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谎言”效应
江苏省泰兴市新市中心小学 张建权 邮编:225452
在班主任工作中,针对一些特殊的场景、特殊的事情、特殊的学生,有目的地采用善意的谎言,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场面的冷却效应 。孩子活泼好动,而淘气捣蛋者更是“唯恐天下不乱”。因此,班上出现“剑拔弩张”的气氛或“难分难舍”的场面并不为怪。如果班主任突然身临其境,发现其情,交战双方一定会“争向告状”,有的甚至会反咬一口,混淆视听,使得班主任难辩真伪,无法收场。而如果放缓脚步,回避视线,“装聋作哑”,交战双方则会见机行事,暗自庆幸,而使“火热”的场面即刻趋于冷却,使双方的火气即刻趋于消失。在此基础上,寻找合适的时机找交战双方细谈,其效果定会不言而喻。如:一天下午自习课,我有事进教室,老远就听到教室里传来争吵声,循声看去,两个捣蛋鬼正在“斗鸡”,其他人则自成两派,“加油助威”。此时早有人通报我快到场了,教室一下静了下来。我见交战双方虽面红耳赤,但都知趣地回到了座位,便缓步走进教室,眼光故意看着窗外后操场,一会才转过身来对大家说:“刚才是哪些人在为后操场上的排球运动员加油啊?”同学们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两个交战者以为我末发现他们,头抬了起来,课堂很快平静了下来。此时,我的谎言无疑起了两个作用:一是稳定了交战双方的情绪,让他们知道:还好,老师并不知道,我们安心地听课吧;二是转移了同学们的视线,让他们知道:庆幸,老师还以为我们在为后操场上的运动员加油呢,他没有责怪我们,安心地上课吧。因此,一场热度很高的内战很快冷却。而待下课后,我找了个合适的时间与交战的二人细谈,他们不仅随即互相承认了错误,而且感谢老师对他们的宽容。
二.信心的激励效应。信心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内驱力,可见,班主任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要不断给学生信心的巧诱发,前进的潜动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正面诱导外,对特殊的人物,特殊的场景,如果把自己的良苦用心蕴含于“谎言”之中,往往会收到信心激励的奇特效果。如:班级有个差生,每次语文考试都在四五十分,虽然班主任多次找他谈心,要他树起信心,可效果并不理想。一次期中考试了,班主任在阅卷中发现他考了55分,便故意给他加了10分,而给了“65”分。分发试卷时,老师提高嗓门报了他的分数,并给予充分肯定:“你们看,李小建同学靠着自己的努力,终于闯过了及格关,大家为他鼓掌。”掌声过后,老师看那同学脸上出现了以往从末有过的兴奋,可当他拿起试卷一看 ,脸不觉又红了。老师见同桌想去看他的试卷,便匆匆叫大家收好试卷,又特地走到该生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脑袋说:“小建,好好努力!”可不,打那以后,该生真像换了个人似的,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成绩逐步提高。为什么能如此呢?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老师“评分”和“报分”中的“谎言”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和促进,而当他知道老师评错并报错了分后,心中的秘密也一定不想公开,就必然告诫自己要积极努力。这样,“谎言”所形成的外在压力就转化成了他的内在动力。
三.心理的沟通效应。学生犯错误是常有的事,面对其错,班主任如果居高临下,娓娓道来,其效果末必理想;而如果能设身处地,借用善意的谎言,往往可加强师生间心理的沟通,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如:一五年级学生摘了学校的两个桃子,被看门的老爷爷知道后告诉了老师,全班同学也知道了。这下,该生心理负担较重,成天愁眉苦脸。班主任为此专题上了一节晨会课。课上,他是这样叙述的:“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那是20年前,我们村有个小男孩,很是调皮,他家隔壁住的是王大爷,王大爷家后院里有一棵柿子树。秋天到了,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柿子,真是诱人。这一天,小男孩见王大爷家锁了门,知道他一定外出有事了,再也忍不住了,就翻过围墙,爬上树摘起了柿子。不想,就在他下了树准备爬墙外出时,被刚刚回来的王大爷发现了,王大爷善解人意,不仅没骂他,还给了他几个柿子,更没有告诉孩子的家长,但那孩子难受极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做类似的事。”故事讲完了,老师问大家:“你们知道那小男孩是谁吗?”学生一个个面面相觑,老师接着说:“这个过去偷柿子的孩子就是今天站在你们面前的张老师。”大家一听,都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同学们真不相信老师竟有这么大的胆量在学生面前讲自己小时侯做小偷的故事。这时,老师又说:“同学们,我相信对我小时候的错误谁也不会笑话,因为,有几个小孩不调皮呢?特别是面对那诱人的水果,有哪个不动心呢?可是只要知道自己错了,谁也不会再去干第二次了。大家说是不是?”“是!”同学们异口同声。细心的老师发现,此刻,那个摘桃子的孩子眼睛里含满了泪水。而事实上,这故事完全是老师编造的。然而,正是这谎言,沟通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老师小时候也做这样的事,何况我们呢?老师讲出来也没人笑,何况是学生呢?可想而知,那个摘桃子的孩子再不会沮丧了,其他人也决不会笑话了。这就是谎言的效应。
