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反应赡养问题呈上升的趋势。赡养,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非典型性问题。
一起非典型的赡养案件
近几年,有很多老人到司法所反应儿女不养老的问题,甚至发展到了到法庭索取养老金的事情。
司法所均按原告的诉讼请求当场作出了判决,认为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而好多儿女以财物分得太少、父母不给自己看小孩为理由拒绝赡养老人。
养老成了农村老人心底最深的痛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养老越来越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更是显得尤为突出。
究竟是怎样一些原因造成农村赡养案件越来越多呢?当然,一方面可以说是农村老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为自己维权了;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赡养的确是农村老人心底最深的痛。
其实,农村老人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他们与城镇老人呼吁精神赡养不同,相当一部分老人只要生活有保障,不致挨饿受冻就很满足了。但为什么就连这点最基本的生存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呢?
司法所长王峰告诉笔者,目前,农村老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几乎没有。这些农村老人年轻时抚养子女,为子女上学、结婚耗尽了全部积蓄,有的老人甚至把住房也全部让给了子女。他们中很多人因年老、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后,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其他出路,在经济上完全受制于子女,致使有的子女视老人为负担,让老人在家里经常受气。
而究其农村赡养纠纷出现的原因,王峰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经济确实困难的。农村经济状况是导致农村赡养纠纷较多的因素,而赡养纠纷大多发生在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农村,由于赡养人自身家庭负担较重,生活也有一定困难,因此在赡养老人上不承担自己应尽的赡养义务。
二是子女间的非正常攀比,他们比的不是如何孝顺老人,而是比着少孝顺老人,这使得一些老人生活无着落。据有关数据显示,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的纠纷案件约占全部赡养纠纷的80%以上。
三是农村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养老方式单一落后。
四是一些子女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较差,只知向老人索取,却不愿回报老人,还有的是儿媳视娘家人为自己人,公公、婆婆为外人,“内外”差别大,不赡养甚至虐待公婆,有的儿子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使父母饱受委屈。
五是分家产引发矛盾而带来赡养纠纷。农村习惯在子女成家后分家,一些老人不注意维护自身权益,将家产全部分割给子女,自己今后的生活则完全依赖于子女供养。在分家过程中,由于受家庭经济状况及老人主观因素等影响,在财产分割上存在的一些争议产生日后赡养问题上的矛盾。
一切为了老有所养
养老问题严重干扰着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着社会的安宁与稳定,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早在1996年就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以法律形式进行了规定。然而,即使法律法规再怎么完善,以身试法的人依然大有人在。如何从源头上解决赡养这个难题呢?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治本之策
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发展经济,没有经济基础,谈何赡养老人;其次就是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提倡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建立团结和谐的家庭关系;再就是要学会依法养老。目前,关于保护老年人权益的立法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在婚姻法、刑法、民法通则等法规中都有专门的条款,国家还专门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不尽赡养义务的人可以视情况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从而为农村老人依法养老打下了法制基础。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保护老年人权益的重要性,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更应学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解决赡养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发展方向。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养老机构,发展老龄产业,使之制度化、市场化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万,占农业人口的9.1%。据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老龄人口将上升至总人口的23%左右。到那时,我国将成为一个负担沉重的老龄型国家,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家庭养老矛盾也会日益突出,如不未雨绸缪,将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日前,笔者对家庭养老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走访。
