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正是由于人们对“数学问题”的含义及分类认识不确定,也就必然导致对“问题解决”的理解存在偏差[14].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15],问题解决既包括创造性问题解决,也包括常规性问题解决,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形式,而人们在研究中也没有加以区分.
(4)“重视解题一直是我国中学数学的传统,仅据1991年我国有代表性的三种中学数学杂志的统计,全年发表的665篇文章中,属于数学试题和解题研究的文章有546篇之多,占文章总数的82.1%,每年公开发表的有关解题研究的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其数量在5000篇以上”[16].然而,如果我们认真审视一下这些研究,它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和影响,结果将是十分令人失望的.
关于“数学问题”的界定,文[17]将其各种定义概括为四种类型:(1)数学问题是一种需要行动的情况(代表人物:波利亚、贝尔等);(2)数学问题是一种题系统(奥加涅相,戴再平等);(3)数学问题是一种情境(曹才翰等);(4)数学问题是一种集合(斯托利亚尔等).文[17]的作者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常人们采用的数学问题的定义是:对人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方法、程序或算法可以解决的问题[18].
另外,人们为了全面地刻画“数学问题”,通常用它的特点(或条件)来做补充.较为普遍的提法是[19]: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其他的提法可参见[17]、[20].
如果从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这个角度,任子朝先生把数学问题分为五类[21]:(1)识别练习问题;(2)算法练习问题;(3)应用问题;(4)开拓—探究问题;(5)问题情景.
如果从题的构成(通常分为三要素:初始状态A、解题过程B、最终状态C)来看,可以把数学题分为三种类型(七种形式)[22]:标准题(ABC)、封闭型变式题(ABz,AyC,xBC)以及开放型变式题(Ayz,xBz,xyC).其中x、y、z是对应于A、B、C的未知成分.
通常人们将数学问题分为两大类:数学自身的问题和数学应用题,而数学自身的问题又包括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
“在数学的任何一个分支里都有好问题,并且好问题到处可以找到”,“没有‘好问题’我们就创造不出数学”.但何谓“好问题”,可能确实难以下一定义,“不过一个好问题总应当具有一些特征”,比如,“(1)问题的解答中包含着明显的数学概念和技能;(2)问题能够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3)问题有多种解法”.[23]另外许多文献(如[19]、[24])中都涉及到“好问题”的七个特征.
习题作为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也在研究,国内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是文[25];而且还在探索习题的改革,提出要不要在教材中编入开放题?开放题有哪些类型和特点?怎样编制开放题?又如何安排习题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参见文[26]、[27].
来自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实际背景的数学问题,在国外一直受到青睐.近年来也成为我国中学关注的热点之一.由张奠宙先生主持编写、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数学应用丛书》(已出版三本),在全国反响较大.《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刊物每年也要登载一定数量的数学应用题及其研究成果,比如,文[28]把数学应用题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文[29]从数学本质的角度提出了数学应用的两个层次.
在数学教育中,通常对问题解决的解释有五种[21]:(1)是一种教学目的;(2)是一个过程;(3)是一种数学活动;(4)是一种数学能力;(5)是一种教学形式.然而心理学中对此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观点:(1)是指向某些目标的一系列智力运算;(2)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学习;(3)作为学习的反面.还有人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质和本质的概念[30].
问题解决的心理模式,说法颇多.较早提出的是美国杜威的五步模式,还有英国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美国纽维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等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数学教育界流行最广的是波利亚的四阶段模式;在波氏模式的基础上,人们又提出了许多类似的模式.如美国印第安那大学MPSP构造的六步模式;我国专家提出的模式理论,可参见文[31]、[32]、[33].
问题解决的策略,文[24]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1)目标策略;(2)知觉策略;(3)模式识别策略;(4)问题转化策略;(5)特殊化策略;(6)逆向策略;(7)整体策略.文[19]中也提出了十条策略.文[34]还对辩证思维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分析从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出发,文[35]提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主要包括:(1)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提出问题的能力;(2)把问题数学化的能力;(3)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4)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5)进行数学计算和数学证明的能力;(6)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能力.
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很多,文[36]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1)问题情境因素(如问题的类型、难度、陈述方式等);(2)学习者个人的特征(如知识经验基储个性品质等);(3)问题解决中的认知策略(如多角度思考问题,抓住问题的要害等).另可参见文[37].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