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Everyday is CHILDREN‘S DAY”引发的思考——东西方教育杂谈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8 14:11:40   

  

   加拿大人喜欢搞家庭PARTY(聚会),留学期间我也应邀参加过几次,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到我的一个老师家里参加的PARTY。记得那天是6月1日(6月1日是儿童节,这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聊天话题,于是跟我旁边的“老外”聊了起来,当我说今天是儿童节时,没想到他很惊讶地问道:“今天是儿童节?有这样一个专门的节日?”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感到非常诧异,心想,难道他竟然连“六·一”国际儿童节都不知道?再问其他人,得到的是同样的反应。于是我只好反问道:“你们没有儿童节?”他们的回答更加令我惊讶:“Everyday is CHILDREN‘S DAY(每天都是儿童节)。”………好一个“每天都是儿童节”,它使我把在加拿大的所见所闻像放电影似的,一幕一幕地在我的眼前呈现出来:社区的草坪上孩子们尽情玩耍的身影,学校里的学生在面带微笑地学习,回到家中,低年级的学生几乎没有家庭作业,中高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也很少等……再与我们国内的中小学学生们作一番比较,我明显地感到中加教育的巨大差异:加拿大是真正的愉快教育(在一定意义上似乎过了头),而不是停留在口头或某些实验中,而我国则是实实在在的苦学教育。正如一首由爱情流行歌曲《最爱你的人是我》而改编的民谣所写道: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好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在忍俊不禁之余,又痛心疾首。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吃苦耐劳、立志成才的美德,家长与老师总是用“头悬梁、锥刺股”的吃苦精神激励孩子学习,常有单纯的孩子问家长或老师:苏秦都困得没办法了,学习还会有效率吗?就是让锥刺醒了恐怕也学不下去……无独有偶,在我小的时候,大人们也常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来告诫我,当时我心里直嘀咕:粗铁棒子能磨成锈花针吗?现在我对此是不会怀疑的,但另外一个疑问却一直萦绕于脑际: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不鼓励学生去找一个能替代针的其它东西,何必要去磨那粗铁棒呢?实际上,现代教学观要求学生,既能苦学,更要乐学。那种死读书,读死书,孜孜不倦地学,苦苦不停地练,以为只要功夫到,就能成为人上人的观念,不仅培养不出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而且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遗憾的是,中国人一提学习,便是“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更使人得出片面的结论:教育是一种外在的强迫行为,学习是件折磨人的苦事。这种观念至今仍很有市场,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将学习当成负担。其结果只能是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就像王东华在其《新大学人》书中所描述的一个校园绕口令一样“不学不厌,不厌不学。边学边厌,边厌边学。越学越厌,越厌越学。学厌厌,厌学学。何时学了不厌,厌了不学。”

   殊不知,孔老夫子早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不难看出,学习一度在中国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从《论语》里师徒无拘无束的玩笑和问答间,学生们充满个性的表述间,从师徒相从游学野外的情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充满着快乐、洋溢着个性、贯穿着积极向上的情感的教学,是多么让人意气风发,让现代学生羡慕不已。

   其实,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当懂得:如果学习是一种重负,如果学习只是为了让别的人高兴,如果学习成为扼杀童心、扭曲人格的凶手,那么学习是有悖于人性本身的,我们的家长与教师又何必甘心自己的子女或学生被学习苦忧呢?我们还应该牢记:苦读毕竟有害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少厌学者逃学,都是承受不住苦学的负担。很显然,如果我们把苦读作为培养人才的道路去提倡,我们的教育就会走入死胡同。这是谁也不希望的。

   令人痛心的是,如今的教育界弥漫着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而缺乏孔老夫子所倡导的相应的人文精神。换言之,在现存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儿童成了很冤的牺牲品。一旦三岁以后,进了幼儿园便面临着残缺的家庭教育与呆板的幼儿园教育的双重挤压,孩子便进入激烈的学习竞争的预备期,幼儿园也成了真正的“学前班”——即完全为小学的学习准备,而不是按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符合他们的规律来进行游戏与教育。这样的幼儿教育,以及接踵而至的中小学教育,自然就不是培养真正的儿童,而是培养听话的“小大人”。

     实际上,联合国有一个《儿童权利公约》,在其中郑重告示:玩耍是儿童的权力。在我国,很多学生不仅不知道,而且还受到了来自各方面更强权力拥有者的威胁与剥夺。这些权力拥有者通常是父母及其直系的成人亲属、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他们往往会用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给学生灌输:玩是不好的,除了苦读苦学外,还是苦读苦学;不保证学生玩的时间与自主性,阻止和敷衍他们游戏、玩乐的要求。很多家长和老师并不是不知道玩耍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但面对学习的压力,考试的重担,升学竞争的激烈,评价标准过于呆板一律,考试制度的过于执著于选拔性考试形式,只能牺牲玩耍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游戏玩乐对儿童一生有极重要的意义,儿童应该在游戏中长大,通过游戏获取知识和身体上的训练,从中学会生活,锻炼组织能力,会与人相处,养成健全的人格。可我们的现在的教育以封闭的知识灌输代替了孩子们的自我发现,紧张学习代替玩耍与嬉戏。这样就剥夺了孩子们在童年期的幻想,同样也就违反了儿童发展的天性,将过多时间让给家长认为对孩子可能有用的知识训练。过度的知识训练只会培养某种技能上的机器,而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造性人才。

     反观加拿大的社区与学校,那里的儿童是那么快乐,那里的学生却不怎么“辛苦”,他们往往是在讨论中、游戏中、动手做的过程中,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的,并能够从中得到很多的快乐与满足……

     在这里,请记住法国诗人保罗·弗特的一首诗中所说的:

 

                             世上所有的男孩

                             世上所有的女孩

                             如果给他们机会

                             让他们统治世界

                             他们就会把这世界

                             变成巨大无比的……

                             ——一个环形游乐场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