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风格是
教师在长期
教
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
教
学观点、
教
学技巧和
教
学作风的独特结合的作用,是
教
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本文拟结合自己的
教
学经历,谈谈怎样在数
学
教
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
教
学风格。
一、博采众长的模拟阶段
1972年至1981年是我从
教的最初十年。作为一名青年
教师,除了刻苦钻研大纲、
教材,大量解题,深入研究解题规律,苦练
教
学语言、板书、黑板画等
教
学基本功以外,我对自己的执
教套路和风格曾作过初步设计:继承对自己有深影响的名专家、名
教师的优良
教风,吸取他们
教
学技艺、
教
学风格中的精华,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以模拟起步。
模拟的第一类对象是自己曾听过其讲
学的著名专家和
学者。1965年在清华大
学我曾听过著名数
学家赵访熊的讲座《怎样
学好高等数
学》。1974年在安徽贵池我曾听过著名数
学大师华罗庚的讲座《优选法及其应用》。1979年在无锡市科协会堂我曾听过著名
学者邵品琮的讲座《哥德巴赫猜想》。这三次高水平、高品位的
学术报告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使我领略到了数
学
教
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华罗庚
教授、赵访熊
教授沉稳老练、居高临下、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讲
学风格,邵品琮
教授镇定自如、精辟深刻、生动形象(用拟人化手法讲自然数)、妙语连珠的讲
学风格,令在场的每一位听讲者赞叹不已。
模拟的第二类对象是自己
学生时代的老师。中
学六年我就读于无锡市二中,周永菊、阮扶九、龚锡泉、许寄尧、周祥昌等全市闻名的数
学
教师都曾
教过我。1964年考入清华后,汪鞠芳老师(曾兼任中央电视台《高等数
学》课主讲
教师)曾
教过我两年《高等数
学》。这些名
教师风格各异、各具特色。例如,汪鞠芳、周永菊老师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阮扶九老师精神拌擞、讲课质朴严谨;龚锡泉老师
教
学语言精炼、板书及黑板画美观(徒手画图堪称一绝);许寄尧老师擅
教平面几何,以分析透彻、推理严密而著称;周祥昌老师机智灵活,擅长巧解数
学题。这些优秀
教师当年的
教
学风姿,连同他们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铭记在我脑海中,他们的成功经验,成为我
教
学生涯中受用不尽的财富。
模拟的第三类对象是本校
教师中
学有专长、
教有特色的老
教师。例如李泰祺老师典雅、严谨的
教风,鲍彭春老师规范、漂亮的板书等,功底都很深。
这些名家高手在
教
学中富有特色的一招一式都有很高的示范价值。当时我的想法是:博采众长,把这些老师各自
教
学特色中最亮丽的“闪光点”汇聚起来,用心领悟其真谛,归纳出在数
学
教
学中遵循的若干个“要”和“不要”,并从讲台形象、语言特点、
教法技巧等方面给自己“量体裁衣”,进行总体设计,在脑海中构画出一个理想化的
教
学风格“样板模型”,供自己在实践中模拟,力求从“形似”升华到“神似”。
经过十年的反复实践、反复磨练,我初步形成了自己
教
学风格的基本式样:讲台形象——朴实、镇定、自信,精神抖擞;
教
学思路——脉络分明,条理清晰;语言表达——严谨、生动、幽默;板书——工整,详略得当;黑板画——规范、熟练(也会徒手画图);解题指导——灵活,富有启发性,讲究多解、巧解。事实上,在这一基本式样中含有许多师从上述各位名
教师的成份,它是我
教
学风格成型的基础。
二、形成
教
学特色的提高阶段
模拟达到熟练的程度之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就可按自己的
教
学思路、表达方式进行
教
学,进入形成某些
教
学特色的提高阶段。
八十年代我的
教
学观念更新较快,并通过带
教改试点班,上公开课(十年内共计约上过60多节),参加编写江苏省中师数
学
教材,参加全国、华东地区及省内中师、中小
学
教研活动,其中包括担任江苏省和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中师数
学
教材讲习班主讲
教师等努力提高自己,形成了一些
教
学特色:
特色之一是:对
教材内容的处理有一定创造性。能通过对
教材内容严格细致的剖析,化整为零,合理增删,然后重新组合,使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由因到果的过程结构,使其成为
