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中选出强抗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A.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基因突变的结果
B.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C.家蝇的抗药性原来已存在,不是DDT诱导的结果
D.家蝇的抗药性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
2.下列各项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菌中有光能自养、化能自养和异养、厌氧等类型
B.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都有调控机制,不能无限地分裂下去
C.在石灰性的土壤里施用(NH4)2SO4会降低肥效
D.正常雨水的pH在6~7之间,其酸性是由SO2造成的
3.①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之一,即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②格里菲思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R型菌落
从变异的角度分析,①②变异的来源分别属于
A.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 B.①基因重组,②染色体变异
C.①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 D.①基因重组,②基因重组
4.一位学生做出假设:将蚕豆种子置于土表会使其萌发率低于被埋的种子。该学生将10粒蚕豆种子埋在一层土壤下面,另10粒种子置于土壤表层。所得数据见右表。为证明这一结果的可信度,这位学生应
种子处理 | 萌发种子数 |
埋入土下 | 9 |
置于土表 | 8 |
A.得出结论,黑暗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是必需的
B.修改假设
C.做出结论:光对种子的萌发是必需的
D.用大量种子来重复这一实验
5.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三次,则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以及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依次是
A.1/2,7/8、1/4 B.1/4,1、1/
6.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米尔斯坦和柯勒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设计方案中,极富有创造性,他们选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从而得到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
A.B淋巴细胞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但不能无限增殖
B.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带有癌变的特点,可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C.同时具有上述A、B特性
D.既具有能在体外大量增殖的本领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
。。。。。。
完整的试卷内容,请免费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