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问题的提出
中学物理教学中,讲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时,几乎所有教师都会给同学举出这样一个例子:白炽灯泡发光时,消耗一定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有用的光能,另一部分则转化为无用的热能散失掉了;并会让学生回忆用手触摸发光灯泡时的烫手感觉.这时,总会有学生反问教师:到底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光能,有多少损失掉了呢?教师往往被问得措手不及,其实教师完全可以由学生的问题出发,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找出白炽灯的电光转化率.本文提供一种用CBL系统测定白炽灯电光转化率的方法,以供参考.
2、实验设计
(1)模型及原理
最基本的光源是点光源,任何一种光源皆可看作是由一系列点光源组合而成的,它的光强可由这一系列点光源光强进行迭加而得到.当某光源的发光部分的长度远小于光源到测点的距离时,可将该光源视为点光源.点光源发出的光是球面波,球的表面积为4πR2,如果测得某点的光强度I(mW/cm2)(单位面积上流过的光能量),则:
发光功率
经变形可得y=kx其中:
(2)
测出若干个R处的发光强度I(mW/cm2),就可以用拟合出一条y=kx直线,找出其斜率,即可得白炽灯泡的电光转化率:
(2)装置
由原理分析可知,本实验的关键之一是测出距离灯泡为R处的光强度I(mW/cm2),用CBL系统可以实现此目的.该系统是由美国生产的一种适合中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验系统,它的适用范围广阔、操作方法方便、表现形式直观.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CBL接口设备、TI系列图形计算器、配套探头.本实验中所用的是:TI-83Plus图形计算器、CBL系统和光传感器.光传感器是用光电三极管来测光强的,把该传感器插入CBL系统,即可读出照在其顶端表面上的光强度值I(mW/cm2),它在波长为300~1100nm的范围内有效.
为避免杂散光的影响,将一未使用过的40W的白炽灯泡(可认为其消耗电功率为40W)和CBL系统置于一长宽高都为3m的暗室中,将一细绳系在固定在灯泡上的小支架上,使其延长线通过灯丝中心灯泡灯丝线度大约为3cm,当测量距离大于80cm时(R>>r),即可把灯泡看为点光源.在距离灯泡80cm处打第一个结,然后每隔20cm打一个结,这样就可以用光传感器测出结点R处的光强度I,避免每次用米尺测量带来的误差.实验装置图如图1.
3、数据处理方法
表1列出一组实验数据(实验条件:在一个四周墙壁及天花板都用黑漆涂过的暗室中,灯泡的位置在房间稍靠近墙壁处):
距离R(cm) | 80 | 100 | 120 | 140 | 160 | 180 | 200 |
光强度I(mW/cm2) | 0.108 | 0.069 | 0.057 | 0.043 | 0.033 | 0.029 | 0.023 |
3.043 | 3.087 | 4.189 | 4.822 | 5.505 | 5.872 | 6.594 |
用Excel的图形功能进行拟合,使得到图2及所对应的趋势线方程:
由图中可得:k=34.607(mW)1/2,代入(3)式:
4.实验条件探究
公式(1)的理想条件是:由光源发出的光线是自由发散的,并且无其它杂光的干扰.暗室能很好地避免外部杂光的干扰,但墙壁的反射可能会对实验造成影响,即墙壁的特性(颜色、光度、质料等)以及暗室的大小对本实验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下面对实验条件做以探究.
考虑到物体反射与本身颜色对相同的可见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可见光,而黑色物体则吸收所有单色光,我们对暗室的颜色加以控制,选用黑色墙壁的暗室.
再用控制变量法对灯的位置(暗室的大小)、墙壁特性这两个因素进行实验研究.
(1)墙壁的特性:第一次用黑色墙壁;第二次用黑色金丝绒布把墙壁四周及地面蒙上。
(2)灯的位置:位置1:暗室中央;位置3:靠近墙壁处;位置2:位置1、3连线的中点处,如图3所示.(每次只是水平移动灯泡,保持其竖直位置不变)
测量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同2.3中所述,具体数据见附录.现列出上述实验结果(表2)并加以分析:
位置1 | 位置2 | 位置3 | |
黑漆光滑墙壁 | 30.4% | 30.9% | 40.2% |
黑色粗糙绒布 | 30.1% | 30.5% | 33.2% |
(1)当墙壁的特性(颜色、光度、材质等)一定时,灯的位置越靠近墙壁,其相应的光电转化率越大.说明实验结果跟位置有关,且越靠近暗室中央所受到反射光的干扰越小.所以暗室越大越能减小反射光的影响,最理想的暗室应该无穷大.
(2)当灯的位置一定时,粗糙绒布所对应的光电转化率总是小于光滑墙壁所对应值,尤其在位置3上,竞相差了70%,说明墙壁的特性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考虑到公式(1)的适用条件,用粗糙、吸光性好的黑色墙面有利于使实验结果接近真实值.
(3)由表2和图3可以看出,在灯泡位置变化的过程中(位置3—2—1),对两种材质的墙壁而言,灯的位置间都是等间隔的,而各自对应的光电转化率并不是线性变化的,是先锐减,到中央附近后基本不变;并且在中央位置1附近,两种材质的光电转化率比较接近,说明在暗室中央附近黑色墙壁的材质对结果的影响较小.
由上述分析可知,把灯放在尽量大的、墙壁粗糙的、黑色暗室的中央处最接近公式(1)的适用条件,实验结果能更接近真值.本实验的近其值为30.1%(黑色绒布位置1处).
当然,影响本实验结果的因素还有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研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5、误差分析
本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其一,所用的光传感器测出的光强度值是在波长为300~1100nm的范围内有效,而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80nm~780nm;
其二,暗室的实验条件与公式所要求的理想条件还有一定距离,所以测量值比真值偏大.
通过本实验设计得到了测定40W灯泡的电光转化率的一种方法,并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这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规律,并用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研究性课题.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及物理与现代技术的整合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