃或顽抗到底的态度。
(4)有的迎合预审员的讯问盲目回答问题。
(5)有的有作出极端行为进行暴力破坏或自寻短见。
43.(1)客观原则;(2)全面原则;(3)发展原则;(4)联系原则。
44.(1)附带民事诉讼所从属的刑事诉讼成立;
(2)被害人要求赔偿的经济损失必须是由被告人的同一犯罪行为所造成的;
(3)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
45.(1)获取走私的财物,特别是贵重的走私物品;
(2)取得走财物的来源和去向的证明;
(3)获取的运输工具,必须有材料证明与走私犯罪有关;
(4)单位走私的案件,各种原始单据要收集齐全;
(5)各案犯的口供要基本一致。
六、论述题(10分)
46.(1)审查证人与当事人及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无利害关系,证人提供证言时是否受到外 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如果证人与当事人及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或者证人受到当事人及其他人的指使、胁迫、收迫、收买等非法行为的影响,证言就有虚假的可能性。
(2)审查证人证言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是否影响其提供证言的客观性。
主观方面,要审查证人的感受、记忆、表述能力是否对证人证言的客观真实性有影响。客观方面,要审查证人感觉事物时的客观环境是否影响其证言的客观真实性。
(3)审查证人证言的来源。
审查证人所陈述的情况是直接看到、听到的,还是听别人说的,或者是猜想推测、道听途说的。
(4)审查收集证人证言的方法是否合法、科学。
审查办案人员有无采用威胁、引诱、欺骗或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人证言,询问笔录有无经证人核对并签名等。
(5)审查证人证言的内容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合情合理,前后有无矛盾,与案件其 他证据或有关常识有无矛盾。
七、案例分析题(10分)
47.本案应使用重点突破的讯问策略。
理由:(1)通过重点突破能迫使赵、孙二犯交待主要或全部犯罪事实。
(2)本案有较高的透明度,证据确实充分,足以使赵、孙二人认罪。
(3)赵、孙二人是初犯,缺少反审讯经验。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