学生容易适应的知识框架,使其化为染上鲜明的个性色彩和附加多种可感因素的具体形象。
特色之二是:
教
学方法比较灵活。能根据
教
学难度的高低与
学生的接受能力恰当地选择和使用
教
学方法,把多种
教
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用,确定
教
学方法时不是以课时为单元而是以重要知识点为单元来考虑。我采用“读、议、讲、练、问、答”的
教
学法提高中师数
学
教
学质量的经验,曾在1984年江苏省中师数
学年会上作专题介绍。
特色之三是:
教
学手段较新。较早地把电子计算机辅助
教
学手段引进课堂。在1986年十省市中师数
学年会上,我自行设计软件,用计算机辅助
教
学《独立重新试验》,因效果好,给人以面目一新之感而受到一致好评。
特色之四是:能力培养的策略和做法行之有效。《在数
学
教
学中培养
学生的自
学能力》一文曾发表于全国性刊物《师范
教育》。
特色之五是:《代数》和《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两个科目成为我任
教科目中较突出的强项。由于参编
教材,对这两个科目的
教材体系十分熟悉,对
教法的研究也较深入。
特色之六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数
学语言严谨、精练,课堂
教
学用语流畅、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对
学生有吸引力,能有效地激发
学生的兴趣。
三、形成
教
学风格的成熟阶段
将一些个性化的
教
学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
教
学实践中逐渐稳定下来,使之成为一种在一贯的
教
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式样格调,这就是
教
学风格形成的标志。
关于自己
教
学风格的形成,我的想法是:1.在整个
教
学活动中,在个人的
教
学风格中,
教法并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决定
教法的指导思想。2.个人的
教
学指导思想必须合乎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
教
学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
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突出以素质
教育为中心的系统原则。3.要全面认识数
学
教
学的功能。它不单纯是
教会
学生掌握数
学工具,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文化素质
教育,要通过严格训练,使
学生养成坚定不移、客观公正的品格,形成严格而精确的思维习惯,激发追求真理的勇气和信心,锻炼探索事理的能力。4.最好的
教
学方法是让
学生理解和参与,改变
学生“被
教、被管、被考”的被动角色,树立
学生自立、自强的“主人”意识。5.
教师不应当只扮演“奉送真理”的
教育者,应当成为明智的指路人、辅导员,帮助
学生主动
学习、
学会思考。
这些观点就是上述那些已形成的
教
学特色的结合点,是自己
教
学风格的内在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本人的综合条件和个性特点,根据风格的外在表现,我把自己的
教
学风格归属于“理智型”。在近几年的
教
学中我的这种风格已趋于稳定。
就
教
学形态而言,“理智型”风格体现“理”中带“智”。这里的“理”是指数
学逻辑严密,想象丰富,联想开阔,
教
学系统内部各因素和各部分之间协调、统一,系统性强,这里的“智”是指随机应变,弃旧求新,化静为动,变直为曲,寓情于理,寓趣于理。
就课堂
教
学结构而言,“理智型”风格常表现为课的开头有一个发人深思的切入点,课的中间部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教
学方式变化有致,
教
学环节与阶段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课的结尾合乎逻辑。
就
教
学方法而言,“理智型”风格对各种
教
学法都具有“兼容性”。在本人的
教
学实践中最常用的就是“读、议、讲、练、问、答”
教
学法。我认为这种
教法特别适合于中师数
学
教
学,适合于
教师当“明智的辅导员”。
教
学风格是发展的。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精益求精”。

[
返回上一页]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