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听课易懂做题难"的成因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4664196bh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7-04-27 12:34:14
【摘要】"听课易懂做题难"的现象是当今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本文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试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探讨其本质原因。
当前"教"的方面存在的"三多三少"即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就题论题多,借题发挥少;教师讲授多,学生练得少。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重要的外在因素。
学生"学"的方面表现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理解不深不透,各种能力培养不到位,学生仅有学习的热情,但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内在因素。
我们要结合教学实践,认真钻研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已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情感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每年中考后,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反映:"今年的化学试题几乎都是老师平时课堂上讲过的类同题,听课时都懂,就是在考场上做不出,算不准。"这种学生"听课易懂做题难"的现象确实是当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试图从"教"和"学"两方面探讨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供同行参考。
一、从"教"的方面分析
从"教"的方面来说,听课易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本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解题,但是,学生听懂了课,未必会做题,这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1、从认识论来看,听课与做题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认识的第一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从而获得知识。做题是运用知识的过程,这是认识的第二过程。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飞跃。完成这个飞跃学生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通过典型例题的示范,让学生仿效,"教"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识去解决问题,而且要精选习题,引导学生反复练习。一定量的积累,方可能有质的飞跃。对此,有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在重知识传授,而轻知识运用。一堂课接一堂课地讲授新知识,而分析典型例题的习题课安排得很少,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不会迁移运用。这里顺便说一句,现行化学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也很少,不能引导学生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再用到解题的实践中去。在"教"的过程中,"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外因之一。
2、从方法论看,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化学基本概念、规律的得出,一般是通过实验观察、数据积累、分析、整理和归纳总结得出的。如:质量守恒定律、酸碱的通性等就是由实验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而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是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遇到一个问题一般先分析这是什么方面的化学问题,题目给出哪些条件,再考虑用什么规律去解决它。教师授课用归纳法,学生做题用演绎法。这就造成获得知识与运用之间思维方法的脱节。就需要教师通过习题这个环节将两者联结起来。可是有的教师即使安排了习题课,也只是就题论题,把题目解出来就完事了,不能从方法论的高度指导习题教学,对所讲例题不进行类化和变式处理,不能通过例题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审题、析题、答题。由于在解题过程中,缺少思维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难于提高解题能力,更难体验解题的乐趣。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白色沉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2)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足量稀HNO3、,白色沉淀不溶解。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分析解答完本题后,如能举一反三,若将(2)的结果换成"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NO3。白色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若再将(2)的结果换成"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NO3,白色沉淀全部消失。"其结果又如何。因此,在"教"的过程中,"就题论题多,借题发挥少",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外因之二。
3。以教学论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导作用发挥主体作用。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诱导,主体作用的核心是独立思考。目前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教师讲得太多,我们教师总怕学生听不懂,从课头讲到课尾,讲得确实认真、卖力,而教师的讲包办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分析,学生是在被动情况下被"灌"懂的,并没有经过自已的大脑将其想懂、悟懂。抑制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堂课往往是教师讲到底,很少有学生讨论、思考、发问的时间。教学过程不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也无法发现学生的错误。有时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教师没有能提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要求也没有落到实处。考试时,有的题目曾经是教师上课讲过的题,学生仍不会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题时,学生没有经过自已独立思考,也就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明确要求,缺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外因之三。
综上所述,"教"的三多三少: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就题论题多,借题发挥少;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外因。
二、从"学"的方面分析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做题如同学习游泳,听教练讲游泳要领是易懂的,要学会游泳还需要到水中去练习一番,把游泳要领跟水中动作结合起来。要不怕困难,呛几口水也是常事,经过反复的实践体验,就能获得在水中的自由。做题也是如此,需要学生自已下功夫去反复练习与体味,会不会做题,跟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思维能力的高低、意志坚强的程度紧密相关。
1。从知识上看,有的学生觉得听懂了,可是一做题就发现,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求甚解,不去深入地领悟所学知识,更不重视对探索过程、发现过程的反思,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到大在传统模式的培养下已习惯于老师"灌",只求知道最终结果和基本套路,这样的懂是经不起考验的,一旦题型变化或深化,他就感到束手无策。如在学习物质分类知识时,有这样一道题: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4664196bh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1 条,得分 85 分,平均 85 分) 查看完整评论
[回复] 1赵福坤   打分:85 分  发表时间:2009-04-17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