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学校根据“选择教育”的教育理念,在英语学科试行走班制的授课制度;即教学班以学生现有的学力与学习程度,分为三个层次;A层、B层与C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与学习程度,经过与老师和家长的协商,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学习。学校在A层面和C层面的教学上安排了高年资的老师教学。允许A层面的教学超越现有大纲要求。同时对C层面加强基础学力的培养,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力与成绩,选择更换自己的学习层次。
学校这项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矛头直指现行的传统课堂授课制的弊端;即以教科书为中心,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代价来追求班级教学效率的最大平均值。教师、学生和家长经过学习,都感到很有必要。大家认为;现代教育应当为社会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学校教学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的途径与方法。学生的发展也将趋向多样化。以高一新生为例,一个班常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校外学过“New Concept English”,或其他的英语课程。而从外地来得学生英语很可能刚刚完成初中课本学习,差距很大。以一本书、一个教学进度来规范一个班级四、五十人的学习,怎么能够培养富有个性的创造性人才?
走班制的实验在谨慎而积极的推行。各层面反馈上的情况都表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主性发生了可喜的变化;A层的学生学得更活,更快,不但增加了学习内容,课堂里还有了更多时间练习口语与听力。B层的学生学得更实,更好,用英语表达的机会更多。C层的学生学得更稳,得到了老师更多的关注。
期中考试过后,学生有了一次选择改变学习层次的机会。但在一个B层班上,十个依据成绩可以进入A层班的学生,一半选择了留在原班级。这很奇怪?俗话说“人望高处走”。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原来的层次?
简单地理解“选择教育”的意思,可以让这些学生留下。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要求我们对学生的选择,应当有正确的引导。我们不能顺着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必须对学生的本意有一个了解,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
经过老师的工作,这些学生向老师谈了心里话;他们的选择可真是各有各的理由啊。
A同学数学在A层班学习,他想在这一学科学出点成绩,参加竞赛。怕进了英语A层以后,两者都要抓,精力不够,结果都学不好。B同学认为自己英语有了起色,而其他的功课也差不多。希望留下,可以学得轻松些。C同学则对A层班另有看法,认为A层班人才济济,而且人数太多,进去后怕老师顾不上他,失去机会…………..。
针对这些思想,我们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要大胆鼓励学生在某些学
科冒尖,不能追求面面俱到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所谓的“全面发展”很可能只能是“平均发展”,不能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我们实验走班制,目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冒尖的环境,让愿意在某方面多学习的学生得到帮助和机会,因此,A同学的想法是应当受到鼓励的。而B同学的想法,比较保守。这与我们目前的考试制度与评价方法有关,未有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措施。C同学的看法有合理的一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完善走班制。
我们把情况反映给了学校有关领导,引起了重视。经过反复考虑,在新一届的高一新生中又出台了新的改革措施;即1)进一步地缩小班级规模,A层和B层由大约30人组成,而C层则由20人组成。这样,各层面的学生都有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可以给更多的学生予以关注。2)研究在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办法和措施,鼓励学生更快冒尖。3)给C层面的学生每周再增加一节基础课,让他们尽快进入B层面。4)学校开出更多拓展型的课程,让学生依据个人的意愿选择科目学习,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5)每周通过校内广播电视,开展各项英语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引导学生的发展。
学校以“选择教育”为理念的走班制改革实验正在进行之中。虽然还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还会有许多新的情况要我们去解决。但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已经扎根在我们心中。
润“物”细无声
-----感悟拓展中的 “BILINGUAL CLASS”
宋国平
面对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套餐”式课程的协调运作,在欣赏这一教学理念的同时,不由得把多多的思考付之于了自己的日常教学和课程实施中去。显然,如果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特点及个人所长融入其间,则必将成效显著,锦上添花,通过将兴趣类知识与外语的实际运用融为一体,全面提高高中生的知识与技能素养,这便是我的双语拓展课—旅游经济地理之开设初衷。期望能够通过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并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索,研究性地学习”为教学模式来操作,从而将学校教学的先进理念进行深入渗透,发挥出拓展课的灵活优势。
其实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对于当前对外语教学愈来愈高的教学要求领会更深,而外语的学习其实也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记忆过程与课堂知识传授,要想达到质的飞跃,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和浓郁的外语校园氛围,不仅需要多元的学习方法,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文化介入,于是双语课的明显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尤其是在通过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与比较,就可以用一种相和谐的思维方式来促进外语的学习和培养良好的语言思维习惯,对于高中生来讲尤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本拓展课的学习与探索,他们可以实际操作所学过的语言知识,以真正的听说记忆和理解来完成知识的整合,不仅可以扩充已有的地理知识,了解更多的经济和旅游文化知识,扩大涉外交往的能力和素养,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及热爱自然、崇尚和平的现代意识和高尚情操。更多的是为我们的基础外语教学注入多元化的层次,多角度的完成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真正起到拓展的目的。
由于拓展课的实施是以学期来操作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我感到同学已经不再满足于我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量了。他们积极而有思想地提出一种令我感到可行的课堂教学方式,即以课外开展研究性的探索式学习为前提,同学在老师的指定下自己课外完成部分内容的学习和准备,在课堂上以讲演者的身份和基本全英文演讲的方式传递给其他同学,再由老师和同学提问的方式加以补充。
比如在中国旅游地理中“A glimpse of the well-know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就采用了此方式,使大家有了全新的体会和领受。作为教师,我深刻地感觉到了同学们具有的清新活力和挖掘到的素质潜力,许多同学的演讲出色而有魅力,比如顾元杰同学在讲到“the city of Luoyang”(洛阳)时,在提到当地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关林”时,还给同学说到了历史上三国时的大将关羽之死,从而使大家都为他所塑造历史故事所感染,为关羽那种高贵的精神所震撼,我想也激发了同学的一种真挚情感,这些在我看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再比如仓盛群同学还结合自己的旅游经验,以流利的英语为同学讲解了她眼中的历史文化名城—SHAOXIN(绍兴),并不时以实地照片的形式向大家生动展示,一举一动颇有几份导游兼教师的风采,同时以良好的板书和英汉对照加以阐释,体现出较高的讲演素质。有的同学还利用课余时间和现代信息技术,独立完成了较好的教案准备工作或英文导游词,在课堂上努力给同学以英文来介绍和传递,实实在在地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模式,显然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在迁移默化中加强了,英文口语和表达能力也提高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完成了真正的自主学习与素质教育的较好结合,同时也实现了他们的一种潜在的自我实现需求。
我在想,也许明天我的同学们会在教学实践中给我更多的知识信息和更新的教育理念,而我也将深入于“拓展”思想的领悟及素质教育理想的实现当中去,为此,我们一定要更孜孜不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