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如何在作业设计中渗透新课程的思想,体现新课程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认真探讨的课题。笔者身处教学第一线,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尊重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面对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语文作业的设计要重视整体把握,尊重学生的心灵体验,着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充满灵性的练习中拨动智慧的心弦,激发学生独到的感悟。
例如古诗《墨梅》和《竹石》的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
1、你最喜欢的诗句是 , 。喜欢的理由是 。请你反复读读这句诗,你的感受是 。
2、这两首都是题画诗,你更喜欢《 》这一首,那是因为 。
3、请你为《墨梅》或《竹石》配一幅画吧,相信你的画更会给诗句增色的!
在这次古诗作业设计中, 我完全摒弃品词 ,析句,串讲的传统模式,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吟咏、想象、作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诗文的形象美、意境美。作业的设计留有让学生思考体悟的空间 ,是学生根据各自的语言感悟及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而通过作画使学生领悟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趣。
二、突出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较好的整合语文知识与能力。因此有专家指出要让语文课变成探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笔者认为,语文作业的设计,着眼点还应在于学生能否在学习活动后反思学习所得;能否主动的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的为解决问题区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能否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为此,作业的设计应专题化,进行小课题研究是值得提倡的一种作业形式。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 ,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有人认为:我们这儿人少,绿化面积大,砍上几棵树应该没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不妨写一写。
2、同学们可以自行合作、自选专题,对当地的某个方面例如水资源等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写出专题报告等。
总之,教师应把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奉为作业设计的目标与方向,摒弃繁琐、机械的作业练习注重学科的整合。在练习的设计上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培养他么的创新能力。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