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学英语教学广泛运用教具作为辅助手段,这一方面对树立新型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过多地花费时间、人力、物力去准备或制作教具。过多地在课堂上展示教具,不但增加了教师负担,而且分散了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这类现象,使教具运用走入画蛇添足的误区。本文针对这一误区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教具运用需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等三项原则,并作出对应的措施,以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引言 直观性作为重要的一个教学原则,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具,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益,增大知识密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减轻学生记忆理解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具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并能起到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广泛运用教具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笔者通过近几年在小学英语教研工作中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后发现,当前,因教具过多过滥而影响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过于追求时尚 现在的课堂中,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们都必定会准备很多教具,诸如新颖的模型、精美的图片、先进的多媒体课件等,好象不准备这些教具就不够气派、时尚,缺乏了水平。受这样一种思想的支配,在课堂教学准备教具时,似乎“用的越多越好、形式越多越妙”;另外,由于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中专门有对教师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的要求,为体现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同时为能在课堂中吸引学生兴趣,教师想方设法选择一些新奇教具。至于教具运用的合理性,学生能否接受,都一概不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和兴趣仅仅在各式各样的教具本身,使得教具在辅助教学方面失去了它真正的价值。 2. 忽视实用效果 为了使过多的教具都有机会派上用场,而不管课堂教学是否需要,是否实用,是否有效,统统搬进课堂。现在教材在内容上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吃喝玩住等话题每册教材中都有,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动物类单词时,将绒毛动物玩具作教具,数量之多,类别之广,色彩之艳,致使此时的课堂简直成了一个高档的玩具商店。教师过多地展示教具,过多地占用课堂时间,其结果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偏离主题,教具原本应有的辅助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喧宾夺主,影响了教学目标。 过多过滥地准备或制作教具,在客观上造成了时间、人力、物力的浪费。有时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可以通过语言、手势等简便的直观手段说明问题,但却刻意地去制作、准备一些教具;有时采用一般传统教具,如简笔画就可以表述的清楚,既实用又方便,却非要去制作复杂的多媒体课件等。这种不顾实际情况,过于迷信教具,会舍弃许多教师自身的教学特长和经验,造成更多教育资源的浪费。 针对上述问题,以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目的,使教具在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意境,营造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氛围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从而避免因教具运用过多过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几项原则: 教具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它的作用只能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发挥,因为同样的教具由于运用的方法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所以应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的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科学地运用教具,避免过多过滥,使其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为此,我们要强调以下几点: 教具从设计制作到课堂运用,每一环节都要紧扣教学内容,不能偏离主题。如在教学PEP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有关人物特征描述 He/She has short hair. 原本只需要将人物的外貌特征展示,有的教师为了让画面多采、生动,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将人物放在了动感极强的画面中,如成龙在武打片中的场景,赵微在电影中的场景等等。当教师在用英语描述人物特征时,学生对语言本身、人物的外貌特征等都置之不理,关注的却是课件画面中人物在哪部影片中等。原本配上形象的画面加上语言,让学生能直接感知并进行学习,结果由于教具设计偏离了教学目的,过多、过杂的视觉画面,对学生的听觉产生了直接的干扰,也分散了学生的视觉,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采用同样的多媒体课件,改成以下方法,效果就大不一样。如先将明星特征明显的头像制作成漫画,让学生看着漫画学着用英语描述;接着做Guessing game游戏“猜一猜,谁将闪亮登场”,教师或学生用英语描述这一明星的特征,让学生在众多明星漫画中快速找出该明星,点击课件后,课件产生了仿真的出场效果。这样的课件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活动中由于课件给了学生很好的材料,学生争着猜争着说,听和说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练习和提高,学生能较快地达到本节课的预期目的。 (2)把握适时适度 教具在课堂上的展示,在时间上要恰到好处,过早地暴露教具,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具一般体积不要太大。 教具的展现还要避免那种闪亮登场、一闪而过的现象。当学生还未完全理解一个内容时,本可以借助教具的展现而加深印象,提高效果,这时就把教具匆匆撤下去,或者换成其他教具,使学生在学习时应接不暇,也容易造成学习上的“消化不良”。 现在提倡课堂氛围的丰富生动,这其中也有个适度的问题。如果一味地追求生动丰富的效果,过多地依赖教具的功能,把课堂变成了展览馆、动画观摩或者音乐会,如此舍本求末,必然会得不偿失。 (3)重在直观易懂 教具能兼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辅助作用,其主要优势在于教具自身的直观性。利用教具的直观效果,可以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而直观形象的事物最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力,这不仅节约了教师用语言解释的时间,也为学生在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了条件。例如在教学 How many... can you see? I can see.... 内容时,一般教师会准备些同类物品或画有同类物品的图片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情景设置对学生没多大吸引力,更缺少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沟”(Information gap)。教师如果采用下面的教具,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准备好剪刀和一叠纸,(下图) 总之,教具能否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不在于教具的数量多少,一味地在数量上下功夫,不如在如何科学地运用方面多动脑筋。 2. 趣味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是不以学习为目的的,他们通常只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加以关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只有可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能积极地开动脑筋,全身心地投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具运用要遵循趣味性原则,使其能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为此,我们要强调如下几点: (1)功能多样 教具不能仅仅是展品,只起到静态和平面的视觉效果,还应尽可能具备动态和立体的效果,如教师制成的 flash cards,有运用简便、灵活、新颖的特点,学生除了能看到听到之外,还有可能去触摸,可以去操作,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也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如在进行 PEP 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有关天气情况及选择着衣的教学内容时,课堂上是很难将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及着衣状态较真实地展现出来。教师可自制如下教具(下图), (2)保持新颖 教具的选择与运用要注意保持新颖性,因为新颖性能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稳定和持续。 首先,我们要在教具的运用方法上保持新颖性,尤其在传授新的内容时。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常把所教的物品放在一个盒子里,然后摇动盒子问学生“What's in the box?”让学生猜,开始采用这种方式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对于同一群学生来说,这位教师老是用这样的方法展示教具,会使学生索然无味,学习的兴趣也会随着教师使用教具方法的单一、陈旧而转移。 其次是教具本身,一般在选择时仅局限于平时生活中的原版、原物是不够的,对教具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做些效果处理,使教具表现出适当的夸张而与众不同,再结合教具运用方法的巧妙配合,这将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表示人物特征 He/She has a .... 时,一位教师别出心裁地选择了类似小人书那样的脸面局部分割图(下图),使用该教具时,随着卡片的翻动,人物的头发,可长可短、可黑可黄;人物的鼻子,可大可小……,教师犹如魔术师,教具如同万花筒,能组合成几十种脸型。如此新颖别致的小小教具,可反复使用,操作方便,效果好,效率高。 教具运用过多过滥也未必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在教具本身和教具运用的功能和新颖方面多下工夫,从以上的分析就清楚说明这一点。 3. 实用性原则 教具是否实用,要看教具运用时能否在取得预定教学效果的同时,又不浪费时间、人力、物力。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是可以得到充分印证的。 选择教具要重视其是否实用有效,因为未必越先进的教具就一定越实用,也未必教具用的越多就越实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作分析: 许多传统教具的实用优势,都是经过广大教师多年的教学积累形成并保留的,其运用起来简便、方便、有效,且制作成本经济实惠,如采用粉笔、黑板,在书写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的当堂示范,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板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利用自己的绘画功底,教学中看似简单的简笔画能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图片这类教具适用于多种场合,如学生的游戏活动等。 (2)一物多用 在目前情况下,小学英语教师担负着较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可能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具的制作和准备上。充分利用教具,做到物尽所能、物有所值,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教师工作量,也是体现教具实用性的必要。再说,一物多用,能较好地避免因教具过多分散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如在学习水果及描述它们的颜色时,大部分教师会花费许多时间和财力去采购各种水果,上课时带着一大堆进教室。有的教师则巧用教具,准备了一些五颜六色纸和将各种水果轮廓图镂空的纸(下图)。