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12018-2019下学期初三年级阶段性测试语文学科(1)命题人:初三年级语文学科备课组2019年3月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五道大题,26道小题。共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纸一井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一、基础运用(共13分)班级开展以“走进兰花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第1-4题。1.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兰花的相关知识,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自古以来中国人爱兰、养兰、咏兰、画兰,人们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含欺凌,坚忍不bá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坚定向上的人格的象征,与梅、竹、菊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它的观赏价值很高。兰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为名贵。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一盆在室,芳香四溢。“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螺飞来。”古人这首诗将兰花的幽香表现得淋漓尽致。兰花的花资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兰花的叶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兰花是我国著名花卉,历代诗人墨客常为之吟诵绘画。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忧患国事,他在《离骚》中以兰花比拟品格的高洁,抒发自己对楚国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后,人们在文章诗词里都把品格坚贞、有骨气的人用兰花作比喻。宋朝著名画家郑思肖擅长画兰,宋灭之后,元朝统治者慕名请他作画,结果竟被严词拒jué。此后他画的兰花,一直都是露根的,且不着地,旁人问其故,他答曰:“国土之不存,兰根焉能着地?”借以抒发其爱国之心与亡国之痛,传为千古佳话。郑思肖的画兰方式,直接影响到漫长的画兰历史。明清时,这一传统已衍变为不拘一格,亦不拘一法————画兰不画土,着重张扬个性。从郑思肖到扬州八怪等人的兰花题材的诗画中,坚持操守,张扬个性成为共同的主题。(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即(jì)骨(gú)“栽”字第四笔是斜钩B.即(jì)骨(gǔ)“栽”字第四笔是斜钩C.即(jí)骨(gǔ)“栽”字第四笔是横D.即(jí)骨(gú)“栽”字第四笔是横(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和横线处填写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坚忍不拨拒绝冒号B.坚忍不拔拒绝逗号C.坚忍不拨拒决叹号D.坚忍不拔拒绝破折号2第二组同学给大家出了一副对联的下联:陋室墨竹影婆娑,请你结合第一组同学介绍的相关内容,选出最恰当的上联是(2分)A凌云劲竹真君子B.幽谷兰花香馥郁C.兰有天香清益远D.空谷幽兰绝美人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