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了贴近民生环保专项行动、饮用水保护专项行动、限期治理项目和重大环境违法行为整治后督察专项行动、在线监控系统执法专项行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环保基础设施运行监管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较多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深入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和措施并督促落实,取得明显效果。二是创新执法方式。今年以来,采取市县(区)
穿越小说网 88nayishi88
联动、统一执法,县区互动、交叉执法,部门合作、联合执法,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等方式,多次深入企业、深入现场进行夜查和巡查,把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噪声扰民、餐饮油烟污染、扬尘污染等环境问题作为检查重点,实施重点整治。对鼎星钛业等严重破坏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典型案件,坚决依法处理,始终保持了高压执法态势。四是强化环境问题后督察,切实加强环境问题的整改,并督促落实。全年纳入重点案件后督察的企业10家,涉及的相关环境问题全面整治到位。
通过加强执法监管,企业环境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环境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企业稳定达标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环境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严重、恶意违法排污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环境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促进了环境质量持续有效改善,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2%。
五、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强化效能建设,提高建设项目管理和服务能力。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和投资拉动战略,统筹处理好速度与效益关系,从促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体现有为、有位的角度,以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和服务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要求和强化源头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以强化项目服务、促进项目落地作为环保部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以提高项目管理和服务能力作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平台,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推动建设项目管理和服务工作上台阶。在加快具体事项办理的同时,还积极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着力完善提高行政效能的体制机制,既体现环保法律和审批程序的严肃性,又体现提高工作效率服务经济发展的主动性,既把住源头、控制新增污染,又推动项目、促进经济发展。全年共完成107个市级审批建设项目,总投资39.41亿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完成30个环保竣工验收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率100%。其中2009年全市57个重大工业产业化项目已完成42个项目的环评审批。
二是增添举措、主动服务。通过建立《攀枝花市环保局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攀枝花市环保局联系重大项目联系制度》,实行环保与企业家定期恳谈、定期走访,倾听呼声,指导和帮助企业规范环境行为,共谋发展。实行了重点项目跟踪联系和服务制,对符合国家拉动内需重点投资方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满足环保准入条件的项目实行环保服务专责制度,密切跟踪进度,主动沟通协调,及时解决难题,确保如期落地,保障了项目及早合法建设,积极推动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的实施。建立环保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企业环保整改的指导和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环保问题。今年以来,针对大互通钛业、鼎星钛业、钛海科技、天伦化工和锦利工贸等企业环保设施处理能力不足问题,我们组织环保专家进行现场评估,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企业全面整改落实到位。
六、统筹环保与发展,全面推进环保整体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首先是积极与规划编制单位沟通协调,加快生态市规划编制进度,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汇报,促进《攀枝花生态市建设规划》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与此同时,积极督促县(区)生态规划编制,目前,全市三区两县生态建设规划全部通过专家评审,县(区)生态建设工作得到积极推进。其次是积极推进限期治理项目。我市有两家畜禽养殖企业纳入省级限期整治。其中仁和区攀枝花市嘉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已完成治理并通过环保验收。盐边县亚热带作物示范繁殖场新民分场已基本结束。第三是按照典型带动、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等生态细胞建设。全年共安排200万元资金实施了5个环境优美乡镇(其中有2 个已获省级命名,其余3个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申报材料已报省环保局,等待省环保局组织验收)、17个文明村、260户生态家园建设任务。
二是按照“巩固创模成果、营造宜居环境”目标,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监督监测专项指挥部牵头单位负责人,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推动环保工作的平台和载体,抓住机遇、迅速行动,及时制定工作方案,紧紧围绕“落实一个规划、实现两个确保、实施三项整治、开展六项行动”的工作重点,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效开展,促进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推进,促进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米易、盐边两个污水处理厂现已投入试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米易垃圾处理场建设按期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了城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监督管理,实现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确保了饮用水安全。加强了危险废物监督管理,实现了全市危险废物零排放。完成攀西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环评审批工作。通过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了我市核与辐射安全。与此同时,认真抓好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组织精干力量,精心编制了《2008攀枝花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年度报告》,在全省城考中得分95.59分,排名第三。特别是在2009年2月攀枝花市成功通过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验收后,积极推进了环保模范城市群创建工作,通过努力,米易县顺利通过了省级环保模范县考核验收,盐边县通过了省级环保模范县技术核查,使我市率先成为全省的环保模范城市群。
