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市也将于 2004 年秋季全面启动初中英语新课程。为把握好实施新课程的前进节奏,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和教育科研更有针对性,我们必须对全市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摸清家底,科学地探测与总结实施新课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使课改扎实地实施。为此,我们在 2004 年春着手对我市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进行科学调查,现将结果与分析报告于后。 二、 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我们对城区的南昌二十七中、南昌四中、南昌二十四中三所学校的 725 名初三学生及非城区的新建县五中、竞秀学校和新民外语学校的共 275 名初三学生共 1000 名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 28 个问题,问题主要涉及到学习动机、课堂教学、学习成效、教师学习环境等方面,每题选项所得数据换算为百分比,统计结果见下列各表。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分析:表 1 的统计结果显示:城区和非城区的学生都把英语放在第一位,说明总体上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为英语。但非城区选 D 的有 32.2%,这说明学生对语、数、英的学习有畏难情绪。这一点应引起非城区的教师重视。 表 2 的统计结果显示:39.5% 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想将来出国或到发达地区找到好工作,说明部分学生主要为自身发展学习英语。非城区有 50.7% 的学生选项为 A, 这说明学生的近期学习目标比较集中,升学愿望强烈。 表 3 和表 4 的统计结果显示:有 67.3% 的学生喜欢学习英语的原因是认为英语学习重要,由此可见英语是重要课程能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表 4 的 A、C 选项比例分配相当,认为英语难学的学生占 33.6%;因为考不好而不喜欢英语的学生占 40.6%,对英语没有兴趣的学生占 21.2%。看来研究“适应学生的考试”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非常重要,对此我们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实验和论证。 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有 34.2% 的学生选B项(800 词左右),符合修订大纲对初中毕业生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初中毕业生的词汇量达到 1500 的总量,表中反映有 53.8% 的学生对这一要求很明确,说明《课标》的部分目标正被广大英语教师接受,并及时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传达到学生。 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初一年级段就能独立按国际音标注音读出生词的,城区为 32.2%,非城区的占 20.1%;初二:城区为 32.2%,非城区为 39.9%;初三:城区为 15.6%,非城区为 20.5%。从表中反映,仍有 19.9% 左右的学生到初三还不能按音标注音拼读生词,而按要求这个能力应在初一就要形成的。 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能写出 60 个词左右的短文的学生为 43.5%,说明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比义务教育实施前有明显的提高。表中反映,很少写作的学生占 42.5%,说明仍有近半数的老师对“写作”这一技能训练重视不够,对学生学习潜力挖掘不够。 分析:调查结果统计,很少读课外读物的学生为 46%,城区和非城区的结果几乎无差距,这说明全市近半数学生课外极少阅读补充读物,学生的学习仅局限于课本。另外有 47.3% 的学生读过一些英文报纸,这可以说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已开始意识到阅读理解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课前很少预习和从不预习课文的学生分别占 45% 和 33.3%,共计 78.3%;经常预习课文的学生占 12.8%;有 8.9% 的学生反映老师从未提出预习的要求。这一数据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有效的学习策略相差甚远。 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有近半数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经常使用词典。有 19.7% 的学生没有词典,另有 25.5% 的学生有词典,但几乎没派上用场。在这一调查中,城区和非城区的学生情况大致相同,说明学生使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处于严重欠缺状态。 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词汇记忆和运用”和“阅读”是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遇到的最大困难,因此,如何提高阅读水平和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词汇并灵活运用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可喜的是,表中反映近几年来我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分析:统计结果显示,50.9% 的学生反映英语课堂上大部分是老师讲解,小部分学生练习,这种现象非城区更为突出,占 60.8%;反映课堂上大多数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学生为 33.2%。 这表明,以 “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还基本上没有得到落实。 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选项集中在 A(教师问,学生答)和 C(小组活动)这两项上,说明英语课堂上多少体现了师生互动和课堂教学交际化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非城区课堂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更为突出。 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有 46.1% 的学生认为围绕课文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对学习英语的效果最好,非城区有 62% 的学生持有这一观点。有 20.5% 的学生认为做目标检测或做练习学习效果最好;另有 16.5% 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解课文知识学习效果最好。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和理念还是相当正确的,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学现状(见表12、13)所呈现的却是那样传统与陈旧,这也说明新课标的实施是多么及时和必要。 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选项顺序为 C(角色扮演)、B(小组活动)、A(听讲解)、E(同桌对话练习)、D(听磁带),城区和非城区学生选择的顺序相同。说明学生更喜欢参与式的课堂教学。 分析:表中反映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能基本上用英语授课的占 38.9%,英汉语各半的占 40.4%,整堂课大部分用汉语的占 15.1%,这说明“用英语教英语”的教学原则得到较好的贯彻,我市大多数教师语言素质有所提高,思想观念有所转变,懂得用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 分析:从表中明显看出,在多媒体使用方面,非城区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城区,现代教学手段相当落后。然而,调查表中反映出城区学校偶而用多媒体占 51.5%,公开教学时用的占 24.1%,经常用的占 8%,而从未用过占 16.8%,从这组数据说明,多媒体使用在城区学校的配置与使用上也基本流于形式。 分析:对这一调查结果要从问题的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学习英语的各方面条件离学生的要求及期望有较大差距,我们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不能把目光局限于“教与学”,而应当借此强劲势头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我们选的样本学校的办学条件在我市并不突出,所以学生作出这样的回答也还说明符合实际。再者这个问题的涉及的内涵学生难以回答,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所以设置了 D 选项。 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重视孩子英语学习的家长比例为 65.4%,不重视的仅占 6.6%。说明“英语课程重要”也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共识,这对推进英语课改的实施是极有利的条件。 (五)其它方面 分析:从表 20 和表 21 的统计的结果显示,认为教材“难度适中”的学生比例为 47%,,认为英语学习“难度一般”的占 46.4%,这两个数据基本吻合,这说明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有所发挥,也可以肯定我市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比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前有相当大的提高。 