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PPT课件6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古代的一位诗人写的,这位诗人是谁呢?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呀?学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就能弄清楚这些问题了。 孟 缝 铭 永 是( ) 恩 针 根 是( ) 迟 针 是( ) 寸 是( ) 读读第四、五自然段,说说: 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 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游子吟》是什么意思? * ※ 读准字音 mèng féng mù yù míng 孟 缝 沐 浴 铭 ēn bǔ zhēn gēn fǔ 恩 补 针 根 抚 mō bào chí cùn yǒng 摸 报 迟 寸 永 后鼻音 前鼻音 翘舌音 平舌音 湿润 恩情 抚摸 注视 慈爱 光辉 沐浴 报答 铭记 著名 缝补 孟郊 衣裳 针脚 几根 油灯 永远 寸草 意恐 迟归 1、《游子吟》的作者是 诗人 。 唐朝 孟郊 2、孟郊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因为孟郊为了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 所以写了《游子吟》这首诗。 作业: 1、熟读课文 2、借文悟诗意 有一天,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女的一片关爱之情。 你知道:这是哪两句诗的意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 母亲的恩情重。 ~ ●儿子感念母亲 ●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 图上这人是谁? 他看到了什么? 他想到了什么 (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 (孟郊)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吗?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理解句子 ~ ~ 1、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十分肯定。 2、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 母亲的恩情啊! 3、谁言寸草心,报答三春晖。 (50岁时写的) (铭记母亲的恩情,怀念母亲) 作者用吟诵诗歌的方式去 赞美母亲,就叫《游子吟》。 理解词语,说说诗句意思 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三春晖: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比喻母亲的恩情。 是的大意: 慈祥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做成游子身上所 穿的衣服。当子女将要出门远行的时候,母亲并 为他一针针,一线线缝制衣服,担心害怕子女久久 不回来。谁说子女像小草般的孝心,能报答了慈母 像春天阳光般的温暖,博大的恩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