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地址列表
|
>文件大小:210 KB |
>下载次数:1 |
|
|
>更新时间:2009-09-26 10:09:31 |
|
|
免费下载
|
|
|
广告
| |
|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
|
|
|
简 介 |
1、内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中央集权是指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二者相辅相成,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群众个人的权威。皇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 2、产生根源/两大基础 理论基础:法家思想。另一方面,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经济基础:封建小农经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既是封建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因为分散的自然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生产的发展。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生产力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就得到了巩固 3、发展演变 (1)萌芽于战国: a,理论上,韩非子提出了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b,实践上,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确立于秦朝: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行郡县制、颁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巩固于西汉 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