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渡荆门送别》教案《钱塘湖春行》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七年级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同学们还记得吗?大家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作补充),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荆门(jīng) 仍怜(lián) 啄春泥(zhuó)没马蹄(mò)白沙堤(dī)2.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意思。(1)古今异义。仍怜故乡水(古义:爱,喜爱;今义:可怜)(2)解释下列词语。从:往。大荒:辽远无际的荒原。初:刚刚。暖树:向阳的树。3.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现存诗近3000首。代表作品有《卖炭翁》《钱塘湖春行》等。4.背景介绍《渡荆门送别》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这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也就是他任职时所作。5.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诵的停顿。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