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校课改基本情况 三月十三日,我参加了闽江学院附中组织的教育考察团前往厦门参观访问。我们首先走访了松柏中学,这所学校面积不大,但建筑较新,布局紧凑。据介绍,该校创办于1995年,定位为特区窗口学校,去年6月已被评为省二级达标校。目前教职工195人,学生2700多人,共52个班,且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之中。2001年秋季,初一年段史、地、生等六个副科开始试行课改,今年,初一年段十二个班所有学科都已卷入全面的课改之中。课改的精神渗透方式是至上而下,以点带面,从领导到学科带头人,再到全体教师都进行了集中培训,并通过教研组开会、制定计划等手段规范督行。此外,该校还以课题促课改,要求全体教师做课题、写案例、发表论文,向教研型教师转变。在硬件的配备上,已有13间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相应地,每位教师都要电脑过级。实行课改以来,该校取得了一定成绩:初一年段段长的一张光盘已发行全国,一位见习教师在全市课改评比中入围,历史科的“网络教学”、地理科的“合作学习”、生物科的“探究学习”都已进入课题的实践阶段。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来不及听课,匆匆告别之后,便奔赴另一所学校──湖里中学。湖里中学创办于1986年,现有39个班,其中30个初中班,9个职专班。该校连续9年中考质量荣获市里表彰。其课改工作同样始于2001年,2002年秋季全面展开。该校在课改的宣传方面提出“家长与课改同行”的口号,并通过开家长会、发宣传材料等方式争取家长的支持。在课改的实践方面采取“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办法,力求稳中求变。该校目前正在研究开发两门校本课程:《心理教育》及《学法指导》,并相应地配有心理咨询室及成长工作室。为了使工作切实开展,校内还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实施、汇报、测评与总结。该校在初二、初三两个年段的20个班级已武装液晶显示屏、实物投影器等电脑多媒体装置,教师的办公室人手一部电脑,并形成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 二、问题与困惑 在经验的介绍、成果的展示之余,两所学校也集中反映了课改中的问题与困惑。 首当其冲的仍是评价问题。课改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如何评价教师、学生?中考的压力下,考试与课改怎样协调?在座谈会之后的私下交谈中,有教师反映升学率所带来的各项评比有增无减,作业、小测、练习、单元考、统考也呈愈演愈烈之势,我在湖里中学的初一年段办公室里看到语文第二单元的练习,几乎全是课内的,其中还有现代文中的词语释义这样陈旧的习题。在一份单元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题也还是课文中的。可见,现有的评价方式没有及时跟上课改的脚步。很难想象,在这样的考试及其配套的各种练习的包围圈中,课改可还有多大的缝隙。 其次,课程、课时都有统一的计划安排,自由发挥的余地少。现在,教材虽然朝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但这种选择的灵活性仅限于不同的地区,区内仍然是统一的;考试的形式内容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各校自主命题仅限于平时,中考仍然是统一的。非但如此,每周(或隔周)还要集中到教育局统一地按进度备课。教材、教参,课时、进度、单元考、阶段考依然定死,周而复始,留给教师灵活的空间还有多少呢?课改呼唤广大师生精神领域的开拓与个性的复苏,然而,没有与之相配的形式的保证,这一切又从何谈起呢? 第三,生班数多,每个年段十几个班,每班近60人。庞大的阵容,参差不齐的程度,难以自控的年龄段,教师们光组织教学就要耗费大量精力,如何关注弱势群体?如何实现因材施教?语数英主科,每位教师至少面对两个班,课余,改一轮作业就是一百多遍,以语文科的作文为例,写一百多段的评语,从时间上说,起码要两周,从质量上说,难免充斥陈词滥调。在这样的情况下谈自主,谈创新,是否有些不切实际? 三、由课改所想到的 不可否认,课改的呼声很高,但是它往往出现在口号中,报纸上,公开课、观摩课、展示会里。日常教学中,整个教育系统依然不由自主地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运转。这一场拉锯战使广大教师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当他们一条条地学习领会课标的精神时,用心关注的还是哪些要考,哪些不考。当他们翻开崭新的课本时,又习惯地翻开了配套的教参以及冠以“素质教育新学案”的丰富的习题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公开课上,百花齐放,热闹非凡,在武装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其丰富的手段上,教师们简直无所不用其极,可是一到没人听课的日子就恢复了平日的沉寂,绚丽归于平淡。显而易见,教师们非不知也,非不能也,难为也!请看现代教师的处境:学校、学生和家长是三座大山,任何一方都有权要求和声讨教师;优秀率、平均分、及格率是三条绳索,是教师荣辱尊卑的基本维系。他们的工作量基本是超负荷的,每天下午第四节、双休日、寒暑假补课已是家常便饭。除此以外,还有改不完的作业、小测、试卷,如果兼班主任,还要成天泡在差生的管理和家长的包围中,处理大大小小的各种烦人的事务,不用说教研,连备课都难以集中精力。有评论公开地对语文教师提出批评,说语文教师,个性教学的湮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湮没是集体性的,文中指出:“大多数的中学语文执教者早已意识到自己教学方法的无趣甚至无聊,但‘管理’要求这么做,大家也都这么做,自己干吗去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呢?于是每个人任由自己本应持有的自由和独立精神渐渐缺失”。北师大的童庆炳先生说,“一些很有才华的人到中学里磨上几年就变得平庸了”。教育界缺乏锐意进取的改革者吗?教育者缺少个性与创新精神吗?随便翻开十多年来的教育杂志,哪一本没有新鲜的改革思想,没有成功的课例分析?今天,先驱们的摇旗呐喊,终于演变成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然而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广大的教师却以“个性的集体湮没”的姿态走向平庸。谁磨平了教师的棱角?谁成为应试教育的最终受害者?学生们毕业了,解脱了,教师们则接过了又一批学生,如此循环往复以至何时!有教师公开地鸣冤叫屈,发出“是谁让我们这一代教师蒙受耻辱?”的质疑与呐喊。的确,当我们向教师要求学生的整体质量时,我们又向谁追讨教师的整体素质呢?课改既是一场革命,就需要全副武装,就需要夺取政权。 革命不彻底,广大教师就不得不继续在两难的困境中违心地生存,课改也终将在一片叫好声中沦为掩人耳目的粉饰!如果有一天,教学不用围着考试转,教师的日常工作量得以减免,并且都有脱产进修的机会,小班化教学得以实现,班主任由专门的老师来承担,差生由专门的训导室随时管理,那么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去钻研业务,有足够的精力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学生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学的质量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求教师转向教研型,并辅以工资、职称方面的激励,就会现实得多。 因此,向教师要高素质,就应当设立与课改相配套的教师的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就应当给教师以充电的时间和机会,而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课改的执行者,才有教育质量的起码的保证。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