四、问题与讨论 这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基本上能反映我市目前初中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其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英语,然而其学习的主要动机是“英语重要”、“为将来出国、找好工作”或“考重点”。这反映学生普遍对这门课程的价值认识不够全面,仅仅认识到英语课的实用性,学习动机明显具有功利性色彩。 动机是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示等方面的一系列因素。如果学习外语是为了实际需要如考重点、就业等,这种动机就是工具型动机(或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来自于学习者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的浓厚兴趣。内在动机持续的时间较长,是语言学习取得长远成就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应该更多关注与发展学生的内在动机,否则将会从根本上限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问卷对学生的拼读、阅读、写作、词汇记忆和运用、自学等方面作了调查。1/3 的学生在初二才能按国际音标拼读生词,有 1/5 的学生到初中毕业还未具备独立拼读生词的能力。课前经常预习课文的不到 1/5,从未预习课文的占近 1/3 的人数。课外很少阅读外语读物的占近 1/2。 这几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初中生英语学习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 1. 关于拼读能力形成的年级段问题。按国际音标注音拼读生词的能力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英语学习走向成功的关键,也是制约英语教学效果提高的瓶颈。学生没有良好的拼读能力,那么去预习、记忆生词都会格外困难和被动,不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在初一基本解决独立按注音拼读生词的问题。假设推到初二才具备拼读能力,则学生在这两年内都要跟着教师读生词和模仿朗读,这不仅影响教学进度,而且对记忆生词,听说运用以及阅读都不利,事倍功半。所以,在初一年级帮助学生取得拼读能力至关重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 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培养重视不够。从表 9 中反映,有 1/3 的学生课前从未预习过功课,表 8 中反映有将近 1/2 的学生很少读课外阅读材料,表 10 中反映,仅有近1/2的学生常使用词典,有 1/5 的学生没有词典,另有1/4的学生没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这些数据都说明学生的自学能力不高。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课标》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课标》对5级语言技能目标的描述中提到,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达 15 万词以上。 因此,我市初中生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的现状离新课程的要求相差甚远。在教学中,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严重滞后的现象是一个值得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各学校和广大英语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 问卷结果显示,1/2 的学生反映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解,小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练习(见表 12),1/3 的学生反映在课堂上大多数是教师讲、学生记笔记。在表 13 中学生反映,近 1/3 的情况是“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练习形式。这表明在课堂教学上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占据整个课堂的情况仍然严重。 新课标提倡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互动”、“开放”和“创造”营造了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在“互动”、“开放”和“创造”中,学生才能获得相当大的主动权,新课标要求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留出空间。由于人有各自的特色,只有实现了自主的学习才能体现学习的个性化,才能真正使每位学生得到发展。教师不应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用来讲解有关语言的知识,使学生没有可实践的时间。教师也不必把语言掰开揉碎地讲,使学生没有可动脑筋的余地。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是相依相存的,要使学生有充分的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教师就必须压缩讲解的时间。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才能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 新课标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来适应这个变化。 另外,关于哪种课堂活动对学生最有效的问卷回答显示,多数学生认为“围绕着课文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最好,另有1/5的学生认为目标检测和做练习形式有效。这表明学生所谓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可能是应付考试的那种教练习、教测试的教学活动方式,这与表2中学生“为升学而学英语”相吻合。 “我国中小学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在 11 种学习方式(背诵、实验、考试、参观、听讲、看电视、作业练习、去图书馆、读课外书、用电脑、和朋友聊天)中,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却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实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不是最喜欢的,这表明学生在被动地学习。 在表 15 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最喜欢的英语课堂活动方式依次为:扮演角色表演(占 33.3%)和小组练习(占 24%),这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今日的课堂活动不再只是讲练的比重问题,而是使课堂的各种活动都带有模拟交际性质并组成整体。 因此,每个教师应始终坚持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交流、讨论的氛围。反之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每节课的基础。调查表22反映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依次为:很喜欢(29%)、较喜欢(40.5%)、不很喜欢(21.9%)、很不喜欢(8.6%)。 从调查结果可以反映我市英语教师队伍比较整齐,教学水平和亲和力得到学生的认可,我市推广新课改有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一新的理念将在广大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领会。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呢?从表23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喜欢老师经常组织交际活动,并且希望教师总是微笑着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喜欢这个老师,他就会喜欢他所教的课。因此,教师应该多和学生接触,收集他们的意见,关心、爱护他们,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学习环境方面 这次调查,对于实施新课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为研究者提了素材,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些参照。由于调查必须严格遵从客观性原则,因此,尽管有些调查结果“不尽人意”,但却是宝贵的事实。我们必须发挥优势,解决问题,打胜实施新课标的综合战。
调查表 18 中反映,有 17.9% 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适合英语学习,有 20.3% 的则认为“不适合”,44% 的学生则认为“一般”。
从表 19 我们看到,65.4% 的家长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不重视”的仅占 6.6%。由此可见,学生们认为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学校。因此,学校应重视外语学习软环境建设,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朗读小组,角色游戏小组,英语歌曲小组,英语演讲比赛、把外籍教师请进学校等。利用板报、广播、英语角等媒体和途径,把英语氛围搞浓、搞活。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