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并对他们进行了考核。后期又投入培训经费16万多元,对16个试点村共585名农户骨干进行了5次分级培训。小庙镇还专门为农户骨干编写了《小庙镇农村商务信息培训读本》,使广大参训农户的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制度建设,确立试点工程长效机制。我们制定了《肥西县农村商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08年度肥西县农村商
务信息工作年度培训
计划》、《肥西县农村商务信息工作责任书》、《肥西县农村商务信息工作考核办法》、《肥西县农村商务信息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方案、
计划和规章制度,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村级信息工作站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了试点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确立了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考核。肥西县“农村商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各试点单位签订工作责任书,按照考核办法规定,对各试点村信息工作站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切实起到了奖勤罚懒、鼓励先进的作用。各试点乡镇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及考核办法,小庙镇在所辖30个村(居)、社区聘请了30名商务信息联络员,并建立了信息发布奖励制度,每发布一条有效信息由小庙镇政府给予发布人5元奖励。
(七)整合资源,搭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为了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化平台,肥西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285万余元用于乡、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购置,建立网络服务,设立服务窗口和信息发布专栏;县商务局先后自行投入10多万元更新了部分电脑设备,提高了网络运转速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投入共计35万元委托专业机构构建肥西县新农村商网,通过专业网络平台的建立,使我县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得以及时查询和发布,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同时利用“肥西县商务之窗”以及商务部每年组织的购销对接会的现有平台,构建一个纵横联系、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网络,极大地扩大了我县农副产品供求信息的发布范围和点击率。在我们的宣传和带动下,全县部分种(养)大户也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各自的专门网站,及时把农副产品的供求信息发布出去。如肥西县上派镇**村花卉种植大户钟祖洲就是通过自己建立的茂林园艺的网站,使自己的花卉产品远销全国7个省、市,年增收26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并带动50余农户参与了网上购销交易。
二、主要成效
(一)增强了农民信息意识。和其他县一样,我县基层广大农民缺乏信息意识,对于他们来说,网络和信息都是新事物,只有让他们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和网络的便捷性,才能使网络和信息更加贴近群众,进而服务群众。通过宣传,广大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商网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信息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肥西县**村是全国三大苗木基地之一,董世洲是**村一个普通的农民,以往为了能将苗木销售出去,董世洲每年都要外出一两个月时间,前往全国各地上门推销。像董世洲这样每年花费大量时间在外“跑路”的肥西**村民有近2000人。如今,董世洲购买了电脑并连接了互联网,通过全国各地的农业网站推销苗木花卉。通过我们对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大力宣传,**村已有126户农民购买了电脑,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到全国各地的苗木花卉行情和供求信息,通过“肥西县新农村商网”能够实时发布供求信息,实现了真正的网络营销。
(二)促进了农民增收。2007年以来,我县通过网络销售各种苗木花卉1.35亿株,实现销售额1.72亿元。上派镇**村苗木大户刘义旭一直以来困扰他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一个稳定的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肥西县新农村商网开通以后,通过新农村商网他可以足不出户和全国各地的客户沟通联系,近二个月他销售的广玉兰、海棠、红花季木(小苗)、金叶雨针、瓜子黄杨等销售额达120万,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5%。并带动了上派镇馆驿社区刘明友、姚文林等苗木大户也都上网发布供求信息,他们通过商网和万科房地产交易桂花、香樟、广玉兰、石楠等,实现交易额6万元。还有上派镇谢塘村的卞国保,通过该村信息员苏玉莲在肥西县新农村商网上发布桂花供应信息,八月份就实现交易5.8万元,使他们尝到了新农村商网带来的甜头。肥西三河清平葡萄有多年种植历史,面积达到2000亩,年产葡萄500万公斤,往年,由于销售信息不畅,加上农民缺乏市场营销相关知识,导致每年葡萄的销售范围仅限在合肥周边地区,很难卖出好价钱,并且每年有一定数量的葡萄销售不出去,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自肥西县新农村商网开通以来,通过三河镇的村级信息工作站免费帮助广大农户及葡萄专业合作社发布供求信息,一举改变了往年销售不畅的局面。今年6月,三河镇清平葡萄种植户阮永荣,了解到安庆市场葡萄价格每公斤比本地市场要高,通过新农村商网把供应信息发布出去,并成功与安庆等地的葡萄经营户达成交易,使其多增收3.5万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附近葡萄种植大户也纷纷要求通过新农村商网发布信息,以增加收入。三河镇清平葡萄合作社60%的葡萄是通过新农村商网找到的销路,而且平均单价比往年提高了0.2-0.3元,预计平均每户果农增收2000元左右,现已成交128万元。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如当地的群众所说:肥西县新农村商网是农民致富的“红娘”。
三、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不足。虽然县商务局根据工作安排将项目资金按照规定进行了县、村信息工作站的建立和人员培训,但是由于资金不足,目前我县县、村信息工作站的硬件配置与先进兄弟县、市比较还有一些差距,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二)信息量报送各村不平衡。由于地域差异和试点乡镇的农业结构的不同特点,导致各信息站报送信息量不平衡。
(三)村级信息员队伍电脑应用水平不高。目前村级信息员只能进行简单的文字信息编辑、排版、发布,大部分村级信息员对photoshop等平面图象处理软件还不能熟练掌握,影响了图片信息发布的数量和质量。
四、下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一)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乡镇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横幅、墙报、标语、村广播站、政务公开栏、各种会议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全面深入地进行广泛宣传,让农民做到了家喻户晓,知道了开展此项工作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2、进一步加大投入。为了保证村级商务信息工作站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继续加大对县级、村级服务站的资金投入,完善信息服务站的硬件配置。建立长效培训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员队伍的业务水平。
3、进一步提高信息发布数量和质量。在发展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信息报送量,扩大信息采集面,要求各信息站都要报送信息,平衡发展。在保证信息内容真实性的同时,发布本乡镇的农业特色产品及规模较大的农产品供求信息,保证审核通过率。
4、建立信息发布激励机制。为了使肥西县新农村商网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村级站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同时,对信息的数量及质量进行年底统一考核评比,按照不同的名次给予不同的奖励。
(二)工作建议
1、加大县、村信息工作站运转资金投入。商务部先期100万项目资金已全部投入到新农村商网的建设、16个村级信息站硬件投入和585名农户骨干的培训工作中,以后网站运行及相关费用每年仍需约20万元—30万元。
2、继续扩大村级服务站覆盖面。肥西县是个农业大县,有特色的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大,亟需通过各种途径销售出去,目前我县设立的16个村级信息工作站还不能满足我县农产品发展的需要。
五、试点工作中整合当地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发挥各种资源优势,联合有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的具体做法。
为了使肥西县新农村商网与相关涉农网站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我们积极与电信部门的“肥西田园网”、供销社的“肥西供销网”等涉农网站联系,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并与森淼集团、老母鸡集团、亚博公司等多家涉农企业对接合作。同时还促进了与一些外地企业和市场的网上洽谈,增进了群众与企业、市场的联系和沟通。
目前,我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但距领导的要求、群众的期盼以及和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需要上级和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商务部和省、市商务部门的要求认真搞好试点工作,提升我县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更好地为农民获取和发布信息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帮助农民朋友引福致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上一页 [1] [2]

[
返回上一页]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