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地址列表
|
>文件大小:199 KB |
>下载次数:18 |
|
|
>更新时间:2009-09-25 16:09:05 |
|
|
免费下载
|
|
|
广告
| |
|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
|
|
|
简 介 |
化工生产条件的选择是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的一个重点应用,在处理问题选择生产条件时既涉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又会考虑生产实际问题。在备考复习时应结合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来夯实基础,尤其是对合成氨、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的生产条件的选择充分理解、熟练掌握,并学会举一反三。 1.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除氢外,都在周期表的右上方,共有22种。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 ①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为4~7个,氢为1个,氦为2个,硼为3个),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②与同周期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原子核电荷数较大,原 子半径较小,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表现氧化性。氟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最高正价等于族序数,对应最低负价等于族序数减去8;硫、氮、氯等呈现变价。 2.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八条依据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①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如F>O>N>C>B;Cl>S>P>Si等。 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如F>Cl>Br>I;O>S>Se;N>P>As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