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意义阐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整合的必要性,从信息技术整合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的“教——学”定位的准确性、教学方式的层次性、教学资源的拓展性、教学设计的实效性、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等五个方面和具体课例探讨如何进行英语学科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形成性评价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对当今教育的影响尤为广泛和深远。美国著名的“2061”计划从教育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相整合的思想,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理查德·赖利在 1996 年发表了题为《让美国学生为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能力的挑战》的第一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制定了国家教育技术发展的五个目标:让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能在教室、学校、社区以及家中使用信息技术;所有的教师都将有效地运用技术帮助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业标准;所有的学生都要具备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研究与评估,促进下一代技术在教与学中的应用;通过数字化的内容和网络的应用改革教与学。我国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在 2000 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已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我们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科学的学习中。”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以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高度交互、因材施教;信息量大、表现力强;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自主控制、操作简便等优势与课程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固有的教育观念、思想、理论以及教学内容、方法、模式。毋庸置疑,这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 2001 年 7 月颁布)强调: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尤为必要。将信息技术整合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观念、原则、方法、技术等因素外,本人认为还要把握“五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体系建构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所以,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就会出现教学偏差。我上过一个不成功的课例 Clothes(《We Love english》Book 4),此课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设计流畅,方法是让学生运用句型学习新单词。刚开始,学生看见Clothes的教学网页很感兴趣,但学习了 4、5 个单词后,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从记忆单词和句型操练转移到了闪动的页面上,对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最后即使重新组织教学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课后反思,其原因在于教师急于求成,过于强调“教”的作用,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被动地接受学习,陷入了“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误区。相反,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样也是不可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艺术就是主导与主体定位的艺术。 美国教育学博士 Jeannette Vos 和 Gordon Dryden 认为:人类的学习类型有听觉型、动觉型、视觉型,人类的思维类型可按抽象思维、具体思维、有序思想和随机思维进行组合,不同的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的人学习成效与他们所选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相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而有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更愿意独立学习,个人钻研,更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构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策略,运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上 Birthday Party 这课时,首先,我让学生打开班级管理网页,搜索、查询班里本周的小寿星,精心准备一件生日礼物送给他(她),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组成个人、2 人组或 4 人组,体验网上购物的乐趣,学生们有的自主购物,有的结伴购物;有的在设计礼物盒,准备将同伴购买的礼物装进去,有的在设计生日贺卡,以便把自己的祝福话语贴上去。小寿星收到他们发送给自己的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生日礼物时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将礼物打开给全班同学欣赏、介绍,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的知识对话交流,其乐融融。学生之间不仅没有因为网络的介入而淡化交往,反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而增进了情感。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创作、交流的工具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发挥空间。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资源,利用其丰富多彩,界面友好、趣味性强的特点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如课例 On The Farm,这课的教学任务是学习 8 个动物的单词和相关句型。上课时,我没有直接进入正题,没有为任务而“任务”,为单词而“单词”,而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课前在网上收集的学生们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如:Kitty Cat、Snoopy Dog、Teddy Bear、Mickey Mouse、Donald Duck、Mashimaro Rabbit...等等,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这些活泼、有趣的画面吸引住了,兴致很快高涨起来,然后打开教学网页,演示从网站和校园网资源库收集、整理和精选的动物图片,这些图片都标词、注音并链接相关网页,只要学生点击图片,就能知道怎样拼读和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由于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学生很快识记了所学内容。虽然课文里只有2句子: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 I like sheep/ ducks...,但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效拓展和学生自我意义建构,学生介绍起自己喜爱的动物仿佛如数家珍,再辅以竞赛的形式和形成性评价教学,学生表达欲望强烈,新的句子不断脱口而出,朗朗上口: S1: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 S2:Look, I like polar bear. S1:Why? S2:Because it's cute. It looks white and looks fat.But its eyes and nose are black.It eats fish and it can swim. 最后,作业是将从网上收集的动物资料整理成配图文章。 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辩论、游戏、看图说话、主题对话、角色扮演、故事问答、作品设计等都是一些很好的拓展性活动。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即是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将教学系统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要素有机地集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以产生聚集效应,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由此,要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就要把握好两个要素,其一,教学资源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培养;其二,教学设计是否以学生为中心,以资源为中心。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要能促进学生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仍以On The Farm一课为例,如果教师没有对教学资源进行认真筛选、优化,那么,学生就会不知不觉迷失于浩如烟海的信息之中,造成“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失衡,拓展思维训练不到位,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失去整合的意义。 如果信息技术作为演示、交流或个别辅导工具是封闭式、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那么,信息技术作为资源环境、信息加工、协作或研发工具则是一种开放式、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这种整合,使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资源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英语学科知识同时,也可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并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由老师指导和帮助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倡导实施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开放性、过程性的评价,其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开发学生创新潜能。这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相一致的。因此,建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评价体系是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的。 随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评价也应多元化。如果据评价对象可分为师生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根据参与角度可分为集体评价、小组评价、家庭评价等;根据评价形式可分为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网络评价、物质评价等;根据评价过程可分为当堂评价、课后评价、阶段评价等,根据评价内容可分为观察、活动、记录、测验、问卷调查和咨询等,在操作上,这些方法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互使用,为学生作出适时、适度、全面、合理的评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在上 Christmas 一课前,我布置学生与父母上网搜索、查找、浏览有关圣诞节的来历、习俗(家庭评价、网络评价),收集圣诞歌曲、圣诞礼物(自我评价)。上课时在小组讨论、介绍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小组评价),进行比赛,对讲得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肯定,对表达不流利的给予鼓励,让他们有勇气和信心Try it again next time.(当堂师生评价)然后,由学生表决选出 5-10 名(集体评价)同学的优秀作品在网页上发布,供大家上网点击欣赏的评论(网络即时评价)。最后,制作成精美的圣诞卡发送给父母、老师、朋友(家庭—师生—生生评价),并在留言板上反馈(网络评价)。其目的是让家长、教师对比前后两次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反馈评价使教师根据评价适当调整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紧接着上同类型的课 A Birthday Party 时,学生很快就跃跃欲试地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与老师、同学、家长分享。实践证明: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改变了以往只有老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变为由学生、老师、网络、媒介等参与的联动评价、互动评价,学生注重学习过程本身,更关注“我学了什么?”“我应该如何学?” 另外,还可以根据评价方法给教学活动分类,如:以听为主的活动(模仿对话、听音复述)可采用师生评价、口头评价、当堂评价;以说为主的活动(自我自绍、自编剧、角色表演等)可采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当堂评价;以读为主的活动(朗读、阅读、背诵等)可采用自我评价、家庭评价、网络评价、当堂评价、阶段评价;以写为主的活动(抄写作业、命题小作文等)可采用书面评价、课后评价、物质评价;以赛为主的活动(抢答、课堂小测、各种对抗赛等)可采用当堂评论、活动记录、阶段评价、物质评价。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四结合通讯》,2003 年总第 17 期。 2.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中国电化教育》,2002 年第 1 期。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