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数学论文 → 文章内容

小学应用题教学浅谈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8-11-11 19:55:52

小学应用题教学浅谈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现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首先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如,求两个书的和或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书多几或少几;求剩余;求和倍和差倍;等分除法;包含除法等。这些都是简单的应用题,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其二,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如,路程、速度和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总价,单价和数量;总产量,单产量和亩数等。这些数量关系,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为学习复合应用题铺平道路。
    二、应加强简单应用题的算理训练,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到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学生数学语言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进行算理训练,第一,要紧扣运算意义讲算理。用这样的方法先把应用题中的日常用语转化为数学语言,然后再把数学语言转化为运算式子。这种基本形式可概括为“应用题-文字题-运算式”。这种训练的形式学生易学、易说、易懂。其二,抓住数量关系讲算理。采用这种方法讲算理时,第一步,看到一个“已知书”,能说出它是“表示什么数量”,也就是把“已知数”看做“已知量”。第二步寻找“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用文字把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再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但以上的方法是有机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例: 
    实验小学一年级有学生38人,男同学17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1.要求女同学有多少人,就是从男同学和女同学的总数38人里“去掉”男同学17人,“剩下”的就是女同学,所以就用减法。
    2.根据“男同学和女同学人数的和-男同学的=女同学的人数”的数量关系式列式,列成算式38-17=?
    3.根据题目的意思,男同学和女同学的和是38人,其中男同学有17人,求女同学有多少人,这就是说,已知两个加数的和是38,其中一个加数是17,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三、复合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把复合应用题拆成几个相互联系的简单应用题提前分析,总结出规律,再进行复合题的分析、解答。如:讲解二次归一问题是,先把二次归一应用题写成两个一次归一的应用题进行分析。一次归一的特点是知道单一量,单一量个数,求总量。根据它们的数量关系,总量=单一量*单一量的个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第三个量便可以算出来。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先用除法求出单一量,再以单一量为基础,求出所要求的总量。二次归一是一次归一问题的继续和发展,从结构形式上来讲,是基本一致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一次归一”,只需要一次除法就可以求出单一量,一次乘法求出总量,而“二次归一”则需要两次,这一点教师复合应用题拆成简单应用题后,特意点拨一下,学生就会一点就通,“二次归一”的复合应用题分析解答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教学中要采用“对比练习”,“变换条件和变换问题的练习”,“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练习。如教归一应用题应与正、反比例应用题,以及列方程应用题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多项训练,使学生能够分清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与数量关系,达到记忆深刻、融会贯通,解题思路灵活,提高运算的技巧和技能。
    又如:变换条件和变换问题的练习。甲乙两地相距560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几小时后相遇?学生解题后,再变换原题中的某一条件或问题,让学生再逐一列式解答。
    1.快车时速改为“比慢车快三分之一”,其余不变;
    2.慢车时速改为“比快车慢四分之一”,其余不变;
    3.“同时开出”改为“慢车开出二小时后,快车从乙地开出”,其余不变;
    4.“几小时相遇”改为“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这样有计划、有步骤地变换练习形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   

  • 上一篇文章:我的报告
  • 下一篇文章:祝语
  •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