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生活、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要学好物理,解题训练应是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训练,可以检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通过训练,可以锻炼并提高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但是,解题也不是愈多愈好,盲目训练的结果,只会使学生陷入题海,反而降低了训练的效益.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从习题选编到讲评的各个环节,强化目标意识,实现精讲精练,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意义是相当深远的.笔者认为,具体应抓好下面几点.
一、注意习题编组的目的
每一次训练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有的是加深概念的理解,有的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有的是针对学生常见的错误等,每一次习题选编均应围绕某一目的来进行,要把训练的目的、意图强烈地表现出来.如学生在学习了摩擦力后,对静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往往受公式f=霳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选编了下面一组题目:
1、手握空酒瓶,保持静止,瓶所受摩擦力情况怎样?
2、若手增大对瓶的握紧力度,仍保持瓶静止,情况怎样?
3、若在瓶中倒入少量的水,仍使瓶静止,情况又怎样?
4、若手握紧瓶子,使它竖直加速上升,情况又是怎样?
通过该组题目的训练,学生明确了对静摩擦力的大小计算不能适用f=μN来进行,而应根据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二、注意审题过程的发现性
物理知识是科学的,物理语言是严格的,物理习题往往又是精心设计的,正是这种科学性。逻辑性,同时往往又是抽象化的语言,使得在审题过程中的发现性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细心的阅读,运用智慧的双眼,才能发现题中研究的物理模型,描述的物理过程,涉及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并发掘其隐含条件,为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逐步培养起收集、鉴别、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题 如图1,在水平路面上向左加速运动的车厢中,一个人用力沿车前进方向推车厢,已知人与车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那么,人对车厢做功的情况是:
A.做正功
B.做负功
C.不做功
D.无法确定
很多学生一看到人向左推车,车厢又向左运动,便认为应选A,有的学生细心一点,注意到人的脚对车厢也有作用力,且方向与手的推力方向相反,便认为无法确定.事实上题中已给出人和车厢一起“向左加速运动”这一信息,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知人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应该是水平向左,而该合外力只能来源于车厢,故依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可知人对车厢的作用力的合力的方向应水平向右,而车厢向左运动,故人应对车厢做负功.
三、注意习题分析的缜密性
《大纲》中明确指出:“加强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就要求在习题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思维的缜密性.正如爱因斯坦说:“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应弄清这个具体问题究竟涉及到什么物理规律,主要因素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而不是急于去寻找它与贮存在自己头脑中的哪道题相似,把解法套上去.如下面两道题:
1、小华喜做“蹦迪”运动,用原长15m的橡皮绳拴住身体从高空跃下,若小华质量为50kg,从50m高处由静止下落,到运动停止所用时间为4S,则橡皮绳对人的平均作用力约为______.
2、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m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m,则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约为其体重的______倍.
显然,两道题情景是相似的,区别仅在于(1)题已知的是运动的时间,(2)题已知的是运动的距离,而正是这一差别,造成两题在求解上方法迥异。
四、注意解题结果的研究性
多做题不如多研究题,每做完一道题,应加以简单的总结.易的,要研究一下为什么容易;难的,要研究一下为什么难了.通过做这道题,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什么新的体会,对物理方法的运用有什么新的想法,在思维上有什么启迪.同时,还应对解出结果持批判的态度,要想想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有无更好的处理方法,力求做到解题一道,收益一分.
总之,那种把物理教学异化成解题训练的做法只会使教学走入误区,根本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强化目标意识,突出训练效益,才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素养,为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