四.情感的融洽效应。由于年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的差异,学生与老师总可能存在心理差,由此又会产生情感差。班主任老师得想法来缩小这种情感差,而运用善意的谎言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一学生在数学课上因调皮而被数学老师带到办公室交给班主任处理,班主任弄清情况后,对该生进行了婉转的批评。该生虽然口服心服,但心里很不好受,闷闷不乐地回到了教室。无疑,这会影响下一节语文课。于是班主任紧跟着该生来到教室,一进教室,他像猛然想起似的:“哟,我的参考书忘记带了,请谁去办公室帮我拿一下。”同学们纷纷举起手,老师忙对刚才的那位同学说:“小亮,你跑得快,麻烦你去拿一下。”由于老师的信任,该生眉开眼笑,高高兴兴地去了。等拿来参考书后,老师又真诚地说了声“谢谢”。这样,该生更是“受宠若惊”,心中的压力不禁烟消云散。其实,“忘记带参考书”是老师设计的善意的谎言,目的就在于能在短时间内让心中不快的小亮同学有个“悔过自新”的机会,以融洽师生的情感。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五.充分的凝聚效应。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向心力,这是班主任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有时,有目的地运用谎言,则能有效地增强班级工作的凝聚力。如:学校要举行庆“六一”文娱汇演,每个班级出三个节目参加评比。在班级的动员会上,五(3)班的班主任是这样动员的:“同学们,‘六一’就要到了,学校组织全校性的文娱节目汇报演出,并要组织评比,我私下已经听到传闻,五(1)班、五(2)班的同学说既要与我们班团结一致,又要把我们比下去。老师相信,我班的同学决不会甘拜下风 ,一定会赛过他们,勇夺年级第一。”其实,班主任煞有介事的所谓传闻,完全是他精心编造的谎言,而正是这善意的谎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争先取胜的决心。由于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终于在评比中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当然,这样的谎言要巧妙设计,既要能激发信心,又不能挑起“冲突”崐以防止“善意谎言”的负面效应。
班主任如何对待家长的不合理要求
江苏省泰兴市新市中心小学 张建权 陈云芳
班主任在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家长提些不合理的要求 。对此,班主任如何对待,从而既婉言回绝,不给家长难堪,又能加强沟通,取得家长信任呢?崐
一.突现目标,寻求一致
有些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是因为他们对老师的内心世界不了解。对此,可弄清家长的真正目的,把握家长与教师目标的联系点,沟通联系,求得统一。如:一家长找到班主任小李,说孩子学业成绩差,怕参加兴趣活动而影响学习,请老师别让孩子参加。小李是这样解释的:“是啊,组织兴趣小组前我也担心过,这孩子学习基础不是很好,我怕他参加了兴趣小组而耽误学习。但又一想,其他人都参加了,不让他参加,他一定不好受。再说,开展兴趣活动的重要目的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参加了。事实表明,参加兴趣活动后,他变活泼了,学习也认真了,你看他近期的作业就有了明显进步。”听班主任这一说,再看看孩子的作业,家长高兴地回去了。在这里,班主任通过对该生参不参加兴趣小组的精心考虑,突现了促使孩子把学习搞上去的目 标,寻求了家长与教师目标的一致,使家长知道:老师想的和自己想的一样,都是从孩子的成长考虑,甚至比家长想得还周到,因而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崐
二。引入情境,现场疏导
一般而言,家长当着班主任一人能够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在大庭广众之下则可能难以启齿。因此,一旦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 ,可把他们引入相关情境,进行现场疏导,借助事实说服。如:一家长找到班主任,谎说孩子视力差要求老师给其调位。班主任马上把他带到教室,对坐在该生前面的学生一一介绍,对一个个儿略高的孩子的视力作了说明,并告诉该家长,班级座次安排是以学生身高和视力为依据的。孩子视力正常,个儿又高,坐在前面不仅会影响他人,自己也觉得别扭。老师说得在情在理,且又面对这么多学生,家长则无话可说。所以会取得如此效果呢?除了班主任老师的公正外,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发挥了情境的压缩效应和事实的说服效应。崐
三.争先出手,防患末然
极个别家长往往凭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向班主任提出给孩子特别关照的要求,由于他们地位的特殊性,一旦让他们提出要求,班主任则会处于被动地位。我们知道,由于所提要求的不合理性,因而一般家长难直接表露。为此可专心静听,细心揣摩,领会意图,把握时机,及时出手,拦住话题,防患末然,从而争取主动。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家长:张老师,学期快结束了,我来看看孩子的学习情况,他各方面还不错吧?
