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汉语语法学界一直重视对汉语中主位(Topic)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
的是李讷和汤生提出的汉语是主位突出的语言(Topic-prominent Language)的观点(Li&Thompson,1976)。然而李讷与汤生的主位仅是一个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单位。而本文认为:主位不仅是话语
分析单位,而且是一个句法分析单位。本文的主要论点是:一、主位是汉语句子的标句词,它的存在具有心
理现实性;二、汉语“把”字结构中存在着子主位。本文还认为:汉语句子结构中主位位置的突出句法作用
以及子主位的独特存在,是造成汉语句子结构松散,行文造句自由的原因之一。本文对主位与子主位的讨论
是在管约理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的框架中进行的。
            一、标句词与主位
            1.英语中的标句词
    标句词COMP[①]的确立归功于布雷士南(Bresnan,1970),他建议把一切句子,不论是从句还是
主句都分析为S[②],主句中如无wh词[③],就把标句词COMP空着;在句子转换为疑问句时,wh
词称入COMP。
            2.汉语中的主位
    汉语中的wh词和英语的不同,并不全部位于句首,其分布较自由。如下:
    (1)谁是小明?
    (2)你什么时候去北京?
    (3)你去北京干什么?
    可见,wh词位于句首不是汉语的特征。然而,汉语中却存在着普遍的主题化(Topicalisation)现象,
于是相应产生了句法上的主位。如下:
    (4)鸡i,我吃了ti
    (5)淮河i,我们一定要修好ti
    根据乔姆斯基的论证(chomsky,1977),主题化是一个相当于wh移位的过程。这样,主位便自然地相当
于COMP。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有两点:一、主位位于句外,分布不自由;二、主位处于非主目位置(
-position),即位置,于是便约束[④]它的语迹。在管约理论中,wh语迹(wh-trace)亦被称作变
项(variable)。在逻辑学中,变项是相对于常项(constant)而言的,而管约理论中的变项并不完全等于
逻辑学中的变项,它更多的是一种句法意义上的变项。这一变项要满足两项句法要求:一、受约束;二、
有格标记[⑤](+Case)。这两项要求,汉语主题化后留下的语迹亦完全满足。
            二、主位突出的观点
    李讷与汤生认为“主位突出”是划分汉语语言类型的重要依据,由此汉语与英语等主语突出(Subject-
prominent)的语言便区分开来,但李讷与汤生的主位是与述位(comment)相对的,他们认为汉语的基本句
子结构表现为“主位——述位”的关系。但这种意义上的主位并不能深刻说明汉语的句法本质,它只是一个
话语层次上的概念。
    持汉语是主位突出的语言的观点的学者们还认为,汉语的述位多由主体和述位组成,故有“汉语套盒”
[⑥]之称(Chinese-box style)。如“我今天城里有事”。“我”是全句的主位,而“今天”与“城里
”则又分别被认为是属于不同层次的述位里的主位。这显然是在话语层次上进行的一种话语分析,不足以说
明汉语句子结构的句法本质。从句法上考虑,象“今天”和“城里”之类的副词是说明时间和地点的状语而
不是什么主位。于是,在句子结构上便也不存在所谓的套盒风格。
    汉语是主位突出的语言并不表现在“汉语套盒”上,而表现在主位的突出的句法作用以及子主位的独特
存在上。主体的突出的句法作用表现在两点:
            1.普遍的主题化运动
    汉语句子以主位作为标句词,主位是句子结构中客观存在的一个可以允许一定成分移入的位置。由于这
一原因,主题化运动在汉语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
    (1)他对现在的什么事儿都看不惯,什么事儿也不想管,牢骚不停地发,麻烦不沾手,等离休[⑦]
。(申小龙,1991)
    象这种句子很难设想会在英语中出现。英语中的主题化只是一种个别现象,如下:
    (2)but his character i I despise ti这是因为主位并不是英语中的常设位置,故不是英语的标句
词。COMP是英语中的常设位置,它是英语的标句词并触发wh移位。[⑧]如:
    (3)Whati will Poirot eat ti
            2.空主位的心理现实性
    在汉语中,主位可以取词汇形式,形成非空位主位(non-gap topic);也可以取零形式,形成空主位
(empty topic)。请看下例歧义句:
    (4)鸡吃了。
    此句有两种解释,其一为“鸡吃了某物”;其二为“某人吃了鸡”。歧义的产生源于结构的差异。取

|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 英语 | ||||
| 数学 | ||||
| 数学(期中串讲) | ||||
| 数学(期末串讲) | ||||
| 数学拔高 | ||||
| 物理 | ||||
| 化学 | ||||
| 生物(一) | ||||
| 地理 | ||||
| 历史 | ||||
| 政治 |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 英语阅读理解 | ||||
| 英语写作 | ||||
| 英语完形填空 | ||||
| 物理功和能量 |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 英语 | ||||
| 数学(理) | ||||
| 数学拔高(理) | ||||
| 数学(文) | ||||
| 数学拔高(文) | ||||
| 物理 | ||||
| 数学(期中串讲) |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 化学 | ||||
| 生物(一) | ||||
| 生物(二) | ||||
| 生物(三) | ||||
| 地理 | ||||
| 历史 | ||||
| 政治 |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 英语 | ||||
| 数学(理) | ||||
| 数学拔高(理) | ||||
| 数学(文) | ||||
| 数学拔高(文) | ||||
| 物理 | ||||
| 物理拔高 | ||||
| 化学 | ||||
| 生物 | ||||
| 地理 | ||||
| 政治 | ||||
| 历史(韩校版) | ||||
| 历史(李晓风版) |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 数学(文) | ||||
| 英语 | ||||
| 物理 | ||||
| 化学 | ||||
| 地理 |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 语数英串讲(文) | ||||
| 物化生串讲 | ||||
| 史地政串讲 |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 英语 | ||||
| 化学 | ||||
| 物理 |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