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解题中,赢得考试时间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对解选择题而言,由于卷面上无需解题步骤和过程,所以,若采用恰当的解题方法,就可大大提高解题速度。为了适应高考的需求,本文将以连续八年高考物理试题为例,谈谈选择题的速解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矢量图法 互成角度的大小不等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作矢量图时,矢量线长表示的力大,矢量线短表示的力小,其合力靠近较大力一侧。利用矢量图法解题,简单明了,方便快捷。 例1 (2003理综)如图1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和c带正电,b带负电,a所带电量的大小比b的小。已知c受到a和b的静电力的合力可用图中4条有向线段中的一条来表示,它应是( )。 A.F1 B.F2 C.F3 D.F4 解析:如图1所示,根据c球受a球斥力和b球引力的方向可知,它们的合力在ac延长线与cb区域范围内,C、D选项被排除。因qa 二、端值短路法 滑动变阻器与用电器并联接入电路,利用滑动触点移到短路端,其有效值减至零可等效为导线,从而简化电路解题。 例2 (2002理综)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设电流表A的读数为I,电压表V的读数为U,当R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a端移动时( )。 A.I变大,U变小 B.I变大,U变大 C.I变小,U变大 D.I变小,U变小 解析:如图2所示,R5的滑动触点向a端移动时其有效值变小,当移动到a端时,R5被短路。在此过程中,外电路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内电压变大,外电压U变小,很明显,与R5并联的支路电流表读数I也减小至零。所以选D。 三、物理模型法 总结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可知:“当光线以一定的入射角穿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互平行。”若将此规律作为物理模型解题,形象逼真,直截了当。 例3 (2001理综)如图所示,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梭镜ABC,两者的AC面是平行放置的,在它们之间是均匀的未知透明介质。一单色细光O垂直于AB面入射,在图示的出射光线中( )。 A.1、2、3(彼处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B.4、5、6(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C.7、8、9(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D.只能是4、6中的某一条 解析:如图3所示,垂直AB面的单色光束,经两AC面间的未知透明介质,此介质同玻璃相比可能是光疏介质,也可能是光密介质,还可能是同种物质所以,从另一AB面射出的光线的可能性有三种。若AC间为同种物质,光束沿直线传播为光线5;若是光疏或光密介质时,可将两AC间看作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根据“光通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互平行”的物理模型可知,出射光线4、6中的任意一条均为可能。因此应选B。 四、衰变守恒法 在原子物理学中,某原子核发生衰变转为新核的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都是守恒的。此类问题在高考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经常出现,望引起重视。 例4 (2002全国)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 A.124、259 B.124、265 C.112、265 D.112、277 解析:超重元素核 五、定性分析法 通过理想气态状态方程定性讨论气体状态参量间的变化关系时,必须综合应用与气体状态参量相关联的各方面知识,才能快速地解答热力学问题。 例5 (1999全国)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Ⅰ,现设法使其温度降低而压强升高,达到平衡状态Ⅱ,则( )。 A.状态Ⅰ时气体的密度比状态Ⅱ时的大 B.状态Ⅰ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比状态Ⅱ时的大 C.状态Ⅰ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状态Ⅱ时的大 D.状态Ⅰ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比状态Ⅱ时的分子平均动能大 解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Ⅰ变化到状态Ⅱ时,压强和体积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的比值是不变的。当温度降低、压强升高时,体积必然变小,则气体的密度变大,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小。故C选项正确。很显然,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则状态Ⅰ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比状态Ⅱ时的大。则B选项也正确。 六、垂直同侧法 通过对波的传播规律的研究可知:波形图上任意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总是相互垂直的,并且表示该质点振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的箭头总是位于波形图的同侧。利用垂直同侧法解题,简单明了。 例6 (1998全国)一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4所示。已知此时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下,则( )。 A.此波朝x轴负方向传播 B.质点D此时向下运动 C.质点B将比质点C先回到平衡位置 D.质点E的振幅为零 解析:如图4所示,已知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下,根据垂直同侧法可知,此波的传波方向水平向左,即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同理可知此时质点D向6下运动。故选A、B。 七、拆项对比法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列方程组,利用拆项技巧,通过对照比较,可快速准确地判断不同状态下加速度的定量关系。 例7 (1997全国)质量为M的木块位于粗糙水平桌面上,若用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拉木块,其加速度为a。当拉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 )。 A. B. C. D. 解析:设摩擦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用恒力F拉木块时有,a=(F-f)/M,用恒力2F拉木块时有,a'=(2F-f)/M=F/M+(F-f)/M。因F/M>(F-f)/M,则a'>2a,故选C。 八、综合判断法 对某些利用楞次定律判断的感应电流方向问题,综合应用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线圈,大拇指指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弯曲四指的指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环绕方向”能完美迅速地解决。 例8 (1996全国)一平面线圈用细杆悬于P点,开始时杆处于水平位置,释放后让它在如图5所示的均匀磁场中运动,已知线圈平面始终与纸面垂直,当线圈第一次通过位置Ⅰ和位置Ⅱ时,顺着磁场的方向看去,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分别为 位置Ⅰ 位置Ⅱ A.逆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B.逆时针方向 顺时针方向 C.顺时针方向 顺时针方向 D.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解析:如图5所示,当线圈水平释放第一次通过位置Ⅰ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左)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增加。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顺着磁场方面看,线圈中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当线圈通过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右)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减小。再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顺着磁场方向看,线圈中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故B选项正确。 综上研究表明:要想速解选择题,就必须充分利用题目所提供的已知条件,深入挖掘隐藏的各种信息,巧妙地、有目地创设条件,既要注意到常规问题的特殊处理,又要考虑到学科内外知识的综合与联系,尽可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有效地利用考试时间。从而提高考试成绩。经过6次A衰变后的产物是
,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
经过6次A(
)衰变的产物是
,在此过程中,电荷数守恒:Z=100+2×6=112,质量数守恒:A=253+4×6=277。从而可判断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112和277。故选D。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