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49:02   

提 要 制定土地资源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是《21 世纪议程》中对各国提出的科学技术优先研究领域,国土资源部已开始了该研究项目。论文就此对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从整体上进行了探讨。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进展,分析归纳了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状况及可借鉴之处;指出在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与评价的研究中,必须从 3 个方面开展深入探讨。第一是土地利用分区及制定区域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第二是研究制定主要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其阈值;第三是研究制定典型区域 ( 以县域为单位 )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其阈值。只有把 3 个方面的研究有机融合起来,互相反馈,互为依存,才能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阈值;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系统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1)04-0197-07

1 引言

  土地利用是人类为经济社会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和技术的活动,是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或周期性经营过程。土地利用既受自然条件的作用和制约,又受经济、技术、社会条件的重大影响,所以,土地利用现状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共同影响的产物。实际上,在人类社会开始土地利用活动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土地利用问题的关注研究,包括土地利用分类、区划、配置以及规划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对土地的利用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或者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土地利用的非持续性问题。在“人口—资源—环境”系统中,土地资源处于基础地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研究及其在土地利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对于保证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 世纪 60~7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取得了显著增长,同时人口、资源、环境等危机又困扰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以迅速发展。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的《21 世纪议程》第 10 章 ( 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综合方法 ) 第 14 节提出:应制定土地资源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并需考虑环境、经济、社会、人口、文化和政治因素 (Developing indicators of sustainability for land resources, taking into account environmental, economic, social, demograph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factors),以此作为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之一。我国是《21 世纪议程》的签约国,建立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既是我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也能为我国在有关土地利用的国际谈判中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进展

2.1 理论和方法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源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它是对土地适宜性在时间方向的延伸趋势进行的一种判断和评估,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土地评价领域的体现。进入 90 年代,国际上一些土壤学家和土地评价专家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伸到土地利用,提出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的概念。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思想是由印度农业研究会、美国农业部和美国 Rodale 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首次国际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研讨会(新德里,1990 年 2 月)上正式确认的。该会议主要是讨论了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并建议建立全球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研究网络。

  1991 年 9 月在泰国举行了“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国际研讨会”[1],1993 年 6 月又在加拿大召开了“21 世纪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国际研讨会”[2]。两次会议都出版了论文集 (ACIAR/IBSRAM,1991;University of Lethbridge,1993),许多学者从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在这些国际会议的基础上,FAO 于 1993 年颁布了《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纲要》(《FESLM》) 等指导性文件[3],《FESLM》确定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程序和 5 项评价标准 (pillars),即:土地生产性 (productivity)、土地的安全性或稳定性 (security)、水土资源保护性 (protection)、经济可行性 (viability) 和社会接受性 (acceptability),并初步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在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indicators)。《FESLM》提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成为指导各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的纲领。但是《FESLM》只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框架,在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上还有待深入研究。而且即使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基本思想原则一致,由于各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在具体的评价指标 ( 特别是阈值 ) 上肯定不同。为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都以此为指导,探讨适宜本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1994 年,杜曼斯基 (J.Dumanski) 调查了加拿大影响农业土地利用的因素,以《FESLM》为依据,评价了该国萨斯喀彻温省的农业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4]。约翰 (John) 等评价了肯尼亚莫卡科斯地区 1930~1990 年间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5]。帕雷利 (Preri) 等根据国际上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评价中土地质量方面的评价因素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