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古汉诗词;翻译;意义的移译;意义的丢失
汉语英译涉及语言、文化系统等诸多因素,古汉语诗词的英译更有甚之,可见译事之很难。中外翻译名家们自是百家争鸣,而他们当中大多认为古汉诗词英译时要尤其注意从古汉诗词的情感角度求作者意图着手来解决这一难题。
一 古汉诗词的特征
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特征是用最精炼而形象,抓住典型的动作求特殊事物,仅三言五语却能创造一境界。首先,它讲究“音美”,借以声音、节奏、韵脚等造成独特的音乐效果。其次,它借助各种修辞手段和语言精华来追求“形美”。最重要的是,诗人讲究“诗言志”、“言立志”。诗人利用各种形式手段,旨在借助意想来勾勒一定的意境,往往不在言内之意,而在意外之意味,正如刘勰所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
二 古汉诗词的翻译
我国的古汉诗词有着渊源久长的历史。它所包涵的内容和覆盖的内涵繁杂而广泛。把诗词的本义、完整内容流畅地传给读者,这是一个译者最起码的工作任务。其次就应该考虑如何将诗歌的形式,如体裁、格式、节奏、韵脚等尽可能如实、自然地翻译过来,使读者能确定地感受、领略到异国诗词的美感。最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进一步将原诗的意向、情感等等艺术再现。成功地做到这三步,译作才可能是一次完美的艺术再现。在这里,第一步可以说是根本,而第二步与第一步共同构成第三步的基础。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把诗词的深层次的情感内涵准确无误用另一种语言传给使用者,从而达到彼此交流的目的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必须先从对古汉诗词的理解入手。充分和必要的理解,才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否则便是词不达意或张冠李戴。翻译决不是对号入座。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一个好的译者要精通英、汉两种语言。“死译”、“硬译”“ 逐字翻译”都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的做法不但达不到交流的目的,甚至会造成误解、曲解或让人不知所云的结果。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求部》一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字面上,这所诗描绘的是新娘新婚第二天清早去拜见公婆之前紧张的心情。实际上,“庆馀以此诗为贽,试前谒张籍,籍为游场,逐成名”。如此言外之意味,或曰“志”、“意”即作者的真正的写作意图。
因此,古汉诗词英译时,如此美音、美形及“意、志”如何处理?孰重孰轻?具体采用哪一种翻译技巧?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寻找作者的意图或作者的情感所指。
三 情感意义的转移与丢失
3.1情感意义的移译
“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界相当强调情感等效,即要求译文对译文作者所产生的效果应与原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一致,原文如能让读者开怀一笔,疑问也应该如此”(陈文伯,1993)。然而,古汉诗词英译的情感等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看过一些汉诗英译的作品,最常有的感觉就是“隔靴搔痒”,总觉得其未能把原诗的精妙之处传达出来。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名作,可谓字字珠玑,“增之一分嫌肥,减之一分嫌瘦”,要想传达完整,精妙的情感意义确实是难如登天。然而译者必须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意图传达出来,才能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得到象读者谈原作时一样的启发和感染力。
情感意义的移译是在译文中作表达的情感意义,使译文的读者能获得和原文读者相同或相近的情感体验。人都有喜怒哀乐之情,世界各民族概莫能外,这是情感意义能在翻译中得以传递,并被理解和接受的前提和物质基础,而词语的理性意义和情感意义的重叠,则是实现情感意义的顺利移译的又一重要条件。译文如不能传达原作的情感意义,势必失去原作的感染力。因此,译者要善于捕捉原文中的有关线索,准确理解和传达其中的情感信息,才能达到译文的原文的情感等效。我们看看《红楼梦》中的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诗中所表达的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是显而易见的,有人这样翻译:
Pages full of absurd words,
Just take some tears of despair,
We all call the author fool,
For no one knows what he means.
这种译法非但表现不出原诗的思想感情,反倒给人们一种印象,这位作者真是个痴人,因为他写的东西没人看得懂。Hawkers的译文能够传达原诗的感情信息,可以产生几乎相等的感染力。
Pages full of idle words,
Penned with hot and bitter tears,
An men call the author fool,
None his secret message hears.
此文基本上以原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为中心,追求词义的细微差别,最大限度地体现原作要表达的情感意义,从而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3.2情感意义的丢失
当然,情感意义的移译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实现的。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对情感必然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及表达方式,而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中的情感联想有时也并不一致,这些都会对情感意义的翻译传递造成障碍,造成翻译中情感意义的丢失(the loss of affective meaning)比如说:Shepherd, castle,nightingale等词对英国人有比较丰富的联想意义和感情内涵,对中国人则不然。同理,月亮、潮水、松树、梅花等词在中国人心目中产生的联想意义和情感内涵也是英美人难以理解的,这种情感意义在翻译中是很难传达的。下面仅举李白的《静夜思》的几种译文为例加以说明: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译文一
On the Quiet Night
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
Lifting myself to look ,I found that it was moonlight,
Sirking back again , I thoought suddenly of home.
( 译文Witter Bynner)
译文二
The moon Shines Everywhere
Seeing the moon before my couch so bright,
I thought hoar frost had fallen from the night,
On her dear face gaze with lifted eyes,
Then hide them full of Youth's sweet memories.
( 译文:W.J.B.Fletcher)
这首《静夜思》只有二十个字,但节奏优美,意境不俗,字里行间渗透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而两位译者对原诗的理解不同,译文各有侧重,也各有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原诗的文本意义,但尽管译者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原诗的意蕴和浓浓的思乡情还是未能完整地再现出来。因为月亮在汉语中有其特定的联想意义,能激起人们丰富的遐想,它在很多场合已脱离了它的理性意义,成为 一种象征,一种情感。所以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