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高考试题总体评价
2001年的高考试卷有5种形式,包括:“3+2”试卷(北京等13个省、市使用,下称“3+2”卷)、新课程“3+2”试卷(江西省使用,下称江西卷)、广东、河南省的“3+文理综合(6科综合)+1”试卷(下称大综卷)、“3+X”试卷(浙江等13个省、市使用,下称浙江卷)、新课程“3+X”试卷(山西省、天津市使用,下称山西卷)。
专家组认为,2001年高考命题体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的原则,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导向,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在材料选择方面,力图反映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其中文科试题注重贴近生活实际,关注当前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关注改革的热点问题;理科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旨在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引导学生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在试卷设计上增加了应用性、能力型试题。适当减少了题量,降低了难度,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利于能力考查;试题切入容易、深入难,让多数同学能够入手,但得高分不易,有利于选拔;统一与个性相结合,鼓励有创造性的答案,适当增加了开放性的试题,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001年高考命题工作进一步贯彻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命题中注意转变以知识为本的观念,加强了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导向,试卷长度缩短,答案的选择性增强,更加灵活多样,鼓励考生自主创新。
高考作文题连续三年都为开放性题目,今年的题目以“诚信”为题材,紧扣社会热点,重点在于考查价值观,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写作空间广阔有度,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好评。历史学科发挥其特有的德育功能,注重历史和现实的有机联系,体现时代感与现实感。数学科重点考查考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同时为减轻考生记忆负担,而将有关公式附于试卷首页,便于考生查用;创设一些相对新颖的情境,考查考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的内容和繁琐的计算。物理科注重考查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鉴别考生是否真正懂得试题中所包含的物理学原理,加强了对学生接收新信息和利用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从而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去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地理试题突出反映了我国西部开发的战略和实施。
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试题注意了跨学科能力的综合和学科知识的渗透,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继续学习的潜能,考查考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体现了以有关学科知识为材料,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命题思路。
外语考试强调语言测试的交际性原则,试卷加大了语言交际能力考查的力度。今年全国绝大部分省市采用了含听力部分的高考外语试卷,教师对听力考试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有利于中学外语教学的改革。
二、改革考试内容,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为了促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各科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减少记忆性的内容,增加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试题,在稳定中创新。今年试卷减少了题量,缩短了长度,给考生更多的分析思考的时间,有利于考查考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和水平。
主观性试题如简答题、论述题、实验题等重在引导考生独立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政治学科突出综合性,紧密联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突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结合社会重点、热点问题组卷。物理试题,增加联系实际的考查力度,涉及的“导弹加速度计”、“回声测距”、“和平号空间站”、“啤酒瓶的气体压强”等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科淡化特殊技巧,减少计算量,增长思维时间,重在理解和应用,突出考查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原则;采用新题型,试题的立意新、结构新,所创设的情境新、设问方式新,应用与创新的考查,尺度掌握合适;在试卷结构上,避免模式化的试题排列方式,整卷体现出“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特点。化学、生物学科大部分试题以生产、生活及高科技问题为情景进行编制,重在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化学试卷还增加了实验内容的考核比例。历史学科选材角度新颖,贴近社会生活,材料生活化。语文注重言语操作的实用性,扩充言语运用的考核项目,在材料选择方面,力求更能反映时代特点,适当减少了题量,增加考生的思考时间,使之能更好地对考生进行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的评价。
专家认为,全国“3+2”和“3+X”科目方案的命题依据现行教学大纲命题,没有出现超纲现象。新课程试卷的试题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改革方向。为了搞好新课程试卷的命题工作,命题组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计划的精神和新大纲的要求,并针对新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确定了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积极支持课程改革的命题指导思想。数学科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在试卷中都有涉及,其分数比例略高于其在课时中的比例。根据试验教材的安排,在立体几何部分设置了空间向量和传统立体几何两个试题,供考生选择。并注意新旧内容的有机结合,突出新增加内容的数学价值和应用功能。政治科试题的设计和答案的编制等有所创新,不仅渗透了多学科的知识,而且给考生多层面思考、多角度回答问题提供了空间。物理根据新的课程大纲调整了考试说明,命题严格按照新课程考试说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光电效应、力矩的平衡、理想气体方程等方面设计了试题,体现了新课程中增加内容的作用和实际应用。
四、试题难度稳定,适合考生水平
近年来,高校持续大规模扩招,2001年高校计划招生已达250万人,其中本科生130万,专科生120万人。全国考生约计453万人,入学率已超过60%,这与1998年以前入学率只有30%的形势大不一样。考虑到这些因素,在不影响高校整体录取的前提下,为有助于中学教学,试题难度作了相应调整。
据抽样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科目试题难度在0.55-0.65(得分率)之间,符合命题预期设计要求。
考后有教师反映,由于高考试题更注重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而不是知识的死记硬背,使得一些非“尖子生”也考出了惊人的好成绩。不少平时中等偏上而知识面较宽的学生也在高考中考出了高分。
综上,专家组对2001年试题总的评价是: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新生,对促进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积极的影响,应给予肯定。
为更好地理解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的发展,把握“3+X”科目改革的思路,专家组重点对语文、数学、外语和文综/理综及文理综合(6科综合)分别作了较为深入、客观、翔实的分析。
《中国考试》2001年第12期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