一个沉重的话题
谁来关心和照顾操劳一生的老人?在城市,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健全,为老人们撑起了保护伞。而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中,农民养老却是另一番景象。
某村一老汉膝下有3个孩子,女儿远嫁他乡,长子和次子住在本村。老人原有3间平房,几年前分家时在村干部的协调下,老人将宅基地平分给两个儿子,并订下口头协议:两个儿子家中必须留有父母的住房,以一年为期轮流赡养父母。后来老人与二儿子的关系搞得非常紧张,只好住到大儿子家。大儿子向老人索要了2000元房钱。去年春节前,大儿子突然退钱撵人,喝令父母搬回老二家。风雪中,老两口只好在附近找了间四面透风的空房住下。
像这位老汉这样没有住所,轮流到儿女家居住、吃饭的现象,农村非常普遍。
社会发展影响农村养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一些青壮年长年在外打工,土地不再是维系家庭生存的主要来源。农民移民失去土地这个传统的基本生产资料,尤其是老年人失去土地后又没有其他收入,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调查走访中笔者发现,半数以上的农村家庭都在养老问题上发生过纠纷,而且从发生纠纷的原因来看,90%主要是儿女的责任。这并不是说没有子女养老,而是个别子女不愿养老,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就比较差,具体表现为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条件都劣于子女,子女并不因自己富裕就会照顾老人。近年来全国各地媒体都有报道,农村晚辈住洋楼、长辈住老屋或在楼旁搭小屋的现象已相当普遍,并且住房占地问题常常是农村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焦点。在多子女家庭,兄弟间经常为了能在仅有的土地上翻盖新房而对老人的归属相互推诿,使老人很是悲伤。
晚年幸福的保障
我国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明确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我们建议国家和领导关注农村社会养老,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对一部分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老年人口,国家和集体要对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
空巢老人,指身边无子女的老年夫妻或独居老人。
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人数已达2340万。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怎样面对即将到来的空巢家庭高峰?怎样解决日益突出的空巢危机?本报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采访。
喜欢翻看儿女们的照片,愿意坐在门口等儿孙回家,为迎接儿女回家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儿女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一个个“离巢”拼搏,而一天天变老“守巢”的父母们,只能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排解心中的孤寂和落寞。
空巢老人生活长镜头镜头一:人老了还是愿意呆在“老窝”65岁的赵教授和70岁的老伴在古城西安已经居住了三十多年,自两个女儿相继出嫁后就一直过着两个人的日子。两个女儿都远嫁异地,只有每年春节二老才能和女儿们团聚几天。前年底,大女儿生了孩子,至今也没能抽出时间回来看望老人,两位老人只能在照片上看看外孙。
以前赵教授总是抱怨老伴不沾家,退休后竟然比上班还忙--常常丢下自己一个人去开“院务会议”,饭做好了也不见回来。自从添了外孙,二老的生活方式有了一些改变:爱看书报杂志的赵教授把一半阅读时间给了孙子的照片,老伴也把出去遛弯聊天的兴趣放在端详外孙的照片上。今年春天,两位老人觉得只在照片上看外孙实在不过瘾,就到北京大女儿家住了一个月。尽管与亲人团聚的喜悦和外孙的可爱让二老整天乐得合不拢嘴,但两人还是觉得在女儿家里生活很不习惯--赵教授没有时间看书报了,老伴也因为找不到聊天对象而只能闷在屋里。考虑再三,二老决定回到西安,过起了从前的日子。
赵教授告诉记者:“我们已经习惯两个人的生活了,虽然一家人聚在一起很热闹,但还是惦记着我们的‘老窝’。人老了还是愿意呆在自己的‘老窝’啊!”
镜头二:孩子不回来的日子不好过生活在北京的王老是一位有着73年军龄的老红军,虽然已是86岁高龄,但思路清晰,口齿清楚。71岁的老伴是位退休医生,身体很健康。王老的日常起居有老伴和警卫员照顾,生活上可以说没有任何忧虑。惟一让王老牵挂的是三个子女和他们的孩子。每天王老念叨最多的是:“孩子们什么时候回来?”“多买些好吃的等孩子们回来!”王老在家里坐不住,总想出去走走。可刚出门没10分钟,王老又急冲冲地回家了--他担心哪个儿女或孙子突然回来错过了见面机会。每到周末,王老从下午5点开始就坐在家门口等孩子们回来,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即便儿女电话告知有事不能回来,王老仍然坚持等,直等到天黑。等不到儿孙们回来,他第二天就必须跑去看看儿子和孙子,不然的话就会整晚不睡觉,在房间里踱步。
没有子孙陪伴的日子对王老来说简直就是度日如年,他不是头疼就是腿疼,再不就是心里闷。只要儿孙们一回来,王老就什么毛病都没有了。然而,一年中除了节假日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王老都是在等待和孤独寂寞中度过的。难怪王老在记者面前连连摇头说:“我现在惟一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孩子们,孩子们不回来的日子真不好过啊!”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