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了 red、yellow、green 等颜色单词和 apple、banana、watermelon 等水果单词后,让学生在教师准备好的装着各种颜色纸盒中边说 I like red/yellow/green. 边在盒中拿出相应的彩色纸,回到座位;接着教师出示有水果轮廓镂空的图,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出水果单词;紧跟着,教师说“Green, green/Red, red, come here.”手持相应颜色的学生听到这一指令会拿起彩纸奔向教师;最后“奇迹”的发生是当教师将自己手中水果轮廓镂空图与任何一位学生的彩纸重叠时,一个个富有生气的、自己亲手“制造”、“生产”出来的水果呈现在大家眼前“green bananas”,全班兴奋且轻而易举地说出了要学的单词。 几张再普通不过的彩纸和不需要多大绘画技能就能做成的水果轮廓镂空图,准备工作是如此简单,给教师带来的是极大的方便、快捷,真是一物多用、一举多得,既省时又省力。 (3)资源共享 好的教具及教具的运用方法,应该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资源共享。为此,可多举办一些有益的竞赛、展览、观摩等活动,以促进这方面的交流;同教材、同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一些信息资源可实现共享;建立英语教学网站,将一些有共性的资料汇总放入,便于老师下载。多种方式将资源集中在一起,这样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学生也能够充分享受各种有趣、有用的教具,享受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便利。 新的教学技术,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必然会得到利用,多媒体课件已成为当前教学活动的重要选择,但作为教具,其不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多媒体课件使用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在实际教学中也会存在一些缺憾,如有时在课堂上不能应对学生思维的随意性和跳跃性。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何把各类教具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具运用的最大实用价值,这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工作之一。 结束语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而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一个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优化过程,要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而不能以过程去代替目标。教具运用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其运用过程也是教师自身的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和创新过程,在教具运用的过程中,显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理解和领悟。所以,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制好、用好教具的。教师在教具运用方面除了要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原则,还要学习和掌握一些重要理论,如“信息传播学”、“系统论”、“最优化理论”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等,从而不断更新教育观,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具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宗旨是非常明确的,教具应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为此,我们要掌握一种让教具向着积极方向发展的趋向,使教具运用在课堂上成为教师乐用,学生欢迎的手段。 总之,我们的任务是从教学出发,从学生出发,更好地去运用教具,而不是过多地制作和滥用教具,因为多多未必益善。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陈仕清:“外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 年第 3 期。 3. 陈春玲,冯国平:“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误区及对策”,《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 年第 6 期。 5. 焦新荣:“设计和制作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英语周报》2004 年第 31 期。
边剪边与学生交流,What am I doing? Oh, I'm cutting. What am I cutting? I am cutting some flowers. How many flowers? Guess. 此时,教师再将一叠串起来的剪纸花,散开在学生眼前一闪,问 How many flowers can you see? 学生凭借自己的敏锐观察力,说出各自的答案 I can see... flowers. 这种方法,在教具的选择上,突破了常规的事先准备好,课堂上简单出示一下的惯例,在教师边制作边交流中,师生有一种思维、语言的互动,这种互动将英语学习变得真实、有趣、生动。如有可能的话,还可让学生将美术课学到的剪纸、绘画技术,在英语课堂上展示,动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动动口,伙伴间问一问,猜一猜。这样,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真正将各学科有机地整合起来。
使用该教具时,窗外的天气情况可做成下雨、下雪、刮风、多云和晴天等五张插入式卡片,小女孩的上身做成衬衣、夹克衫、毛衣、T恤衫等五张插入式卡片。新课学习时的操练、运用环节都可用该教具,如可请五位学生(A、B、C、D、E)进行如下活动,当A学生说“It's hot today.”时,B 学生立即将相对应的天气图插入版图窗框的位置,C 学生接着问 D“Mum, can I wear my T-shirt?”D 学生答“Yes, you can.”E 学生立即在五张着衣图中选出相应的图并插入人物头像中。下面其他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当裁判,对五位同学说的、选的是否正确作出判断。这时的教具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变成了他们的学具。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