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素质教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潮流。那么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创新的前提 传统的“尊师爱生”关系,从某个角度看是师被“尊”,生必“从”,师与生间形成的是“尊”与“从”的不平等关系。这样的课堂氛围致使课堂教学在既定的目标下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和学生的思维都停留在“学会”的要求上,这就局限了创造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素质的培养与发展。目前,改变师生关系,建立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建立“人与人”的师生关系。在一个班级中,虽然学生的年龄比较接近,但其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习惯却存在差异,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树立“思维无禁区,行为无错误”的观念。使每个学生在被教师与同伴的尊重中健康成长,并使学生产生“会学”的欲望和具备“会学”的能力。 二、敢于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教师应该具有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这是过去和现在都一直提倡的。教师在结合实际需要、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时,就存在着“敢”与“不敢”的顾虑。有的教师认为,教材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所以必须“忠于”。结果照搬照抄,往往局限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教学“连加”时,看图3+1+2=6或3+2+1=6,教师给予充分肯定,而对于1+2+3=6 1+3+2=62+1+3=6 2+3+1=6,教师却不敢想或持怀疑态度。这样的教师就是没有吃透教材,更谈不上敢于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情况灵活处理,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充实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做到:1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的课程标准,关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内容展开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例如:关于应用题教学,新教学理念是把应用题与计算有机地融为一体,就呈现方式看,不像过去那样单一采取文字叙述形式,更多的是以对话、图表的形式呈现,很多问题还以条件多余或信息不足的形式出现。 下面举几个不同呈现形式的例子:例1请你选择合适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一道应用题,再计算。例2一天中午正下着雨,李宁问张红:“再过12小时会不会出太阳?”张红说:“那可不一定。”李宁肯定地说:“再过12小时一定不会出太阳。”请你思考一下,谁说的对呢?2留出适当时间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活动“实践出真知”是科学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多年以来,我们小学数学教育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但“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暴露无疑。适应对时代的挑战,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开展实践活动教育,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我们不妨这样做:如:教学《米、厘米》后,开展实践活动如下:片断一:破译“密码” (1)同学们已经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了。你能运用已掌握的本领破译身上的密码吗?如果遇到困难同桌或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助。我的“密码”身高手掌宽一扌乍长脚长腿长腰围长度(厘米) (2)组内交流,说说这些“密码”的作用?片断二:比一比(1)比谁量的准。让学生动手量实物的长度。(2)比谁猜的谁。教师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猜其长度。再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后,开展交流活动如下:(1)如果你是“阳光快车”的节目主持人,你会怎样安排1小时的时间与内容呢?(此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安排更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节目内容。男生与女生的创意会有明显不同;而性别相同,也会因各自的个性差异,而各具特色。)(2)在班级开展的“穿衣服”、“跳绳”的比赛中,你用了多少时间?班里谁是冠军,谁是亚军呢?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在解决上有一定思维深度的实际问题中又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 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新大纲的要求,“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乐趣和自信。”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2.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能探索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尝试探索,这样学生才能敢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算法。 3.突破思维定势,训练发散思维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针对除数与余数的关系设计看图列式△△△△△△ △△△△△△ △△△△△△ △△△△学生会很快列出乘加、乘减算式,而对于22÷6=3……4的判断,往往受图的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忽略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上述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中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新形势下不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储备。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才能真正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