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它包括了比一般期末书面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与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如果没有评价活动的结果,整个教学活动将成为一个只有执行而无反馈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充分重视了研究教学大纲,分析教材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但是,由于对学习评价缺乏全面的认识,甚至片面地认为考试就是评价的唯一手段,不少老师是为了高分而教,学生则为了高分而学,反而阻碍了学生提高学习和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出现了“高分低能”和“聋哑英语”等现象。虽然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存在问题。我们有必要认真反思我们的评价思想,对现行的评价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现行中学英语学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普遍是运用终结性评价手段,即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它是用来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结论和判断,或者用于证明和选拔。我们常用课堂小测检查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效果,用单元测验检查学生对某个或某几个单元的知识点掌握得怎样。期中考和期末考的成绩则用于评定学生这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升中考和高考更是决定学生前途的唯一考试。
终结性评价手段由于具有可据性(效度)和可靠性(信度)的特点,因此它在“给学生评定成绩,或为学生作证明”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用终结性评价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能力与效果的唯一手段,则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它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点,指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这些都是英语学科教学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而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着新课程多元目标的实现,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的《新课程与评价改革》一书明确指出了现行中学英语学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传统的评价观念的出发点是学科本位,只重学科,不重学生发展。 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应该“正确反映外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唯有重视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二、形成性评价工具的开发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
为了深入研究形成性评价在整个学习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在任教的两个班进行了运用形成性评价的实验和研究。这项专题研究的重点内容是探索并确定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案和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应用这项评价方案。该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遵循行动研究中的确定主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总结评价的基本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密切结合,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行动者。在一年多的实践中,实现了行动与研究的密切结合,使这项改革初见成效。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如下:
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评价不科学、不全面)
↓
确定专题研究的主题
(注重形成性评价)
↓
拟定研究计划
(确定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案)
↓
实施行动
(实施具体方案,观察、反思)
↓
总结评价研究结果
(交流、展示评价改革的成果)
↓
进入第二循环行动研究
经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开发出下列行之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工具:
(一)听力教学的评价工具:《听力情况反馈表》
《听力情况反馈表》用于记录学生每次听力的对错题数与重听的次数,还有学生感觉的难易程度。该表由学生自己在每次听力练习后自行填写。老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填表情况,并根据表上的数据与学生讨论其听力进步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建议。
《听力情况反馈表》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工具。在填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统计对错题数与重听的次数,对自己的听力情况有更清楚的认识;通过对比前后的数据,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从而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最终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二)口语教学的评价工具:四人小剧团
四人小剧团一般由四人小组的成员组成,也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小剧团的成员全权负责选择故事、编写剧本、安排角色、制作道具和表演等一切事项。老师只提供课前的五分钟时间和学生们要求的一些帮助。剧团的成功与否由同学们的掌声决定。
四人小剧团运用了学生的相互评价。虽然老师不给分,但学生从同学的反应中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表演是否成功;在与其他小组的对比中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在与剧团其他成员的合作中培养了大胆实践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三)写作教学的评价工具:词汇银行
词汇银行用于鼓励学生多使用新单词,从而增强词汇学习的能力。学生用每个单元的生字造一个体现社会动态或个人生活的句子。如果句子写对了,那么这个生字就属于你,存入你的词汇银行。
词汇银行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脱轨的状况,鼓励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并促使学生注重学习过程,注重积累。
(四)阅读与写作的评价工具:阅读报告
阅读报告用于记录学生阅读课外英语读物的情况。每篇报告包含五部分内容:题目,所用时间,读前的问题,读后的收获和评语。
阅读报告改变了机械的阅读然后选择正确答案的训练方法,使学生重拾阅读的乐趣。学生通过看文章的标题,猜测文章的内容,决定自己是否选择读这篇文章,然后带着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进行阅读,最后记下收获。评语可以由老师写,也可以由学生互相写。
三、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经过一年的实践,笔者所教两个班的学生普遍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热情,掌握了一些英语学习的策略,成绩从年级的第五和第六名跃升至第一和第二名。从实践中可以看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作用是: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形成性评价工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决定自己学习的权力,并使学生放开了对结果过分担忧的包袱,重视过程,享受过程。例如,在“四人剧团”和“阅读报告”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和主题,他们对这些活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学生们在评选本学期最难忘的一件事时写道“英语短剧的表演使我印象最深。它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口语,还提高了我们的勇气”;“我想学习英语不应只是做练习,使用应该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多做一些短剧表演和游戏,我们会发现英语学习有趣得多,容易得多”;“短剧表演是最有趣的。它不仅带给我们笑声,还给了很多练习的机会。我们要更深入地研究课文才能决定改写哪一课。改写的过程锻炼了我们的写作能力。排练是我最难忘的,因为它是最艰难的。我们不仅要熟记台词,还要有表情和动作。这真是我们改进语音语调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形成性评价工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同伴的赞赏都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例如,学生在《听力情况反馈表》中看到自己的错题数越来越少,在短剧表演后得到同学的掌声与喝彩,这些比老师给一个分数更有成就感。
(二)为学生发展服务,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
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一次测验或考试成绩不能充分展示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策略等,但是看这个学生在“剧团”里的表现,看他的词汇银行和阅读报告,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该生在英语学习各方面的情况与存在问题。老师也可以据此提出更详尽、更适合该学生的建议。
(三)增强学习能力,提高自信心,调整学习策略;
形成性评价不仅使老师更了解学生,因为它也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所以也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增强了自信心;学会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四)增强合作与参与意识,培养合作学习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学会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增强了合作与参与意识。
综上所述,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在双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习中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及在学习进程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综合素质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等,这些都是学好外语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是无法通过定量方式测定的,也无法在终结性评价中反映,因此,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四、评价体系改革的反思与发展
中学英语教学应当充分重视使用形成性评价,才能满足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要求。然而,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一味使用形成性评价工具,而忽视了终结性评价工具的诊断性作用。因为课程的基本目标不可能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局部阶段全部体现,需要以终结性评价来考查各单元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
此外,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不仅与新课程标准,更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联,尤其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等是逐步的,因此教师不可陷入为评价而评价的怪圈,而更要注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成长发展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学习和主动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研究和创造出适合自己与学生实际的教学工具。英国学者Stenhouse(1975)提出:教师应当成为教师——研究者,没有教师的主动研究、反省,没有他们主动认识理解“官方课程",没有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把“官方课程"转变成操作课程,任何教育改革最终都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参考文献:
(下转第42页)(上接第47页)
1.黄永刚 《课程编制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2年第1期
2.国家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卢慕稚 张莉莉 赵大悌 《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第6-7页
4.俞 唐 张玲棣 沈玲娣 时 迈 《形成性评价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01年12月
5.Michael J. Wallace 《语言教师行动研究》 人教社 外研社 剑桥出版社 2001年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