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
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
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
“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
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
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
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
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首先,对后进生
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作
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
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强化德育功能,培养现代意识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标志
进行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强化
的重要标志。德育工作并不仅只是校长、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
去。“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化学课也不例外。
1依靠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学科本身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
法,我们可以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建
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通过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等内容树立学生
的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通过酸、碱、
盐、氧化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衍变关系培养学生的联系转化的观
点;……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主观能动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化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化学发展史是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教学时,应确定好知识传授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潜移默
化地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
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就占了二项;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的“侯氏制碱法”填
补了我国“纯碱”工业的空白;我国首先在世界上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迅猛发展,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
居世界前列。这样,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点燃学生的爱国之火,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
自豪感和使命感,坚定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3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的关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现代社
会的关系和影响。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
重大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危机、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
室效应、酸雨等)。如在教学“NO和NO2是污染大气的重要污染物”时,可介绍这些氮氧
化合物受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如19
43年9月,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烟雾”就是光化学污染的典型事件。学到SO2、SO
3的性质时,告诉学生硫氧化合物会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1952年12月发
生在英国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就属此例。再如由CO2、CH4等引起的“温室
效应”,氯氟烃引起的臭氧层破坏,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等等。以此培养学生形成三个观
念:爱护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防止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观念;节约能源,合理
利用现有能源的观念。强化两个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减灾意识
三、养成思维习惯,学会思维方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21世纪更需要能力型人才。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是同整个国民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
因而我们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
维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培养,而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诸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思
维等。
求同思维是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
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耦联关系去探索结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
练。例如,二氯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有几种同分异构体?按常规,学生会先写出四
氯苯的一种结构式,然后用变换氯原子位置的方法逐一去找,此法很慢且易出错。若能变换
角度去考虑:二氯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是二个氯原子在苯环上分别呈邻、间、对位,如果我
们改换一下观察问题的角度,把四氯苯看成是苯环上两个氢原子分别呈邻、间、对位,就很
容易知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应做到对一式或一题要多思、
多变、多解、多联,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固定思维模式之中,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
逆向思维是从顺向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在化学知
识中,有大量的可逆思维的素材。如元素的“构、位、性”互推,有机物官能团与化学性质
的互推,各种不同浓度的互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的选择等逆向
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联想思维是指对有相似特点的事物通过对比联想,推测其它方面相似性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结构特点,因而具有相似的化学特性。如硫氰〔(S
CN)2〕与卤素有相似的结构特点,从而性质也相似。这样,通过类比联想,写出硫氰与
NaOH溶液、乙烯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醛基官能团的特性,可联想到具有这种官能团
的物质,如醛类、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等都可能发生银镜反应。由相似性质的
气体可联想到其有相同的制备装置。如:O2、NH3、CH4组,Cl2、HCl组,H
2、CO2、H2S组等。学生一旦掌握了联想思维的方法,就可举一反三,减轻学生负担。
四、增强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重在于应用。学生的化学素质不仅在于其掌握化学
知识的多少,也不仅仅在于其能解多少化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
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紧密
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从解释身边化学现象、处理身边化学问题做起,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
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例如,可结合消防常识介绍一些
灭火器的类型、用途及操作方法。如在介绍泡沫灭火器时,可问学生:灭火器中盛装的是什
么溶液?玻璃筒中装的是什么?铁筒中装的是什么?使用时发生了什么反应?它的灭火原理
是什么?灭火时应该怎样操作?再如学到《硫硫酸》一章的计算题时,不妨让学生算一算所
居住的城市一年由于烧含硫的煤向空气中排放多少SO2,能形成酸雨的量,酸雨对大自然
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理等问题,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农村学生可提出如何科学使用
化肥,各种不同的化肥对土壤酸碱性有何影响,并用盐类水解知识解释,使学生了解科学种
田的重要意义。诸如此类问题,不胜枚举。
其次,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生活中占
有的重要地位。从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
撷取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材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应用
化学知识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自觉性。
再次,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化学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应有计划地给学生
安排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选定、安装仪器,
配制药品,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可通过如用柠檬
酸和小苏打为原料制甜汽水,用有机溶剂溶解化纤废品制取简单粘合剂,配制农药防治病虫
害等简单实用技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