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论辛亥革命同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关系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5 10:28:15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今年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回顾辛亥革命,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所以在庆祝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之时,对这次革命同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关系加以剖析,既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也能为进一步认识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是在殖民主义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正常发展进程的情况下开始的,六、七十年代,列强凭借他们从不平等条约中所攫取的特权,逐步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现代化一开始就同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紧紧结合在一起。
真正迈出现代化实际步伐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某些有识之士发动了“洋务运动”,他们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开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活动。他们的努力,为中国社会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和注入了资产阶级的社会观念。但他们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不敢越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雷池半步。这就使得他们的现代化努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并使现代化变成了不可实现的梦。
资产阶级维新派较之洋务派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懂得,发展经济和文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条件。于是,他们首先致力于政治的革新,发动了“百日维新”,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但他们的先天不足在顽固派的反击下,冰消瓦解,一败涂地。但他们的斗争是有意义的。这些成了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强大推动力和社会要求。
事实证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最初成果,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为辛亥革命锻造了一支强大的革命力量。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其中坚力量和骨干成员,主要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留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这部分社会力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他们正是早期现代化的产物。革命派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华侨和新军。没有早期现代化,就没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合;而没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合,辛亥革命的发动和展开都是不可能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孙中山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系统的、契合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以实现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化为目标的政治纲领,他的以民族、民权、民生为内容的三大主义,能够在二十世纪之初提出并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同,除了他本人的杰出贡献之外,还需要一个是社会环境。正是早期现代化的历史,创造并提供了这样的环境。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特征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涌入中国,而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甚至镇压的态度,使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这个政权衰败没落的本质。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深切地体会到,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首先必须集中全力推翻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清朝政权,埋葬封建帝制,求得民族的独立,争取政治的民主。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革命,正是为走向现代化创造必要的政治前提。
所以说辛亥革命发生在二十世纪之初,不是偶然的。它是鸦片战争以来全部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发生在中国早期现代化基础上的一场革命。
二、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他从事革命的目的,是实现‘民富国强’,使中国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就是按照当时的标准实现现代化”。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无论是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应该实行’开放主义’。” 这说明孙中山及其建国理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初绘蓝图。
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这是辛亥革命一笔巨大的无形遗产,令后继者受益无穷。
政治上,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是直接缔造了中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谱写了开篇。辛亥革命最直接的结果,同时也是它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最大的贡献,是它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之久并已日趋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铲除了中国封建势力最顽固的堡垒,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同时也迈出了中国的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济上,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社会上迅速掀起一个如火如荼的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兴高采烈地说:“今专制业已推翻,破坏之局已终,建设之局伊始。”又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而实现民生主义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孙中山于民国创建伊始,主持制订了一系列奖促工商的法规法令,为发展工商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较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时代"。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黄兴以民国元勋的身份努力倡行实业建设,激发了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工商业的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勃兴。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第三次高潮。
辛亥革命在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意识形态,使得当时的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由此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皇帝历来被看作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由于辛亥革命砸碎了专制枷锁,中国的思想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各种主义、思潮有机会在中国社会舞台上展现,马克思主义也因此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普遍认同,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中,选择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随之摆脱失败的迷惘,走上革命道路。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承传了辛亥革命的志业,并把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终于取得了现代化事业的辉煌成就。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