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试 指 导
(五)短文改错
历届考生都认为短文改错题难,但究竟难在何处?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短文改错题是从91年起推出的新题型。经过几年的实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上海外),从95年起全面推开使用(北京地区从93年起使用)。短文改错题的推出,增加了主观性
试题的比重,这有利于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对提高高中学生学好英语的积极性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适度地解决了高考
试题中存在的高分低能的倾向,走出了"标准化=客观题"的误区,有力地推动了中学英语教学向大纲规定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历年的短文改错题区分度较好,难度较高,猜题的可能性极低。它能清楚地反映考生的基本功及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对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人材,识别水平较高的考生极为有利。凡是区分度高的
试题或题型,往往也是较难的
试题或题型。短文改错题难就难在要考查考生全面运用英语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见效的,它需要师生在六年的教与学中,通过听、说、读、写逐步培养。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一般说来,凡是运用中常常出错的地方,也往往是两种语言表达方法不同的地方。因此,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区分两种不同的语言,掌握其内在的规律,实在重要。从历年的考
试题可以看出,
试题所设的错误(或多词、或缺词、或无错等)也正是学生常犯的错误。这种错误大多是时态、语态、主谓一致、代词及代词回指、非谓语动词、冠词与介词的搭配、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及程度的修饰、并列连词及从属连词的使用、习惯表达等。从改错题的发展来看,近年来加大了遣词造句的准确性、语境、篇章,即整体性的考查。随着考试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能力型的测试逐渐加大了份量。这说明了英语考试越来越注重实际运用,
试题内容也越来越接近生活,这将使教师、学生逐渐感到学习英语是为交流而服务,为获得新知识、新信息而服务,是为我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而服务。如何解决短文改错题的难点,除了要有长期的训练之外,从短期来看,需做到如下几点:
1. 将历年来的高考短文改错题都给出正确的形式,每篇阅读五分钟。再把需改错的原文阅读十分钟,迅速判断每行的错误。如果能找出大多数错误,说明对本篇理解正确,用词准确率高。如果仍有一半以上错误找不出来,说明对原文理解和用词上均有问题。这种训练方法可以说是"先入为主"的学习方法。语言的学习是先模仿,再找规律。让学生先多读正确的,少读错误的,进行大量的正输入,这种办法对中等程度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本书正是这样做的。
2. 在正输入的基础上,每五篇一组,把改错时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整理,去粗取精,找出常出错的原因,尤其是犯同一错误的地方,或反复出错的地方。这样有利于每个不同的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常常忽略或不明白的地方。这种学习方法叫做"吃一堑,长一智"。在出现错误的时候,考生往往忽略回过头来找问题,分析原因的习惯,错误多了愁眉不展,错误少了眉飞色舞,这是不利于考生提高改错能力的。
3. 训练一定数量的篇章之后,再找一些优秀、高质的短文改错题进行反面训练,阅读有错的短文改错题,检验自己判断的能力。在改错过程中,时时注意自己平时易出错的地方,提高监察语言输出的能力。
4. 在具体的阅读修正过程中,先要快速通读短文改错题,理解、掌握全文的内容、结构、体裁、题材,把握行文的脉络、时态、语态。先找出自己一眼就能看穿的错误。第二遍则要从语法、修辞、文章的含义、内在的逻辑关系等角度寻找隐蔽的错误。改错题发展到现在,每篇设置的改错题中必有一道题是无错的,切记不要把正确的改错了。还要注意可改可不改的不改。改错题本身就在考验考生的细心程度、准确程度。画蛇添足不可取,而粗心大意就更不可取了。顺便说一句,多背一些百十字的优秀小文章,朗朗上口,掷地有声,既练了口语,又提高了语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耶?常言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本书就历年的高考短文改错题进行详解,读者也许能从中找出一些做此类题的方法及出题者的脉络。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常出的错,也是考试常考的内容。
(六)书面表达
回顾11年来高考英语第二卷有关书面表达题的变化,曾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993年以前,书面表达题的分值是15分。1993年至1995年书面表达题的分值增加到25分。1996年起,又增加到30分。从分值可以看出全国性的高考
试题越来越重视对考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也不难看出试卷本身的导向,意在提高中国学生全方位学习英语的素质。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提高接受性技能,而且要学习、提高产出性技能。书面表达是对考生创新意识的检验,重组语言的检验,在高考中有着明显的区分功能。
从书面表达的出题形式来看,综观11年来的内容,大致有书信、图表、通知、欢迎词、日记、人物介绍、事物介绍等,大多是最基本的应用文,少数是说明、议
论文。最近几年以给图作文的形式较多,这或许能客观地反映出考生观察、判断、熟练地组词成句,造句成篇,综合分析和表达的能力。这种形式的考查既有利于引导中学的英语教学,走学用结合、重在应用的路子,又有利于高校选拔熟练运用英语、才能出众的考生。要完成好书面表达题这一形式,需做如下的工作:
1. 从长远看,必须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一般的说,英语说得比较流畅,语病又少,再适当地指导写的方法,思想再活跃些的考生,这种题型应该很容易考好的。
2. 从短期看,或者说从高三复习的角度看,应做到如下几项:
(1)掌握基本的体裁。如:书信、对话、记叙文、说明文、用法指南、海报、日记、通知、欢迎词、欢送词,甚至广告、失物招领等,以上均属应用文的范围。另外适当地了解简单的说明文、议
论文的写法。如:对一件事、对一个人物的看法等。
(2)近年来,
试题中基本上都给了体裁的格式,只要考生按以上所给的材料,进行组织、加工,形成一篇不超过120字的短文即可。这就要求考生学会造句、谋篇;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使用,恰到好处地利用所给的提示和生词等。
(3)仔细审题是考生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给材料的,要注意内容的要点、注意事项及给出的生词,满足要点的要求,不可缺项、漏项;如果是给图示的,更要审视图中要表达的意思,细心观察,摸清主线,下笔时详略得当,既不漏掉细节,也不无限发挥。 (4)在审题的同时,便可将重点的词语、短语或存于脑中或写于草稿纸上,以便谋篇时,作为素材加以利用。
(5)动手写文之前要想好所用的时态。如日记,大多数写的是从前的事,其时态常用过去时态,而通知之类又多用将来时态。当然时态的使用并非固定的,还要看具体的背景而定。
(6)人称的使用也很重要,叙事叙人的书面表达题,尤其要考虑人称运用得当。如93年的书面表达,有的考生审题不细,图中明明注有"爸爸、妈妈、妹妹、阿福(狗名)",却用第三人称写,结果丢了不少分。
(7)书面表达的写作过程,是全面检验考生六年来英语学习的运用能力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微技能的正确使用。如:适当使用连接词、副词和介词;正确运用时态、语态等。表意时,句与句连贯顺畅,段与段条理清楚,习惯表达法使用准确,符合英美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习惯。另外,整洁的卷面,清楚、工整、正确的拼写,流畅的字体,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精神振奋,心情愉快的感觉。凡此种种,需要考生多给予注意,在平时训练中有意地向这个方向努力,为大学英语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典型的写作过程应包括:
A.开拓思路,集思广益,收集信息,发掘思想
B.整理思路
C.组织篇章
D.第一稿
E.对一稿的反馈
F.修改,第二稿
G.对第二稿的反馈
H.再修改:①改正语法错误,使语言准确;②连接好句子;③删去不必要的修饰语;④删去冗赘部分;⑤通读。
1 2 3 4

[
返回上一页]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