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强调:“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勇于探索与研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新学习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英语教师,要努力探索轻负,优质、高效的教改之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紧紧围绕创新学习,充分发挥课堂主渠作用。
一、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形成开放系统,这样就能抗拒外界干扰,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所以要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的变换角度,把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进入一个豁然开朗,其乐融融的境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无限广阔的天地。通过编排课本剧、进行演讲比赛、举办知识竞赛、用英语进行采访活动、把所熟悉的娱乐方式引入英语课堂(如:三星智力快车中的猜词方式)等形式,丰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创新成功的喜悦。
二、运用“交流—互动”模式,诱发创新思维
1、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扫清学习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在进行JEFLⅡ Lesson90 Bill Gates教学前,先提问以下几个问题:
1、What do you know about Bill Gates?
2、What can you learn from Bill Gates?
3、Do you want to be a person like Bill Gates? Why or why not?
这样,使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2、学生自学——“交流—互动”的基础。
在新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例如JEFLⅡ Lesson90 Bill Gates一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1)Learn useful expressions: grow up be named----after spend----doing
be interested in work out sell sth. for money marry sb. in the end ----
(2)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3)Be able to recite the text
(4)Be able to tell something about Bill Gates.
Using the useful expressions in the text.
3、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总结并归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当发现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例如在完成JEFLⅡ Lesson90 Bill Gates Wb中的Ex1:
Name: Bill Ga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te of birt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avourite subject at school;___________________
Hobbi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 Gates did at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7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7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9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9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ditional informa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际交流——“交流—互动”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们,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如在本课学习中有的组提出:“Are you in terested in Bill Gates?Why?”“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Gates?”通过引导解答,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练习评定——“交流—互动”的检测。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如在本课的练习中可采用:Lesson90 Wb Ex3(Fill in the blanks with words or phrases in the passage)
6、“交流—互动”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体现在:
(1)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突出以自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3)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培养敢疑好问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需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具备四大功能:接受信息、理解信息、记忆信息、应用信息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