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研究性学习理论正逐步渗入基础教育的实践,尤其在中学阶段得到较为广泛的探讨。所谓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与社会现实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相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其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的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小学生究竟是否具备研究性学习的条件,他们是否具备类似于科学研究的能力,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索未知的主动性,属于人格品质的范畴,就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言,学习方法和思维品质的衔接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具有核心的地位。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是何其深远。当然与中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相比,小学教学更趋向于直观性,生活化。
与中学阶段所形成的研究性课程相区别,目前小学阶段没有固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因而我们定位在一种理念氛围的熏陶,其操作程度视教学双方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深度而定。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在六年级教学了统计图表后,布置了一个研究性课题: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体裁不限,一周内完成。
学生们忙碌起来,每个学习小组(班级内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三四人为一组,兼顾学习层次)开始分工。先集体讨论,确立统计主题,由于没有布置指定内容的作业,学生的统计题材就较为广泛,如有一组学生统计班级学生课间消费的情况,选出其中排在前几位的货物,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图上,很清晰的看出学生消费的货物种类,消费数量和最受他们欢迎的食品名称这样就为商家提供了科学销售的依据,当学生把这样的统计图送给销售人员时,他们从心里有一种成就感。
另一组学生统计班级一周内违章违纪的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如下:这样的统计图给班级管理提供了最直接的数据,我们老师应该从中获得学生行为的规律对加强班级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是极有好处的学生统计的面很广,内容丰富多彩。他们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所体现出来的积极性是我事先所没有想到的,仔细思考之后发觉,这里面所体现的恰恰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所利用的数学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尤其最后选出的典型作业,其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对数学的热爱和长久的兴趣也将因此形成。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忽视对学生“情商”的开发,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逐步丧失,而研究性学习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完成这次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性和实践能力都得以发挥,蕴含其中的团体合作精神,更显珍贵。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研究的,而我们教师更多的是替学生“包办”了,例如: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从原来的直接出示,让学生死记硬背套公式;转别为教师演示推导过程,学生依然死记结论,套公式;到现在有些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推导过程,得出结论。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了,然而还不够,我们指导学生推导的公式是千篇一律,说明教师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沿着一条路走的思想依然是“包办”。为此笔者进行了探索,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中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完了基本公式:v=sh之后,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2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求它的体积?学生用刚学的公式费了很大劲才算出来,计算如下:3.14×5×5×〔20÷(2×3.14×5)〕=50(平方厘米)一般的学生是很难快速解答出来的,因此就给他们留下一个疑问,如何巧妙的计算呢?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学生都有学具模型,经过拼接把一个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变换不同的位置,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反复验算,终于有几组学生举手发言,他们得出这样一个式子,20÷2×5=50(平方厘米)理由是当把拼成长方体横放下来,则有圆柱侧面的一半作为底面,高就是半径,因此得出V=S侧÷2×r他们的思路是如此清晰,推理严密,又完全是一种自我发现,我们不应该怀疑学生的能力,他们无限广阔的思想空间常常是我们无法企及的未知领域。所谓教育失败从深层次而言是教师的自我封闭而导致的直接后果,研究性学习是解放学生更是解放教师的全新理念。
有一个现在流行的说法:当黑板上出现一个圆圈时,幼儿园的小朋友回答是包罗万象的有说像苹果,有说像月亮,还有脸蛋;小学的孩子答案明显的少了,但仍很丰富;中学生只会说数字0或英文o;大学生哈哈一笑不屑一答;而成年人故作思考状,谁也不会先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如此剥夺学生的想象力,当答案趋于一致时,再也见不到创新的火花闪亮了,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出现是维持学生积极创造力的源泉,保持一种本原的探索未知的理想。
小学阶段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是较为灵活多变的,不提倡模式化,许多事实证明,一旦把某种较为先进的思想用一种规范化的操作模式限定下来,就会产生形式主义的弊端,不利于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着眼于理念和思维方法的浸润,应该是研究性学习在小学阶段的归宿和出发点。
2001年4月17日
E-mail:cczhhsh@16388
通州市大明小学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