三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不断增强环保意识。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和形式,全面加强对内、对外宣传,形成强大舆论声势,使广大干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提高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形成了“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环保”的共识。开展了5期环保法律法规培训班,培训1200余人次,增强了企业法人、管理人员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为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加强企业污染治理、防止发生污染事故奠定了基础。开展了7期执法专项业务培训班,培训执法监督人员500余人次,提高了执法人员业务能力。
七、加快机制建设,增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面对环保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经过深入思考,我确定2009年为“环保制度建设年”,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思路,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要求的长效机制,夯实管理基础,进一步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全局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一是完善了执法监督制度。遵循“于法周严、遇事简便”的原则,规范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标准,明确了环保行政处罚程序和环保重大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建立了环保行政执法回避制度、环保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环保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环保执法责任考评制度。
二是积极探索环保社会参与机制。组织制定并落实了企业环保监督员制度,明确了市、县(区)分级管理办法,建立了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完善了企业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落实机制和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形成了重大案件后督查办法,健全了企业环境行为和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可核查机制。“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上下协作、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八、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廉洁自律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在工作中始终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行政,定期召开党组会、局务会研究工作,健全议事规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二是坚持廉洁从政。作为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深知“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始终坚持从自身建设入手,严格要求,严格标准,工作上带头,行动上表率。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清醒认识党风廉政建设新形势,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严于律己,勤政廉洁,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谨慎处理好环境执法监管与企业关系问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表率作用,影响和推动全局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九、工作体会及存在的不足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有几点体会。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环保工作,打好攻坚战。攀枝花的环保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发展不科学、发展不环保的问题。环保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更好地把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与搞好环保工作有机统一起来。二是必须在加快发展中统筹环保工作,打好主动战。发展是第一要务,环保部门必须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把解决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的最大现实问题和实现人居环境的不断好转,增强环境竞争力,作为环保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更加主动、自觉和有效地融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和中心工作中去,主动服务经济发展,为经济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加快推进“四个倾力打造”腾出环境容量。三是必须在服务民生中推进环保工作,赢得遭遇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危害群众健康为代价。环保部门必须紧紧抓住环保重点领域、区域、行业,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水、气、声环境,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切实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全面改善我市水、气、声环境质量,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让老百姓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拥有宁静环境。
过去的一年,自己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从更高的层次上思考、认识、谋划环保工作不够深入,对环保工作的长期性、环保问题的复杂性、环保要求的紧迫性思想准备不够充分。二是从加快发展的战略高度谋划、推动环保工作不够全面,特别是通过环保法律、法规、政策以及金融手段去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三是由于工作压力大、任务多,在推进工作中难免有急躁情绪,对待同志不够耐心。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予以克服和解决。
总之,过去的一年,成绩是班子同志和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虽然自己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离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2010年,我将紧紧围绕市委“提速增效、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和“投资拉动、结构调整、产业攻坚、产能释放、和谐惠民”等重点工作,按照局党组确定的“突出四个重点、夯实四个基础、强化四个监管、统筹四个保障、提升四个能力”的工作思路,围绕科技化监管上求突破、制度化管理上求实效、社会化监督上求进展的总体目标,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班子、带好队伍,进一步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加快生态市建设,科学编制环保“十二五”规划,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服务能力,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夯实环保管理基础,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推动环保工作上新台阶,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上一页 [1] [2]

[
返回上一页]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