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地址列表
|
>文件大小:203 KB |
>下载次数:3 |
|
|
>更新时间:2010-05-07 13:05:42 |
|
|
免费下载
|
|
|
广告
| |
|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
|
|
|
简 介 |
(一)一般方法: 1.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③政策 ④劳动力 ⑤科技 ⑥工业基础 (二)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