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语文课堂教学“活”在于“巧”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28:01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艺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即使是科学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那么该如何上好、讲好、搞活一课堂呢?这关键在于一个“巧”字。
   一、巧布局
   一堂课如一盘棋,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学中的几个环节彼此关联,相互影响。一堂成功的课首先得力于教师对教学过程总体布局的缜密。譬如:在教学《石壕吏》时,我作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教师很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把生字、词找出来,教师写在黑板上。讲解生字、词时,凡有注释的,先让学生注释,教师补充,没有注释的由教师直接讲。
   第二步:找一男一女两位学生,让男生扮演作者,让女生扮演老妪,先让男生读开头第一、二自然段,再让女生读“听妇前致”的一大段,最后又让男生读结尾第四自然段。读完后,教师用极简练的语言点破段落划分:“这两位同学分别读的内容,就是诗的三大段。”让学生在课文上标出。
   第三步:讲解段意。教师根据诗的意境事先画了三幅画,第一幅是逃役的情形,第二幅是官吏抓人和老妪前致词的情形,第三幅是独与老翁别的情形。三幅画概括了三大段的意境,增加了想象力。
   第四步:讲解全文大意和中心思想。其方法是讨论式,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最后用投影仪展出结论和进行练习。
   由此看来,这种发辫式教学布局有利于进行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将各教学法要素像发辫一样编结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化教学布局,能充分发挥各教学要素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因此,教师在课前对教材认真分析,合理组合教学内容,精细设计教学过程是很重要的,它使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巧开讲
   课堂教学的开讲,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又如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深入主题和创造氛围的作用。一个好的开讲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好像被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住。例如:在讲《小麻雀》一课时,我这样开讲:“《小麻雀》这篇文章历经了岁月的磨洗,曾打动了几代人的心,它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作者又怎样把小麻雀写得那么可爱,那么叫人同情,它的艺术魅力在哪里?这种以激发情感、巧设疑问、制造悬念的开讲艺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透导发展学生的智力达到开讲的最佳效果。
   三、巧过渡
   过渡即课堂情境的转换,教学环节的关联,知识点间的衔接。过渡必须自然而贴切,教师可凭借一两句“穿针引线”的话,这样能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各层、各部分之间衔接自然,紧密连贯,前后连成一体。比如:在讲《变色龙》一课,讲到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怎样时,我抓住了一个“变”字,在狗主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警察的声色跟着变化,促使学生加深对沙皇俄国腐朽统治的认识。这种过渡把奥楚蔑洛夫声色六次不同用“变”字贯穿,促使学生过程的“紧凑性”和学生思维的“连续性”。若缺乏自然的过渡,便会出现教学过程的冷场和学生思维的中断。
   四、巧设疑
   设疑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水平等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制造矛盾,强化思维,使学生学习知识好像在迷宫中寻找通道,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一节课结束仍意犹未尽。例如:在讲《白杨礼赞》一课第一、二自然段时,我提问:“为什么第二段不接着第一段写白杨树而去写高原景色呢?”这种问法一方面使学生理解这两段的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这正是茅盾先生写的艺术手法,在助于学生澄清杂念,疏通思路,使学生沿着奇道曲径达到知识深层高层。
   五、巧举例
   举例是教学中联系实际说明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更是一种巧妙的艺术。恰到好处的典型事例,能使学生如梦初醒,恍然大悟,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强化记忆、防止遗忘、启迪思维、发展能力的“催化剂”。例如在强调不要写错别字时,可以举个例子:讲一位中学生给他的大舅写信激起其舅舅非常气愤的事,他的信中开头是这样写的:“大鼻:你好马!过两个星期我去你哪里玩……”通过举例子,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巩固了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但举例子要注意科学性、思想性、典型性、趣味性,切不可“离题”,否则会使学生越听越糊涂,结果事倍功半。
   六、巧调节
   炒菜做汤,加入调料,味道鲜美,香气四溢。同样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点“调料”,补充一点趣味性知识,便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消化知识的能力。比如讲《叔向贺贫》文中有“今吾子有奕武之贫”一句,我分析:学生对其中“吾子”很容易搞错,理解为“我的儿子”。于是我便根据可能出现的一种错误,有意解释为“现在我的儿子有奕武子一样的贫穷”,语音未落,不少学生扑地一声笑开了,不能这样讲,这样讲是骂人的话,“应该将‘吾子’解释成‘您’,‘吾子’是古时对人的尊称。”即使平时读书马虎的学生,也被这笑声征服了,跟着开怀大笑。课后,独立作业检查没有一个错误,闹出“我的儿子”的笑话来。这采用了“以错误引起发笑,以发笑引起注意,在轻松自如的笑声中传授知识,纠正错误”的做法,可打破课堂上的沉闷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记忆的轨迹,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起到课堂调节的作用。
   七、巧收束
   一节成功的课应有“凤头式”的开端,精巧的过程,更应有个“豹尾式”的收束(又叫结尾或小结)。好的收束必须圆满有力,它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善。收束的形式各式各样,如:归纳式、情感激励式、开拓式、朗读设置式、画龙点睛式、对比式、畅想式、反馈式、开拓式、练习式、激疑式等等。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设计最优化的收束方法。例如我在讲授《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的收束是采用对比式收束方法:结合总结本文,启发学生思考“杂文”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并通过(1)这篇文章有叙事、有议论,是以叙事为主,还是以议论为主?(2)这篇文章是针对什么写的?(3)这篇文章跟一般的议论文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