老师:肖科长,你好。你孩子本学期各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家长:距“三好生”可能还有差距吧?
老师:我看啊,如果学习上再加把劲,对班级的事再多关心一些,下学期同学们一定都会投她的票,她也一定会给你带回“三好生”的奖状。这不,这学期就差这么几票,我真为他可借。别急,下学期再来。
家长:好!谢谢你啦。崐
请看,班主任从家长的谈吐中知道,该家长来是为让孩子当上“三好生”,便来了个主动进攻,拦住话题,既婉言拒绝了家长末提出的要求,又给了家长能实现目标的希望。崐
四.真情回报,打消顾虑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时,家长提一些要求,完全是出于对孩子的娇惯。对此,班主任要予以理解,并借助语言表述自己对学生真诚的爱,让家长打消顾虑。这样,他们就再不会“固执己见”了。如:为让学生经受磨练,班级决定组织夏令营活动。一家长找到班主任,说孩子身体不好要请假。班主任知道家长的意思,忙说:“身体不好就不勉强了,真是可惜,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昨天我还专门找他谈过,问他:‘你这么小,吃得消吗?’可他调皮地说:‘个子虽然小,保证吃得消。’他虽这么说,我还是不放心,招呼两个大个儿同学负责在路上帮助他。我还跟他说,在途中一直跟在我后面呢?不谈这些了,让他在家安心休息吧。”真是奇怪,老师话音刚落,家长竟改口道:“张老师,你想得真周到,孩子交给你我放心。其实他也没啥大病,就让他去吧。”家长听了班主任一席话为什么会改口呢?主要原因在于班主任通过对夏令营准备工作的介绍,把自己对这个特殊孩子特殊照顾的事儿全部告诉了家长,让家长知道了老师的真情实意,有这样的老师,家长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五。设身处地,构筑台阶
有时,家长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往往是一时冲动,要他们马上收回意见,则难以作到。此时,班主任可设身处地,给家长台阶,为他们解脱。如:学期结束时学校补收代办费,一家长生气地找到班主任,说学校乱收费,坚决不缴。班主任没有针锋相对,她先把学校给班级的结算清单一一讲给家长听,并对照清单和行政部门下发的籍本订单,把簿本 一一拿给他看。渐渐地,该家长语音变低了。班主任见他满脸通红,便接着说:“其实,也不能怪你生气,因为今年补交的款额较大,你不了解情况,再加上社会上乱收费的现象不时出现,谁不疑心呢?不过,我们学校收费都是合理的。这样吧,如果手头紧张,这钱我先给你交了。”说着就出钱来。此刻,家长已经变生气为感动了,忙说:“这钱你先给我垫上,明天我让孩子带给你。”说完,不好意思地走了。为什么家长满脸怒气而来,满面笑容而去呢?重要原因就在于班主任老师在讲明情况后及时给家长找台阶:一是学校补收款额较大,家长不了解情况,不放心是可以理解的;二是社会上乱收费的现象不时出现,难免家长疑心;三是自己掏出钱来为他垫上。这三个台阶使家长缓步而下,使事情结局很是圆满。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