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作词的《送别》是一首名曲,流传已半个世纪。歌中由“一瓢浊酒尽余欢”还是“一觚浊酒尽余欢”惹出的话题,有些日子了。先是十五年前拍故事片《城南旧事》时,剧作者用了“一瓢”,未用“一觚”引来一阵疑义之声;不久前的电视剧《弘一大师》还是用“瓢”而未用“觚”,又引来更大的非议。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并非是字幕打错了。那么是不是李叔同本人误将“瓢”当“觚”?持“觚”者认为,“觚”是古代的盛酒器,博学多才而儒雅的“叔同兄”不可能像《水浒》中梁山好汉一般用瓢喝酒。《辞源》上对“瓢”的注释是: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盛酒器,即瓢、觚都是盛酒器。古人是“瓢饮”还是“觚饮”,并未作界定。比梁山好汉生活年代早一千多年传世的《论语 雍也》中便有“一箪食,一瓢饮”;唐人张说《咏瓢》诗有“美酒悬酌瓢”;杜甫在《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中也写到:“瓢饮唯三径,岩栖异一塍”。由此观之,“雅人”非“觚”不饮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另悉,《弘一大师》导演潘霞曾两次拜访弘一大师的权威人士林子青先生,林老也是该剧的顾问。林老认为,李叔同文学素养非常深厚,经常使用别人不常用的古词语,因此,从用词上说,“一瓢浊酒”并没有错。
(《云南广播电视报》97/9/10)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